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玄幻奇幻>大道若虚> 第三章 初入仙山

第三章 初入仙山

<br><br>
无双城外,乌云在天空中嘶吼出一道闪电,空气中弥散着浓烈的血腥气,断臂残肢四散在战场上,狰狞恐怖。马蹄声,嘶吼声,哀鸣声,声声入耳,双方阵型早已散乱,尚在马上的抡着大刀左冲右踏,已经坠马的迅速跃起砍向附近马腿或者同样落马的敌军士兵。

双方将领早已缠斗多时,交手数十回合,姚天殊毕竟年轻气盛,越战越勇,李广平小心应付,虽尚未力竭,却已经略显疲惫。

只见红袍姚天殊一击十面埋伏直刺黑甲李广平,李广平长戈一缠,欲缠住姚天殊递来的定坤火焰枪。姚天殊借势前冲,并未收枪,越过李广平,一击苍龙摆尾回马枪使得行云流水。李广平躲避不及,胸前护心镜碎裂,所幸一身横练武夫罡气,膨胀到极致,才未被定坤枪穿胸而过,但也伤了肺腑,借势后越,落下马来。

姚天殊转身正欲趁机一击伏虎势痛打落水狗,突见一青衣胖道人怵然越来,抓起李广平腰间鞶革,退于三十步开外。

“姚将军枪下留人!”道人对着姚天殊作了个揖礼道。

“道长所为何来?凭什么要我放了这枪下败将?”姚天殊知是遇到了高人,能在这万军厮杀的战场如入无人之境,并能在定坤火焰枪下救走李广平,境界绝对在己之上。

“姚将军业已经屠尽河间城数万百姓,难道还想再将这无双城也屠杀殆尽吗?”胖道人斜瞄了一眼姚天殊,将李广平轻轻放下,平淡的反问道。

其实河间城的屠城之举,本非姚天殊的本意,作为什方国的振武将军,快速的拿下橘子洲,才是他此次出战的目的。一旦发生屠城之举,必然使得后面的城池更加负隅顽抗,要想再势如破竹的一路拿下后面的城池,就困难了。

被玉真子道破河间城的憾事,姚天殊显得有些不自然,但是,输人不输阵,姚天殊故作傲然的抬起胸脯,将手中的定坤火焰枪半举,大声说道:“道长欲救下此僚,问过我的火焰枪再说!”

玉真子闻言,呵呵一笑,拂了拂衣袖,又拿起酒葫芦嘬了一口,然后举起酒葫芦,做出欲递给姚天殊的姿势,笑着说:“姚将军要来一口不?打打杀杀多无趣,不如饮酒,来来来,喝一口?”

就见玉真子刚刚话音一落,一道气势如虹的酒柱,自葫芦中飞出,做抛物线状向姚天殊飞去。

当酒柱就快飞至姚天殊面前时,姚天殊慌忙持枪一挡,双臂一沉,便觉这酒柱似携带了千钧之力,虽然被他打散,但是他也差点坠下马来,酒水溅了姚天殊一身。

“可惜了,可惜了,这可是我从我那抠抠索索的师侄那里弄来的上好的竹叶青,就这么糟蹋了,心疼死老道了!”玉真子做出一副心疼不已的表情,嘴上嚷着,手上葫芦一收,那被姚天殊打散的半截尚未落地的酒柱就被吸回了葫芦。

“我什方国三千铁骑千里奔袭而来,不可能因你一人阻拦就退兵。放了姓李的莽夫可以,至于这无双城,且看道长有无这破甲三千的本事。”

姚天殊自知以自己四品武夫的境界,论单打独斗,绝对不是眼前这胖道士的对手,但是,自己身后可都是什方国身经百战的悍旅,虽然对方背后还有无双城的士卒,但是也不一定是自己三千铁骑的对手。

“贫道下山时,曾许诺保无双城百姓不受那屠城之祸,今日贫道就为无双城出一剑,以背上这把青罡剑劝一劝姚将军。”玉真子语毕,一把浮着青灰色剑气的青罡剑悬停在半空,飞剑,玉真子竟然祭出了本命飞剑!

此时,战场上的厮杀仿佛静止,空气开始凝固,从士兵身上滴落的血珠滚瓜儿圆停在半空,不再下坠,不知何时,青罡剑上青白色半月形的剑芒以玉真子为圆心划弧开去,划过姚天殊腰间,碎成星星点点的碎片,却未消失,竟然扩散到方圆百丈范围,没入两军士兵腰间。

一剑,仅仅一剑……

“滴答、滴答……”一剑过后,凝固的空气开始流动,悬在半空中的血滴终于落地……这是怎样恐怖的一剑?

两军士兵并未感觉到剑气入体的痛苦,愕然低头,“嘭……”的一声闷响后,就是此起彼伏的嘭嘭声,两军残存近六千士兵藏于铁甲内的腰带纷纷碎裂,裤子开始松垮垮往下坠。那些早前落马徒步厮杀的士兵,瞬间就有光着腚,露着腿的,不计其数。

姚天殊腰间的鞶革在剑气过后就已断开,所幸玉真子目的只在止战而非羞辱于他,所以并未割去他裤子上的腰带。

这一剑,竟然割去所有士兵的腰带却未伤一人。轻重的拿捏恰到好处,多一寸,就是血流成河,杀人数千。受天地规则影响,修道之人不能轻易出手伤及凡人性命,否则轻则自损功德,重则受到天罚,身死道消。

玉真子此一剑,只为震慑,不为杀人。

姚天殊面色由白转青,再由青转白,心中惊惧且大恨,然而已经知道今日所图必定铩羽而归。

“道长惊天剑意,晚辈自知今日不敌,就此别过。山高水长,他日再向道长请教。”姚天殊向玉真子抱拳道,然后骤拉缰绳,调转马头,向着麾下三千人怒吼道:“撤!!”

什方国军队如潮水退去,然而滑稽的是,人人一手握马缰,一手提着裤子。

李广平惊愕于什邡国军的骤然撤退,一脸迷茫,呐呐的不知应该如何感谢身前的胖道人。

倒是玉真子面色如常,一手抚须,嘴角微微上扬,似笑非笑,又拿出了那只碧玉酒葫芦,准备喝上一口。

无双城士卒回神之后皆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看看远去的什邡国军,再看看那仙风道骨的得道高人,玉真子此时在他们的眼里,无异于神仙下凡,救无双城于水火。

“晚辈李广平谢过老神仙助阵活命之恩!”李广平铺胸纳地,叩首道。

玉真子手掌轻抬,一股真气将李广平轻轻托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李将军是有福运之人,贫道不过是顺天命举手之劳而已,不必言谢!贫道就此别过。”玉真子笑着稽首还礼。

“晚辈恭送仙长!”李广平再叩首。

玉真子抚须颔首,点了点头,不再多言。身形一晃,矮胖的身形却似轻盈无比,眨眼间已经来到百丈开外,携楚之钰、清风两小道御剑而去。

无双城兵将望着玉真子离去的方向,纷纷长揖久拜,心有向往。

玉真子带着两小道御剑飞行,返回不周山路上,举目远眺,前方就是那地仙剑斩恶龙敖离的离阳古战场。

只见这古战场上空风和日丽,四根擎天石柱上刻满了符篆,透着庄严肃穆的浩然正气。因这古战场终年云迷雾锁,今日却云淡风轻,玉真子顿感异常。

“师叔祖,咱们不周山山清水秀,树木郁郁葱葱,这里却为何如此荒凉?”楚之钰问到。

“这里有阵法限制,用以镇压敖离神识,防止戾气扩散,虽然敖离的神识千年来多次欲破阵而出,但毕竟无功而返。而我们不周山虽然紧邻离阳,但是不周山是天然的洞天福地,道家法场,并肩负护阵之责,所以阴邪不侵,自然生机勃勃,草木繁多。”玉真子一边四处顾盼,一边答道。

“这离阳古战场的阵法并未遭到破坏,为何阵中却已经感觉不到半点敖离戾气?难道是道德天尊显灵,化去了这天生龙种的戾气?”玉真子心中诧异。

玉真子暗使神通,来到离阳上空,目光如炬,向下方四周扫去,确实尘土不扬,雾霾不生,虽然还是看上去很荒凉,但是却感觉不到半点恶龙敖离的气息。玉真子从袖中取出一张符纸和一只符笔,行云流水画了一张符篆,投向下方阵中。然后对身旁两少年道士说:“随我下去看看。”

三人按下剑头,斜飞入阵,立即看见了躺在地上的李久童。

“这里怎么会有灾民?”清风困惑道。

“应该是从无双城那边逃过来的。”楚之钰分析道。

“那他怎么可能进得了这离阳古战场?”

“这……”楚之钰也不明白。确实,刚才如果不是玉真子用三清敕令开阵,连他们三人也未必能够毫发无损的进得离阳古战场的阵来。

玉真子蹲下身,探了探少年的鼻息,气若游丝,又查看了一下李久童额头上的撞伤,只是皮外伤,玉真子发现这少年竟然还活着,有些意外。

“能够入阵,不应该是个寻常凡人。”玉真子一边思索,一边仔细观察李久童。

眼前这少年衣不蔽体,骨瘦如柴,面黄肌瘦,额头上有个撞击的伤痕,好像是刚刚结痂,推测受伤时间不过几个时辰。地上的那块有棱角的石头上有一滩血迹,推测可能这少年是撞在这石头上受的伤。

玉真子站起身,拿出葫芦,喝了一口酒,环顾四周,神色变得越来越凝重。

“清风、之钰,你们照顾一下这少年,喂他一些水喝。”玉真子一边吩咐身边的两位少年道士道,一边走开了几步,手捏太极玄天印,凝神静气,法相尊严,便已神识离体升于半空之中,开始探查这离阳古阵中是否还有敖离的踪迹。

半刻钟后,玉真子收回神识,走到李久童身旁,蹲下扶起李久童的上半身,将李久童的头靠在自己腿上,一边让清风给李久童喂水,一只手握在李久童脉搏之上。

“难道是这敖离终于自行破阵而出?但是如果是敖离神识自行破阵,阵法必定会有所毁坏,但是现在阵柱毫发无伤,上边所书符篆依然熠熠生光,明显并非敖离神识所为。”玉真子刚才探查许久,并无发现敖离神识的存在,所以百思不得其解。

“这敖离的神识和那铺天盖地的戾气,不可能凭空散去。能够破阵而不毁坏,收掉这漫天戾气,带走敖离神识,就算是三清大罗天尊所为亦不会毫无痕迹。目前看来,虽然不可能是这个少年所为,但是却和这少年有着莫大的关系。”玉真子思索道,开始从李久童的身上寻查线索。

“这少年显然是多日未进食,饿晕过去的,我引气入体探后,可以确认少年没有真气,并非习武修真之人,难道是身具道统血脉之力,才能闯进这阵中?”玉真子引气入李久童体内,发现确实是个凡人,便更加的疑惑。

不过修道之人修的是平常心,玉真子虽然颇感纠结,但是仍然将一股真气输入李久童体内,护住了李久童的心脉。

一旁的清风继续将水囊搁于李久童的唇上,李久童双唇紧闭,无知无觉。清风无奈,只好用另一只手轻轻掰开李久童的嘴唇,这才将一点水倒进了李久童的嘴里。所幸,李久童本能的吞咽着,倒没有将水再吐出来。

玉真子觉得敖离神识既然已经不在阵中,又找不到任何线索,只能将眼前这少年先行带回不周山再说,于是玉真子抱起李久童,对两小道说:“我们带他先回上清宗。”遂御剑而起,向不周山飞去。

这不周山位于橘子州北部,方圆占地二千里,环列三十六峰一百零八洞府。上清宗就位于这不周山中,是若虚大陆上为数不多的上等修仙宗门之一。

玉真子便住在这三十六峰的主峰之一,凌云峰。

几人御剑上了峰顶,进入洞府,洞府内灵气充盈,陈设却很简单。除了一张玉真子日常书写所用的青玉案台,便是一侧洞壁上的多宝阁上呈列的几件法器还算显眼,倒是洞内的一角堆积了无数的酒坛子累成了小山,酒坛形状材质各异,可见都是玉真子平日里的收藏。

玉真子将李久童放于蒲团之上,正准备细细检查李久童的七经八脉、气海丹田有无什么遗漏的线索。

这时,李久童却缓缓的睁开了眼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