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言情女生>重生之我的九零年代> 第203章 黄鸿年的反击

第203章 黄鸿年的反击

  整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对于我国的军工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黄金时代。

  原因很简单,苏联解体了,东欧各国无力继续供养苏联遗留下来的庞大军事工业,包括苏霍伊、米高扬在内的大批军事科研机构不得不自谋生路。

  昔日那些眼高于顶的军工巨头们不得不走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路,纷纷对外甩卖起他们所有的先进武器装备和相关技术。

  中国也趁着这个机会,竭尽所能地吸收了大量的苏联高科技军工技术。

  后来耳熟能详的歼-10和直-10,都是这一阶段引进的苏联技术的成果。

  但在九二年,技术引进才刚刚开始,在世界各国纷纷聚焦东欧,你争我夺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许文东已经悄悄为自己的祖国打开了另一条技术引入之路。

  后来一些军工宿老们都戏称这是许文东一个人打造的远东-中国技术输送大动脉!

  这里面固然有远东独特的地理位置原因,导致西方各国对此兴趣不大。

  但更多的,还是因为远东的军事研发水平远远不及东欧,只能为国内提供一些成品武器,让专家们倒推着研究。

  这远没有从东欧的军火公司直接引入技术和生产线来的快捷方便。

  但是,这毕竟是靠一人而维系起来的技术引进路线啊,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小李子对此次随行众人的身份讳莫如深,摸坦克的空档,回头看见许文东一个人蹲在仓库门口抽烟,心中不禁有些自责。

  自己怎么能有了坦克,就忘了兄弟呢?

  他走到许文东的身边,蹲下,也给自己点着了一根烟。

  “咋不看了?你竟然对着一堆铁疙瘩露出猪哥表情,啧啧啧,那模样恶心极了。”许文东调侃道。

  小李子呵呵一笑,说道:“你也甭笑我,哪个男人见着这些大家伙不喜欢?你不喜欢?”

  许文东说道:“喜欢,但我在毛子那边看得多了,早就不感冒了。只希望能借着这些大家伙,和你带来这些人背后的部门打好关系,留几分香火情,就千足万足了。”

  “你们打算把这些东西运哪里去?”

  小李子笑道:“不知道,别这么看我,我真不知道。内部纪律,不该问的别问,不该说的别说。”

  “但我爷爷说了,这次的事,那帮工程师、设计师都承你的情。”

  许文东笑笑刚要说话,大哥大响了,是孙书林。

  “东子,我正式下海了,当初说好的让我来你手下扛活,还算不算?”孙书林笑道。

  许文东哈哈一笑,说道:“当然算话,岩哥在鲤城那里遇到点困难,你正好去帮帮他。那里是黄鸿年的主场,我们能拿下最好,拿不下也没什么,我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准备。”

  孙书林长哦了一声说道:“鲤城是黄鸿年的老家吧?天时地利人和,倒是让他给占全了。”

  “不过没说的,第一次到你手下扛活,我就是把这些年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关系都用上,也不能给你闹个没脸,至少要抢下一半的肉来才行!”

  许文东笑着说好,又把自己在燕京的一些二代三代的关系告诉了孙书林,让他有用得着的时候直接给自己打电话。

  如果能在泉州收购上打败中策,很可能就把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内地的黄鸿年,给吓回港岛去。

  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微小。

  毕竟,他黄鸿年又不是吓大的。

  ...

  梁晓东在和许文东发生冲突的当天,就把弟弟梁绪东一行人撵回了德汇老家,然后开始着手打听许文东是何方神圣。

  不打听不知道,这一打听,当即让他的心凉了半截!

  王克勤,张大神,两个人拎出来哪个,都是他惹不起的主!

  看着办公桌上静静躺着的那个手提箱,梁晓东长叹了一声,决定想办法把钱给许文东送回去,看能不能把这个梁子轻轻揭过。

  铃铃铃!

  桌上的电话响了。

  “喂,谁啊。”梁晓东接起电话,没好气的说道。

  听清对面的声音后,梁晓东马上挺直了腰杆:“对不起,周局,我不知道是您。”

  “梁队长,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我有事情和你说。”电话那头说道。

  “是,周局!”

  挂断电话,梁晓东深深皱起了眉。

  以前周局打电话时,可都是亲切地叫自己晓东的,这一次却叫什么,梁队长?

  一种不好的感觉,瞬间笼罩梁晓东全身。

  局长办公室。

  咚咚咚。

  “进来。”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

  梁晓东推门而入,笑道:“周局,您找我?”

  周局正在批阅文件,闻言头也不抬地说道:“嗯,我上午去市局开会,桌上那份是市局下发的文件,你看看吧。”

  梁晓东把桌上的文件拿起来,看到封皮上的几个字,当即就是一阵眩晕。

  春城市公安局:关于严厉打击白山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

  梁晓东翻开文件匆匆看了一眼,跳开那些官话套话,整份文件的中心思想就一个:从严从重!

  “周局,这...”梁晓东试探着问道。

  周局抬起头看了他一眼,说道:“看完了?”

  “看完了。”

  “那不用我多说了吧?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屁股上的屎抓紧擦干净,你要是走错了路,我也帮不了你。”

  梁晓东沉重地点了点头,放下文件,转身走了出去。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梁晓东整个人靠在门上,嘴里不断地呢喃着一句话:许文东,你够狠!

  ...

  鲤城地处闵省,是一座地道的闽南民系城市,也是着名的侨乡。

  祖籍鲤城的华侨、华人有750多万,港澳同胞76万,分布在世界各地129个国家和地区。

  黄鸿年,只是其中之一。

  就在中策集团杭城收购失利后不久,报纸对东方和中策两家公司的宣传甚嚣尘上的时候,作为黄鸿年家乡的鲤城在省里的相关领导指示下,向爱国华侨黄鸿年,发出了邀请!

  邀请他回到家乡投资。

  黄鸿年欣然而往。

  而这一次紧随其后的东方资本,倒更像一个反派角色,像一头嗅着血腥味儿跑来的鬣狗!

  有燕京的二代三代们帮着发力,加上省里对外资都持欢迎态度,王岩一行人倒是没有受到冷落。

  但让王岩感到无奈的是,鲤城的领导一边拖着东方资本,一边和黄鸿年的中策私下里频繁会面,这让他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随着黄鸿年和泉州行政一把手林大穆的会面,更加强烈!

  “林市长,请看,这是中策公司对东方资本的调查结果。”黄鸿年把一份文件递给旁边的林大穆说道。

  “可以说,这是一家彻头彻尾的皮包公司,这两个所谓的股东,我在当地的朋更是听都没听过!他们表面打着投资的名义,暗地里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算盘,就不得而知了。”

  “但我的建议是,不得不防!”

  说完,黄鸿年就剥了一瓣橘子,一边吃,一边看林大穆的表情。

  林大穆皱着眉看着手里的文件,每一条似乎都有理有据。

  从东方资本的前身是如何破产濒临倒闭的,到几个月前两个神秘的卢森堡公民突然注资收购这家公司,再到东方资本背后俄罗斯银行家的身影,全都被调查了个底掉。

  这对经历过无数次商业资本战争的黄鸿年来说,实在不是件困难的事。

  相比黄鸿年,许文东在这方面还是太嫩了些。

  但从林大穆的角度来讲,这份文件的真伪他并不关注。

  来之前他已经和杭城那边取得了联系,对方表示东方资本收购的资金已经陆续到位,虽然只有20%,但这也是法律允许的。

  黄鸿年的中策也是一样只预付20%,这点上两家是大哥别笑二哥。

  况且更有白山那位给最东方资本背书...

  这份针对东方资本的调查文件,最多只能让鲤城和闵省本就倾向于中策的天平,再多朝他这边倾斜一点而已。

  这对黄鸿年来说就够了。

  他趁热打铁道:“林市长,鲤城总共有多少个厂?”

  这些都在林大穆心里装着,他头也不抬地说道:“四十一家。”

  黄鸿年笑道:“那就都合了吧。”

  “嗯,嗯?”林大穆震惊地抬起头,忙问道:“真的吗?”

  “真的。”黄鸿年点头道。

  “那我马上请示省里!”林大穆说道。

  黄鸿年笑着点点头,这次和东方资本的鲤城之争,他不想败,也不能败!

  中策集团,可不是他一个人的!

  那些背后的资本,顺风时是他的绝对助力,背风时就可能是第一个反咬他一口的人!

  而在宾馆下榻的王岩,对这些还一无所知!

  他只是感觉事情有些不对,犹豫不决再三,还是给远在绥分河的许文东打了一个电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