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科幻灵异>七海扬明> 章九三 元老院分家

章九三 元老院分家

  从建国纲领上的矛盾和争议看到那是少数派和多数派的争执产生这种争执的主要原因在于元老院想尽可能的团结各方如若不然根本不用给那些异族议员机会反正投票他们也没有任何优势。

  因此那些都只能算是表面争执真正的矛盾在于政体之争。

  十七世纪的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商人和开明贵族逐渐走上了政治舞台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成为最有朝气和野心的力量荷兰和英国正是凭借了资本主义商人阶层的力量在这个世纪中后期大放异彩。

  所以在建国议案公开之后议员甚至公民开始研究各国的政体显然人类的本质就是崇尚和模仿强者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已经是明日黄花而英国的议会和国王还在内战之中而荷兰虽然也有国王威廉二世但本质上还有一个由商业寡头控制的联省共和国这和社团一开始的重商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荷兰商人拥有极大的政治和经济权力合众国的议员们自然心驰神往。

  有人就提出有荷兰珠玉在前何不直接照搬他们的政体这样可以直接获得一个成熟的国家体制但显然那不是元老院愿意看到的。

  当然如果照搬荷兰联省共和国的政体元老院依旧有众多权柄但从根本上讲这并不利于合众国的发展。

  要知道荷兰的政体有些类似于联邦制甚至邦联国内的权力大多被商业寡头控制就连最倚重的海军都分为几个部分中央没有什么权柄商人虽然是最有开拓精神的阶层但也是最贪婪的阶层对于商人来说最美妙的生存环境是自己可以无限制的剥削贫民不受法律控制也不用交税即便商人做不到这么完美也会在掌权之后尽可能的往这方面靠拢。

  而建国伊始李明勋就提出合众国虽然是百姓之国虽然不采用最具备整合资源的帝制但也绝不能让权力分散合众国必须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而为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圈这两个核心要素合众国还必须是单一制中央集权国家。

  简而言之这个合众国不会赋予各行政长官区过多的权柄合众国所有的领土都必须团结在中央周围各个行政区都要作为一个不具有任何主权特征的政治实体合众国才是统一的主体是为了方便管理而划分了行政区而不是行政区联合有了合众国各行政区官员的权柄是由中央和法律授予不是各行政区地方议会授予。

  新的合众国内一切权力属于元老院全国只有一个元老院也只有一部宪章目前来说不允许有任何一个以宗教或者民族为区分的自治政权的出现不论种族和宗教元老院和宪章都是唯一的权力来源。

  可以说李明勋最大的依仗就是合众国先进的技术和汉民族巨大的人口基数先进的技术带来战斗力强的军队可以在拓殖中尽快的打开局面和控制土地而汉民族巨大的人口基数则能在新拓殖的土地上立下根基然后用几代人的时间凭借先进的文化和通婚进行融合和同化这种方式看起来有些自大但实际上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国家殖民方式都具有优势。

  这个时代的殖民者都是属狗脸的遇强则卑伏遇弱则寇盗。

  而一个团结且具有强大整合资源能力的中央政府则能掌握更多的资源和能量这些能量无论用于拓殖还是光复都会具备极高的效率。

  十七世纪是殖民者的世纪也是弱肉强食的世纪李明勋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给这个时代带来和平、平等、自由和民主他只是希望自己的国度成为最强的一个然后在这个混乱而满是机会的时代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大的空间。

  关于中华合众国的建国纲领和政治体制元老院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讨论让各个阶层和各个民族充分表达了意见但核心的东西依旧没有改变这个国家实体依旧按照李明勋设想的那样前进着。

  到了四月末建国的政策和纲领准备的差不多了便是要汇总起来向各个行政长官区发放和解释不仅是文件还要派遣分量十足的使者前往特别是永宁和吕宋二地更是重中之重。

  而在使者出发之前李明勋召开了一次元老院秘密会议十位元老之中有八位参加其余两位也都有直系亲属在场之所以如此特殊是因为这是一次秘密的资产分割。

  从一开始腾龙商社就是一个合伙制的公司成立的时候李明勋、林诚和阿海是大股东还有几个小股东随着社团的强盛和扩张成立了元老院社团的股份开始向元老们开放并且把非元老的股东清理出去如今社团已经成为一个资产数千万两白银的超级大公司在迈向真正国家的时候必须把其中的私有资产切割出来如此才能保证中华合众国是公民之国百姓之国。

  在七年多的发展中社团屡屡扩张资产进行过重组和分配不断根据贡献和功劳调配占股也把公有资产调配为股份现如今十位元老总计占有这个巨大公司约合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其中李明勋是最大股东约有百分之十左右其余股东略少但元老至少拥有百分之一的股份。

  而在另一个重要的部门便是联合银行这个超级金融巨无霸如今拥有两千多万的资产其中元老们个人占据了百分之十五左右而社团公账则占有了百分之五十五一直以来银行的股东都要求以联合银行的名义发行货币但是被李明勋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李明勋绝对不会接受私人掌握着货币发行权。

  对于联合银行的拆分很简单国有资本(大部分是被没收的汉奸资本)直接被抽离出来成立一个国有银行践行中央银行的职能包含发行货币而原有的联合银行进行资产重组变成一个完全私有制的银行。

  而对社团资产的划分同样如此让元老们从共有的资产中拿走属于自己份额的那一部分其余的留下成立国有公司但社团的产业之中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拿出来用于分配不能分配的包括:可用于军事用途的资产保密性和技术性高的资产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重要资产及规划中国有企业的重要资产。

  比如社团航运部拥有近两百艘船只其中有不少是俘获、自建的武装商船按照李明勋制定的原则所有拥有火炮甲板(露天不算)船只都算是军用船只而满载排水量超过千吨的巨船也不再分配之列。

  不能被元老瓜分的还有海陆两军毕竟合众国不接受私人军队。技术保密性的产业包括:金鸡纳树种植园国有钢铁厂(拥有坩埚炼钢这类敏感技术)第一机械锻造厂(拥有钢材料加工能力开发蒸汽机的职能)化工厂(正在开发硫酸和纯碱)铸炮厂和枪械制造局。还有合众国的所有金矿和银矿。

  实际上在社团扩张过程中特别是一开始安置新移民那最困难的阶段为了筹措资金大量向商人出售社团的产业特别是各类经济作物种植园和山林采伐但随着联合银行贷款和吕宋的开发社团产业之中又多了许多种植园等不动产而这些才是能向元老们分割的产业。

  “诸位社团是我们一起抚养的女儿现在她要嫁人了到了分家的时候希望各位还是要大局为重不要过多苛求为表诚意所有可供分割资产的挑选从后往前选也就是说林谦第一个挑选我作为首席元老接受诸位挑剩下的因为宋老七和何斌常年在外且为我们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二位顺位向前一位。”李明勋诚挚的说道。

  “哈哈明勋这话说的就是见外了咱们都是自己人自己人怎么会为难自己人说实话前些年已经把利润低投资大的产业甩卖了目前留下的都是赚钱的买卖挑哪个都是不吃亏的。”林诚第一个表态。

  “是啊是啊您见外了。”几个元老都是表态。

  李明勋笑了笑把资料传递到众人手中说道:“亲兄弟明算账这次建国我们还得团结起来对付那些议员呢最好还是莫要闹出乱子才是林谦你先挑。”

  林谦早有腹稿他在社团只有百分之一的股份拿起笔在上面勾画了几道所挑的都是种植园这是林谦最熟悉的产业但挑选的却是恰到好处从利润来讲台北的茶园和吕宋现成的剑麻种植园都是高利润行业这两种经济作物都是时下最紧俏的而从地方来讲大部分产业在台湾少部分在吕宋也能让他这位吕宋行政长官避嫌。

  第二个则是钱锦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台北造船厂的大部分国有股份何斌的夫人则是选择了在日本最为畅销的产品生产作坊比如东方港铁厂的股份(国有持股百分之五一其余四九可以用来分配)溪心地和台北两个大型榨糖厂及部分甘蔗种植园。

  林河主要选择了航运部门的几十艘船而不是航运公司的股份显然他准备成立自己家族的航运公司除此之外便是造船厂、林业采伐权。

  西蒙斯和高锋二人作为军人家族之中也没有什么信得过的人才索性只挑选股份东方港的铁厂石碌铁矿国有锻造、铸造厂多是和钢铁有关。

  到了李明勋、阿海、林诚和宋老七这四大元老能选择的余地便是不多了三位在场的元老全部提议宋老七的侄子先挑选宋老七拥有百分之三的股份把大量的种植园、矿场、捕鲸公司等收入囊中。

  至于剩下的便是属于李明勋三人虽说这三分联合起来占了百分之十九比其他元老加起来都多但剩下的都是零碎的三人让来让去也总是分不清楚最后西蒙斯建议搁置起来让三人私下去分。

  元老院的大分家让中华合众国一下诞生了十位巨型富豪社团的产业加上联合银行的股份即便是最穷的元老也有至少两百万的身家而身为首席元老的李明勋的资产绝对超过了千万放在七年前谁也不会想到会有这个局面一时间忆苦思甜各家热泪纵横让分配产业中些许的不愉快扔到了爪哇国。

  而这次秘密资产分配不仅让十位元老的私有财产从国有资产中分割出来还让各个元老在重要的私营产业中拥有了龙头地位虽然这种龙头地位很难维持很久但在建国这个过程中这必然是要发挥巨大作用的。

  产业被划分之后这群拥有巨大资产的‘开国元勋’则形成了中华合众国历史上第一批贵族这群以军功、开拓和奠基为功勋的人为合众国富有进取心的公民们展示了一条道路未来不断有家族和个人成为新的军功贵族从而进入元老院之中。

  而这也确定了元老院为核心的军功贵族的特权那就是在国有公司中占有股份虽然不能参与经营但可以拥有分红的权力因为几代元老院的强势和合众国一直坚持国有企业为骨干的理念军功贵族们就拥有了铁饭碗让很多家族得以传承许久而不衰。

  在私有资产被切割之后剩下的国有资产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出售其余都是转变为了具有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这些公司在远洋海运、钢铁机械、化工产业等一些新兴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并且在未来的海外拓殖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其实合众国都是联邦制而非单一制为了避免404就不叫共和国了另外日后也有类似英联邦那种政治体计划所以就从一开始定为合众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