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科幻灵异>七海扬明> 章一一九 两洋公路与南华

章一一九 两洋公路与南华

  交代好林河和李北极之后李明勋没有在槟城耽搁太久而是选择北上前往了玻璃港那里是合众国在印度洋海岸的第一个港口可惜其尚未确立的贸易地位已经被槟城取代了对此北大年行政长官区的官僚们颇有微词好在玻璃港仍然有其作用那就是从这里开始穿越马来半岛抵达北大年的两洋公路。

  听闻元首要走两洋公路前往北大年在吉打一带剿匪的王必达派了一支五十人左右的骑兵队用以护送吉打所在的沿海平原是北大年行政区的主要开垦区这里将为槟城提供农产品和热带经济作物所以是马来半岛上第一片要求被清理干净的地区。

  两洋公路始于玻璃港在这里与北大年的骑兵队汇合之后一行二百余人向东行去两洋公路已经经过了五年的建设早已通行在其三百五十公里的道路之中已经有二百多公里实现了重载货运马车的通行而目前正在修筑的则是穿越马来半岛中央山脉的道路这部分还只能通行驮马。

  十七世纪的东西方对于道路的修筑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特别是在边境地区对于封建统治者而言道路带来的便利往往被认为是为侵略者打开大门在西方同样如此古罗马时代先进的筑路技术已经失传而两洋公路则不同负责这条公路修筑的中国建筑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其曾经修筑了台北到台中的西海岸大道与此同时这条大道将会延伸到台南和高雄。

  两洋公路设计为双向车道路面宽度达到了八米加上路基、排水渠等附属设施肯定超过了十米路基采用的是填土式直接从路边取土但对于土质的要求可不低沿海平原地带土地表面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是不行的必须深挖到粘土为了保证质量沿河路段则采用砂性土而且这些砂土还要进行筛选其中的鹅卵石、乱石和贝壳都要被挑选出来以免其破坏路基的整体强度。

  路基每填高一尺就会用巨大的石碾碾压两个来回而整个路基则成梯形结构其中粘土和砂土是交替分层铺设的而取用粘土的两侧沟渠则设计为排水沟相对来说路基还是比较好修筑的对材料要求不高但路面则比较困难了主要是需要一种比较特殊的砂质土用专业的术语叫做砂质垆坶这种沙土铺就的路面经过压路碾碾过之后就有一定的密时性不易松散而在干燥的季节尘土比较少两大特性保证由此修筑的两洋公路需要较低的维护成本。

  而排水设施就关乎两洋公路的安全和可行性了两洋公路大部分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着较长的雨季不做好排水防洪的话就很难有效通行而排水设施不光有排水渠为了安全还迫使一些河道改道或者索性整修了河道排水渠由砖石砌筑而成而路面也是中间高两边低以方便排水。

  两洋公路在成本和技术两个层面达到了协调而在建设过程中技术含量较低的路基方面大量外包给私人公司甚至是小包工头而技术要求高的路面和排水设施则由专业的施工队负责特别是路面的砂质垆坶一开始承包给私人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使用了质量较差的细砂质垆坶导致了工程延期。

  来往于两洋大道上的多还是牛车只有一些资本深厚的商家才拥有台北出产的重型四轮货运马车限制四轮马车使用的仍然是马匹北大年有一个国营的马场用印度的卡提阿瓦马、英国夏尔马和暹罗马杂交目的是培养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使用的重型挽马这样马场有陆军投资已经出产的一些挽马用在了陆军炮兵部队之中但尚未培育出成熟的马种毕竟这需要十五年以上的时间。

  李明勋的卫队进入山区之后道路到了尽头在靠近山区的一个小村镇里聚拢着数百马骡牲口这些属于本地的马帮他们会帮各路商家提供驮运和护卫任务李明勋的卫队有二百余骑丝毫不担心什么安全问题在村镇之中找了向导也就出发了。

  山中道路崎岖但却是现成的两洋公路的驮马大道有近千年的历史在航海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印度、波斯等国商人为避开赤道无风带开辟了这些道路而在葡萄牙垄断马六甲海峡之后安全成为了驮马大道的主要存在意义从缅甸、暹罗和马来半岛能连通两洋的道路有四条从吉打前往北大年的只是其中一条另外一条更繁华的位于北面的丹那沙林到墨吉这是一条由暹罗提供保护的道路因此更为安全只是随着合众国在马来半岛的崛起其余三条道路几乎要荒废了。

  李明勋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身边护卫之多让许多商人认定他是一个大人物也有一些人希望加入李明勋的队伍以策应安全李明勋选择了同意威胁这条驮马大道安全的是土著和野兽山中的土著部落层出不穷北大年地方部队来回清剿了几遍也无法完全剿灭而半岛中央出没的马来虎、网纹蟒等猛兽也是巨大的威胁李明勋卫队穿过马来半岛的时候受到了老虎的袭击被眼疾手快的卫队用燧发枪干掉。

  每隔三十里左右就会有一个设防的据点为来往商旅提供各色服务夜晚大家都在据点中渡过而每个据点又是筑路工程的节点都有筑路队在此开辟道路有些地方已经可以通行了李明勋甚至看到一座正在搭建的石桥按照北大年公布的计划未来两年内两洋大道将会彻底贯通到时候诸如棉布、丝织品、蔗糖等相对大宗的贸易也可以经过此地流转在蒸汽时代到来之前这条两洋公路将会一直繁荣下去。

  穿越了山区之后便是抵达了太平洋一侧一切再次豁然开朗已经从山口到北大年的道路已经修筑完毕商队得以换成重载货车前往北大年这里已经出现了一些专业的物流组织向大商人出租货车向小商人出租货柜甚至还有专业的客运马车通行李明勋仅用了两天时间就抵达了北大年。

  与以往的乱糟糟相比北大年已经全然换了一副模样这里的街道平直宽阔建筑物错落有致各类砖石建筑取代了土著们的破旧房屋成为了主流街道上充斥着列国商人尤其以来自中南半岛的居多胡椒、油棕、剑麻等热带作物在此流转而本地加工作坊也很多尤其是柚木等热带硬木。

  中荷战争中北大年行政区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合众国征服了马来半岛之后北大年拥有了十四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与山东省的面积近乎相当在国土面积方面已经达到了一级行政区的标准只是由于吉打、锡城(吉隆坡)等地还处于军管状态而移民和经济规模则还较为落后。

  唯一让北大年不满的是槟城这个自由港属于元老院直辖平白分去了此地经济增长最快的一个点经过六年的发展和移民北大年行政区的国民已经超过了十二万算上奴隶和来往商人常驻人口早就超过了二十万而北大年也成为了一个拥有五万人口的大城市此地建立一级行政区的计划已经提上了元老院的议事日程而第一个产生分歧的就是这个行政区的名字。

  虽然合众国名下有不少的一级行政区但实际上只有永宁、台湾和吕宋实至名归而北大年这个名字是土著语的音译在马来半岛上还有双溪大年之类的类似地方中国商人一般称之为大泥土著音译的名字显然无法被国内所接受而且北大年也只是代表着马来半岛一隅不能代表全部。

  而在古代淡马锡(新加坡一带)、马剌甲(马六甲)都比北大年更为出名但同样只是代表一部分有人提议以马来或者马来亚为名但被李明勋否决了本地的马来民族城邦和苏丹国早就土崩瓦解未来的马来半岛上马来族也不会成为主体民族何故以此为名保留马来半岛的地理称谓还能被接受但行政称呼一定要保证‘名实相副’。

  在备选的提案中南海这一称谓得到众多的认可毕竟北大年位于南中国海一侧而且又为南海航线提供服务与之类似的还有南洋只不过合众国地理称呼中的南洋是东南亚除去中南半岛的广袤地区还包括了吕宋显然有些过大了。

  “我们北大年地方议会就此也进行过讨论感觉南海与南洋都不太合适按照新一批的海军部地图南中国海的部分就被叫做南海我们岂不是与海同名而南洋的地理范畴实在是太广大了。”在办公室里李为经为李明勋端上一杯咖啡方糖与牛奶放在了一边让其自主添加。

  华商出身的李为经在初为北大年行政长官的时候有过一段忙乱的时间在接受了何文希的建议后前往台北进修又去马尼拉学习了大半年自此之后执政风格大为改观在移民、城建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咖啡作为北大年新的经济作物李为经带头饮用以为推广。

  李明勋添加了一块方糖用银勺搅拌着随口问道:“这么说本地的先生们还是坚持北大年的称呼?”

  李为经连连摆手:“不不是这样的事实上议员和公民团体对北大年这一城市名都颇有微词阁下或许没有注意到华城逐渐取代北大年成为商人群体中的主要称谓。”

  “华城?”李明勋诧异问道。

  华城取代北大年并未空穴来风在北大年并不久远的历史中这座城市就与华人息息相关虽然在合众国内部华人是指南洋地区的非国民同族但在土著环伺的南洋华人是指所有的中华商人无论其是否有合众国的国籍而北大年城又是南洋第一个华人彻底主导的城市因此被诸多外国商人称呼为华城这显然比北大年这一称呼更加高大上。

  “是的议员们想要借着这次改制一级行政区的机会对本地的地名进行重新命名北大年改为华城而我们所在的一级行政区则命名为南华取南洋中华之地之意。”李为经小心翼翼的说道改首府之名只需要本地议员投票通过报请元老院同意即可但给一级行政区命名就涉及到元老院的权威了。

  “南华南华。”李明勋咂摸了两句说道:“这个名字不错我便以此提交元老院。”

  说着李明勋抬起头道:“只是可惜了你此番不能提名你为元老了。”

  李为经不免叹息:“寸功未立之人何敢奢望元老之位!”

  李明勋道:“你且宽心待到南华实为一级行政区之日元老院中必然有你一位我看你在北大年治政之策左不过年功夫你可莫要灰心丧气。”

  李为经点头称是元老之位须有开拓之实情、战胜之功李为经原本只是一华商后来成为官僚何曾上过战争中荷战争乃是国战李为经顶多是赞画钱粮之事更不谈这两样。

  而在此次中荷战争中李明勋向元老院提请了两位候选元老其一为陆战队司令乌穆乌穆资历深厚功勋卓著虽然巴达维亚围战未成形但其治下之陆战队剿灭马来七国收复台南之地为合众国开疆拓土可为元老。

  第二则是新任印度洋司令李北极在爪哇海战中其率领之鹰舰队为离合之兵突击转圜为海战胜利功勋第一此等战功可为赫赫而印度洋又是合众国未来开拓、贸易和殖民的主要方向若非有一元老坐镇便显微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