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仲谋霸道> 第92章:谈判

第92章:谈判

<br><br>
魏延的嗓门洪亮,他这一番吼声,仿佛整个洞庭湖都在传荡。

尽管此时战场上镔铁交鸣、厮杀喧嚣,但魏延的声音还是极具穿透力的传到了蔡瑁的耳朵里。

或者说,魏延搭乘那艘艨艟也格外抢眼,使得蔡瑁不得不注意他。

虽然隔得远,但瞧着船头两人的大致站位姿势,蔡瑁也猜到那被刀架在脖子上的人是谁了。

表情有些凝重,蔡瑁没有想到,孙权最后还会祭出这张底牌。

刘磐是刘表的从侄,骁勇善战深受器重,原本罗县城破被孙权擒拿,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战争总要有人牺牲的。

刘表知道此事,也颇为惋惜伤感。也曾想战后与江东商谈,换回刘磐。只是眼下还没等到战争结束,江东军竟然已经将刘磐作为筹码押了上来。

此时,当着数千荆州兵卒的面,蔡瑁不可能视而不见。

即使此刻他只要再狠狠心,执意围杀掉孙权,就能获得旷世大胜。但恐怕今后他就很难在荆州立足了。

毕竟此时的荆州军团里并不都是他的人,荆州其他家族的武将们,都在这里。荆州主将的位置可是只有一个!谁都可能有憋着掀翻他,坐上那个位置的心思。

所以,即便此时蔡瑁有立下不世功勋的机会,他也必须要考虑后面的事情!

若是刘磐此时死在战场上,那所有的责任恐怕都要落到他蔡瑁的头上。

握着腰间战刀的手,缓缓松开,蔡瑁凝眸看向不远处的魏延,再低头看了看孙权,当下,面色阴沉,缓缓抬手。

下方围拢着孙权战船的众兵卒,此时也早已停在那里等待蔡瑁进一步的指令,见他扬手,便都知晓了他的意思。

于是一众荆州兵卒纷纷停下了手,眼睁睁的看着孙权离开。

在数千兵卒的注视下,孙权深色坦然,缓步向前走去。此时,魏延的艨艟也逐渐向孙权所在的战船靠拢。

两船相并,江东军迅速架出船板,孙权等人依次走上艨艟。

等孙权安全抵达艨艟后,才抬眼看不远处的蔡瑁,当下,魏延、董袭一左一右拱卫在孙权身边。

“蔡德珪,从眼下的形势来看,荆州军已经无力回天了,四周皆被围困,你别无选择。如何,谈一谈?”

目光看向江东艨艟上,依旧被魏延用大刀架住脖子的刘磐,蔡瑁面色难看,刘磐完全已经成为了江东军拿捏他最重要的筹码。

而此时刘磐也正被五花大绑的捆在战船上,浑身绑缚,双手紧系,嘴上堵着东西。这是孙权指导的捆人方法,为了不让刘磐自杀或者大喊大叫。

虽然有人觉得这样可能有辱斯文,但孙权可没有管那么多,确保俘虏活着可利用才是最重要的。

“不知孙将军想要谈些什么?”面色深沉,蔡瑁纠结的看着孙权,凝声道。

微笑对视蔡瑁,孙权并没有急于说出话,而是顿了顿才朗然声道:“我想有些事可能需要同刘荆州谈一谈,德珪恐怕做不得主,传信与他吧,就说我孙权在洞庭湖上等他!”

眉头微皱,蔡瑁面上薄怒,局势已经渐渐偏离了他的掌控,就他搭理孙权说话的这段时间,外围的江东军,还在厮杀。

既是一种霸道侵略,又仿佛是孙权释放的一个强势信号!

“孙镇东,既然和谈,不知此时贵军的攻击可否停下了?”

“当然!”眉宇轻挑,孙权扭头给了董袭一个眼神,随后董袭挥动旗帜向主战船传令,主战船又迅速将军令传向远处。

自始至终,孙权都是面带着人畜无害的微笑看着脸色难堪的蔡瑁,在蔡瑁眼中,孙权这样的笑容,让他厌恶。

随着江东主战船上的旗号传出,外围攻击猛烈的江东军也渐渐停止了攻击。

脚下踩着荆州军的战旗,甘宁目光瞭望向远处的主战船,砸吧了几下嘴,随脚将旗帜踢到一边,扬了扬手中铁戟,呼喝道:“凡有江东军的战船,都归江东军所有。荆州军放下武器,自己跳下去。”

说着抬起脚就踹向那立在一旁的荆州兵。

“噗通!噗通!”

随着甘宁的带头示范,一众江东军纷纷有样学样,开心的踹起了荆州军的屁股,同时一些回过神来的荆州军也是争相恐后的自己跳进水里。

省的被人踹进水里后,没有心理准备。

随着荆州兵卒不断龟缩收拢到现存的战船上后,江东诸战船上兵卒们纷纷欢呼起来。

荆州军一个个低垂着头颅,蔡瑁紧握着拳头,孙权依旧面带微笑,无视身旁被悍卒押着犹然不停挣脱的刘磐。

而在一阵欢呼后,江东军也纷纷驾驶起战船向主战船方向收缩过去。

此战虽然初起的时候,双方都撞毁了至少数十艘战船,但由于后来掠夺的荆州战船填充进来,整体上江东军的战船并没有多少损耗。

因此,这一战,损耗最大的其实是荆州军。

双方的舟船这一刻纷纷默契的向主战船靠拢,收拾阵亡将士遗体,以及整顿战略物资。船上通常都会有物资储备,转运到大船上更安全。

看着数百艘已经更换成江东军旗帜的荆州战船,重新矗立在江东军的方阵,蔡瑁面色早已阴沉的滴出了水。

“德珪,你也莫如此表情,战场之上时有胜负,各种因素都有。今日荆州军败了,我也不想赶尽杀绝,传信刘景升,让他前来和谈,孤并不想亲自北上襄阳去寻他!”

朗然仰头大笑,随后孙权看着蔡瑁方向,单手前指,顾左右道:“先锋将听令,将荆州水军,驱逐出洞庭湖!”话落,孙权甩袍转身回舱,只留下江面上擂鼓准备再次进军的诸将!

孙权军令一下,甘宁、蒋钦纷纷乘驾艨艟率领舟船,开始对荆州水军进行驱逐。

无奈叹息一气,蔡瑁看见傲然离去的孙权,心中虽然不甘,但也没有任何办法。

作为荆州本土世家,自然对荆襄派系内部制衡关系有所了解,他蔡瑁还是有些政治觉悟的。

荆襄大家族,有蔡、蒯、庞、黄四大荆州本土家族,而后才是刘表的中原名士集团,当然这其中大部分是刘表凭借个人名气从中原吸引来的。

就好比大儒宋忠、名士王粲等等,都是因为刘表八骏的名声,才来荆州避难的。而刘表也同时十分倚仗他们,至于军方,刘表的控制力则较为薄弱。

引荆襄宗帅为将领,其中蔡瑁、黄祖都算是荆州本土的主要将领,前些年刘表才将自己的侄子刘磐塞进军中。

而刘磐也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凭借其自身的勇武,在军中颇树威信。刘表也更是有意让他为荆南都督,发展壮大其在荆南控制力并屯兵。

可惜,半道却杀出个孙权,直接将刘表好不容易打造的布局给打乱了。

其实这些布局,荆襄世家都看在眼里,但既然刘表选择以收割荆南的方式来做,也不侵占他们的既得利益,荆襄世家也就并没有多言。

可是,随着刘磐被抓,整个荆州的军方势力,又将面临重新洗牌。

荆州世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是蔡瑁、黄祖、庞季,刘表嫡系,则只有侄子刘磐和外甥张允。

张允的母亲刘氏乃是刘表姊亲,所以张允是刘表的外甥,然而张允出自张家,又与荆襄世家关系复杂,且与蔡瑁关系匪浅。

所以,刘表在荆州唯一可以用或者可堪大用的就只有刘磐。

于是在这种形势的影响下,明知刘磐没死的局势下,蔡瑁不会冒任何可能导致刘磐被杀的风险。

荆州军缓缓的退出洞庭湖,屯驻到监利。

蔡瑁开始向襄阳传信:“荆州军奋勇杀敌,大伤江东军元气,眼看即将围剿贼首孙权,却不料贼将押出都督刘磐,胁迫谈判,为荆州大计,瑁特此表文请示明公!”

襄阳镇南将军府

刘表拿着蔡瑁递回来的书信,面色阴晴不定,也不知是庆幸刘磐无恙,还是憎恨蔡瑁钻营。

单手将书信拍在身前的案几上,刘表冷漠环顾四周,沉声道:“德珪在洞庭湖重创孙权,江东押出刘磐来提出交涉!”

“磐公子乃荆州不可多得的战将,又是将军子侄,自然当谨慎对待!”蒯良拱手出言,作为荆州蒯家的掌舵人,他自然清楚刘磐的意义。

扫了他一眼,刘表微微颔首,没有多说什么,荆州的局势他比谁都要清楚。

稍倾,刘表看向蒯良身后一文士,沉声道:“异度有何看法?”

文士身着儒士服,与蒯良有五分相似,他便是当年曾效力过大将军何进的蒯越!

“明公!”躬身拱手,蒯越面色沉稳,“方才兄长所言却是合理,而如今明公顾虑之处,无非是荆南以及江夏归属尔!”

看了眼刘表,见其沉默颔首,蒯越便又继续道:“而今江夏已经为张竑等人盘踞,很难夺回,黄祖一死,江夏与荆北脱离也将是必然。至于荆南,长沙、零陵等三郡士族林立,又岂是那般好降服的。

桓伯绪虽为长沙名士,但家族底蕴不足,很难慑服荆南诸家,只要江东军撤出荆南,三郡必然反弹。届时将军再率兵征讨不臣,重新收复荆南,易如反掌!

因此,眼下最紧要的问题,乃是暂缓孙权攻略的步伐,自孙策离世后,孙权半年时间内,充分展示其旷古的军事才能,若其当真欲北上襄阳,恐怕荆州很难守住。

所以,在下以为明公此时当以稳住孙权为主,而后解救磐公子,令其操练荆州兵马,而后待北方异动,发兵南下,再取荆南!”

面上终于露出笑容,刘表轻捋胡须,其实他心里怎么打算,肯定是有个自己的谱,可是就缺少一位能用合理解释,说服他去这么做的人。

显然,蒯越此时充当的就是这样的角色。

“我有异度,心中大定!”

于是当日刘表便召集文武,将荆襄的事情简单交代一阵后,率领蒯越、张允以及三千劲卒向洞庭湖而去。

荆南罗县县寺

孙权有些惊愕,也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他并没有想到,在他在洞庭湖作战的这一会功夫,罗县城竟来了好些人。

潘濬并没有让他失望,不仅协助桓阶稳定住了零陵、桂阳,更将他的表兄,蒋琬也带了过来。

县寺中,孙权看着这个看起来几乎和潘濬同岁的青年,早已笑的合不拢嘴。

蜀汉后期的四丞相之一,如今就站在自己的面前,他得想个办法,让这蒋公琰乖乖听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