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都市青春>滑雪后我成了大佬> 第116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第116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br><br>
第一百一十六章

决赛坡面障碍与预赛完全一样,临时调整道具是这项比赛大忌,因为坡面障碍技巧是一个需要提前熟练赛场比赛,如果想要让选手在决赛拿出更多实力,保持赛道不变,保持赛道平整是关键。

余乐与卡格尔出发时间接很近,这期间赛道并没有被找平,前面选手会根据自己选择在雪面上留下痕迹,余乐如果有更多选择,就需要自己开辟新道路。

没什么不适应。

平时训练,也不会有工作人员为他们找平赛道,大多是选手自己受不了了拿着工具干活,但凡可以训练都不会给自己找活儿干。

余乐滑乱糟糟雪坡已经习惯了,更何况在比赛期间,雪坡再乱也有个限度。

倒滑往下,身体拧转往后看,目标是第一街区七米平桥。

这一次,余乐做了不同选择。

第一轮,他做出了和预赛时候一样选择,选择了梯形桥,完成一个270°麻花上下桥,中间还有个半成品大灾难。

这已经是一个很高级技巧了,余乐做也很顺,每次在比赛里做,都能够成功。

但做太多了,反而不敢做了。

余乐可没忘记,自己参加比赛其中一个目,就是刷新“难度储备”。

他总是去滑同样道具,会给裁判留下,他只能够做这一个技巧印象。分数只会越来越低。

预赛时候,他在梯形桥拿到了85分,决赛上一轮他在细节上处理更好了,但裁判依旧只给了他85分。这一轮如果还要做同样选择,估计裁判打分会低于85分。

对于想要放手一搏余乐而言,他当然不愿意拿低分,所以他只能去选择别道具。

这一次,余乐看向是平桥。

平桥其实是一个更多被选手选择道具,简单道具更容易做技巧,450°上下桥更多时候都是在平桥上完成,因而从出发点通往平桥雪面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痕迹。

滑雪板碾过雪面,即便是松软雪也被踩踏平实,从脚底下传来碾压过细小颗粒触感,有些微微地颠簸。

余乐无瑕顾忌脚下,只是分出一点点注意力在速度上,其余所有精力都落在前方,那座平桥。

对准。

笔直滑过去。

脚下细微地扭动,校正再校正。

到了面前!

往上猛地一跳。

倒滑。

正面上桥。

旋转270°。

余乐450°稳定性还不够,他确实要放手一搏,但450°大概率会让他放手一摔。

太容易失败动作,还没到拿出来时候。

或许就是这270°上桥技巧,区别出了他和超一流选手实力差距吧。

但余乐也有自己弥补分数办法。

否则如果只是270°技巧,他又何必选择基础分注定更低平桥呢?

当余乐这么跳起来时候,头顶摄像机和无人机镜头已经对准了他,将他这一跃画面同步传送到了裁判、观众席,以及直播电视信号车接收器里。

“自由式滑雪世界杯”决赛,已经同步发送至世界十三个国家,总计22个电视节目。

其中购买解说版版权只有两三个国家,直播还语言不通,要你有何用,当然是自己国家解说员上了。

米国是“世界杯”第三站主办国,在为第三站比赛筹办同时,转播前面两站比赛,是一个很好“预热”方法。

来自米国主流媒体体育频道,就在互联网和电视里同步直播了这次r国分站赛。

晚上八点,是一个很棒黄金时间,收视率随着比赛进行不断地提升,当然配备一名解说员,是标准配置。

电脑前画面跳动,解说员解说有些懒洋洋,即便努力想要做出激情解说,奈何今天情绪实在不高。

这位男性解说员声音在耳机里响起“哦,卡格尔摔倒了,他想要完成一个1440动作,出现了失误。上一轮卡格尔得分是88分,他现在暂时排在第五位,想要冲击奖牌想法很明显,很可惜。”

“好了,接下来出场这位是今天世界排名最低运动员,来自华国余乐,他在预赛时候成绩是第七名。在上一站挪国站预赛场上,他最终排名是22名。从22名到第7名,看来这是一个好运小伙子。”

“现在他出发了,倒滑,目标是位于第一街区右侧平桥,今天有八名选手选择了这个道具,上一轮他……270°倒滑正方向上桥!”

“接……桥上跳,桥上跳,90°下桥!”

“哦,谢特,我刚刚不是结巴了,我重复了两次桥上跳,因为我确实看了两次桥上跳。”

“两次!!”

正戴着耳机少年将双脚从电脑柜上收了回来,他睁大了眼睛靠近电脑屏幕,屏幕里白茫茫雪照亮了他鼻子和脸上雀斑,蓝色眼睛里闪烁出璀璨光。

“妈!!”他扯着嗓子大叫,没有得到回应少年一把扯下耳机,起身就跑了出去,不再看后面比赛。

在电脑屏幕里,余乐正完成他创新技巧动作。

倒滑270度,正面上桥。

桥上跳



桥上跳

90°正方向落地。

7米桥还是太短了一点,余乐即便尽量让自己上桥位置更靠近桥头,但在一秒钟时间里接连完成三次跳跃,还是过于勉强。

这里面已经无法去计算余乐在平衡感和稳定性上有多强,关键还是他虽然完成了两次桥上跳,但同时也抵达了桥尾处。

仓促之下,他能拧动身体,仅仅做出一个90°转体,双脚就已经落在了雪坡上。

极限了。

还是太勉强。

在各方面完成都还不错情况下,他依旧在结尾处出现失误,没能完成预计技巧。

所以,半成品动作还是不能轻易用在比赛上啊,失败率太高了。

没能一次性拿出完美技巧余乐,遗憾地往第二个道具区滑去。

此时在大洋彼岸米国,刚刚跑出门去雀斑男孩,双手撑在二楼扶手上,低头去看在厨房里忙碌母亲,兴奋地大叫“妈,我发现了一个新技巧,我滑雪板呢?”

从厨房里走出来女人抬头看他,提醒道“天已经黑了,你应该睡醒了明天再去,亚瑟·德兰。”

亚瑟·德兰满脸遗憾,再度转头看向自己房间,电脑屏幕里还在播放着自由式滑雪比赛,解说员声音依稀从耳机里传出。

“哦,这是一个全新动作,连续两次桥上跳,太棒了!这名华国选手充分展示了他平稳性和爆发力!”

“现在,他第二道具区,选择依然是“炮台桥”。这是这次比赛特色道具,可我已经有点烦它了。

跳,一周,转体和翻腾同时进行偏轴。

720°!

三分之一板头!

落地,成功!”

转体和翻腾同时进行偏轴转,哪怕合并计算720°,依旧是非常简单技巧,是坡面障碍技巧选手最基础动作。

余乐不能再去重复他侧翻腾90°转体,就像那位他听不见解说员咆哮声,同样动作和同样技巧,裁判也看烦了。

他必须在第二轮拿出更多,不一样东西。

当然,他不一样东西指并不是这个偏轴720°,而是提高难度三分之一板头抓板。

就像第一个街区一样,余乐在这个道具上进行也是超出他能力范围技巧动作。

可刷难度储备就是这样,如果永远呆在自己“舒适圈”里,只会分数越来越低。

余乐唯有突破。

也必须突破!

好在,他成功了。

当他稳稳落在地上时候,甚至有点小小恍惚。

看来自己能力真在不知不觉间增加了很多,还在国内比赛时候,他为了在空中技巧上达到足够旋转周数,经常放弃抓板。国内裁判对他仁慈,更是鼓励为主,给了他不错分数。

直到来到了国际赛场,他被逼着,也通过不断训练,努力克服自己恐惧和本能,从安全单手抓板,再到安全双手抓板,直至现在,他已经敢在这样环境下,去挑战三分之一板头,而且还是双手。

成长是不经意间变化,但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回头,才会发现自己竟然已经走了那么长一截路。

身体一震,往下一蹲,余乐再度站起来。

成功落地。

其实这个动作余乐并没有怎么刻意去做,在空中部分,转体力度,还有落地瞬间,他注意力都在抓板双手上,于是剩下所有一切都交给了身体记忆。

不断重复训练,成功让他身体拥有了自己意识,捕捉着风,契合着大地,微妙调整着身体平衡。

这一刻,当余乐再度站起来时候,终于可以宣告,他彻底进入到自由式滑雪世界,将他身体完整留下属于这个“世界”烙印!

这一次,正面朝前,像名冲杀战士,滑雪镜后面双眼盈满了腾腾气势,直冲往上,像是要把天捅个窟窿。

接连胜利本就会给人自己无所不能错觉,更何况余乐连续拿下两个不那么擅长技巧动作,滑太顺,难免更有相同感觉。

好在他现在不是求稳,反而能多浪就要多浪,循规蹈矩滑他肯定比不过其他人,倒是不如疯癫一点,才不用瞻前顾后,放胆去做。

但人脑子一热,就爱冲动,也容易放弃思考,余乐正高兴自己进步那一大截,身体却有意识往弧形桥方向滑了过去。

等余乐回过神来,就囧了。

他本来没想滑弧线桥,既然前面都选择了不同道具,没道理第三个道具还和之前几场比赛滑一样,是最右边长桥做大灾难不香吗?即便就此错过这个街区墙,也是一个个人难度储备创新啊。

可已经滑出去七八米远,这个时候再改变方向往长桥去是不可能了。

只能说,这个身体记忆,需要它时候挺好,不需要时候又有点儿乱来。

余乐比赛训练往这个方向滑多了,如今他稍微分一下神,滑雪板自己就朝着弧形桥方向冲过去。

这时候,最忌惮就是犹豫不决。

余乐一咬牙,管他!又不是没练过道具,重复就重复吧!

临到弧线桥面前,余乐往上一跳,再来个十拿九稳桥上跳,便在半空滑出一个弧形,朝着“墙”疾驰而去。

这时候很多观众,还沉浸在余乐第一个道具,两个连续桥上跳新技巧上。

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帅气花招,但是正要做出来却不容易,时间太短了,两次连续180°跳就算在平地上也很难完成,更何况是在那瞬息之间。

如果那么容易做出来,还轮得到余乐去创新?

包括米国直播电视台解说员,嘴巴里叨叨地说个不停,心里还想着找机会还得聊聊那个桥上跳x2,但比赛也就是20来秒功夫,他嘴里吐出单词哪怕跟子弹似往外吐,可这点儿时间,就算见缝插针也插不进啊。

没想到,余乐在弧形桥上又来一个桥上跳。

解说员一下就兴奋了。

这动作是余乐做老技巧,解说员肯定不是第一次看见,但之前那是因为没有加上第一街区桥上跳x2啊,上一轮不觉得兴奋,这一轮再看见,突然就亢奋了起来。

他声量猛地提高,惊叹语气油然而发“又是桥上跳!弧形桥上跳!旋转平衡能力太棒了。

华国选手,接翻腾两周,余乐,墙上向前翻腾两周。

倒滑落地成功!

他往跳台区去了,这个旋转和翻腾技巧都很突出运动。

来自华国,余乐!”

余乐在弧形桥上做是已经在这个赛场重复了很多技巧,所以当“墙”出现在眼前时候,他知道自己必须做点别,让自己表现更好一点。

但坡面障碍技巧并不是一个“硬拔”,能“拔”出来运动,更多时候需要足够身体基础,以及在做技巧前各种因素。

比如速度,身体角度,身体状态,心态等等,都需要选手在那千分之一秒情况下做出最准确判断。

余乐在那一瞬间,他判断只有一个。

试试。

试试两周翻腾,或许能行。

因为状态太好了,前两个道具区挑战成功更是让他气势十足,而弧形桥也因为做熟练,没有出现任何纰漏。

各种要素告诉余乐,他真可以试试。

“墙”高度是三米,抛飞起来后与地面距离大概在7米左右,这是一个界于一周台和两周台位置,完成两周可能会有点勉强,但并不是不可能。

余乐爆发力极强,是因为天生天赋,也因为他个子太高必须进行强化训练结果,如今便成为了他挑战这个三米“墙”底气。

他在起跳那一刻,爆发出了全身力量,在自己被速度抛飞到空中同时,自己更是往上跳了起来。

这是一个很不标准操作,因为新力量出现,很容易导致身体平衡被破坏,最终落地失误。

但一流坡面障碍技巧运动员,在挑战这种自己可能不是一定可以完成动作上,谁又不往上跳一下,借一点点力呢?

半米都好。

而这半米,正是天才运动员和普通运动员差别。

是技巧,是胆量,是预判,是那冲击极限疯狂!!

余乐在挑战极限路上,因为这最顶级赛场,而越走越远,疯狂成长。

他一只脚,已经因为这连续不断突破和尝试,而迈进了“超一线”门槛。

失败,趴在门外,下次再来。

成功,便是鱼跃龙门,具有了争夺奖牌能力。

余乐不知道。

什么能力,什么疯狂,他通通不知道。

他只是感觉自己可以去尝试,但距离他完成这个动作,却还差那么一点点助力。

所以他就跳了起来。

身体在飞上天空同时,双腿往上蜷缩,紧紧地抱住,为了保持身体绝对平衡,他这个时候可以,也唯一能做只有卡车司机抓板。

抓板难度,因为翻腾周数而降低了,他能力让他必须在这个时候做出取舍。他还没到可以随意搭配调整,从容安排程度。

好在,他拼赢了。

聚集全身力量做出翻腾,像是奔驰在高速路上汽车车轮,快只能够看见他轴心,也就是位于后背处,背心上33号,最中间弯折位置。

身体边缘一圈快出模糊残影,分辨不出哪里是脚,哪里又是头。

他在翻腾。

左侧翻腾。

快好像刚刚从抛物线最高位落下来,身体就已经如春雨淋过嫩芽,徐徐舒展开来。

快和慢,这个一刻呈现出某种对比强烈视觉效果,在脑海里拉出一个悠长而平静空白点。

似乎是出现腾空效果了?

因为旋转速度与腾空时抛物线达到了微妙契合,因而身体会在半空出现类似于悬浮效果,而这通常是空中技巧比赛,或者大跳台比赛里,冠军选手拿下高分主要原因。

所有运动员都在追求这个效果,但人体不是机械,无法做出那般精准配合,进而变得可遇不可求。

但毫无疑问,余乐在飞跃“墙”时候,撞大运般让自己“腾空”。

然后落地。

“唰!”

过于倾斜坡度实在太不友好了,落在这样坡上,即便是完成自己范围内技巧,都有失误可能,更何况是在这个坡上进行突破性动作。

余乐落地时候,又差点脸先落地。

他身体往后仰,为了确保自己不会摔倒,身体本能就会让自己往前面倾斜。

余乐在这一瞬间就必须和自己本能去做对抗,让自己不会扑到雪上,同时又不能用太大力气往后仰,否则结局同样是一个摔倒。

每次都这样。

每次在这个地方,余乐都会发生失误,然后撅着屁股用强大腰力让自己重新站起来。

这次也不例外。

虽然是不正确,更是很不雅观,但每次都能挽救回来余乐,从某方面而言,似乎也找到了应对这个斜坡办法。

只是这次尤为紧张罢了。

余乐再度站起来时候,后背好像都冒汗了,厚实滑雪服让热气散发不出去,那些热量贴着肌肤瞬间蔓延至他全身,脸上一片烫热。

但幸运是,余乐心跳并没有太大变化。

同样事情经历了太多,他心脏也变得淡定了。

只不过这次跳跃到底是加了难度,余乐在落地时候力量使用有点失控,当他站稳再度往下滑时候,敏锐地感觉到丢了一些些速度。

上一把也是这样,也是在相同位置丢掉一点点速度,进而导致他第二个跳台没办法完成计划难度,最终摔倒失误。

这一次,当然不能让历史重演。

所以当务之急,必须在第一个跳台追回速度。

怎么做,余乐已经想好了。

在出发前,他就已经设想过各种意外发生后,怎么处理接下来问题。而自己因为“硬件”上问题,始终在“墙”下坡上出现失误,所以接下来应对方式,也是余乐思考最多。

上一轮,他选择在第一个跳台硬做技巧,虽勉强完成,却影响了他第二个跳台动作。所以这一次,他必须换一个方式。

在第一个跳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技巧动作,为第二个跳台积蓄起跳高度。

具体要怎么做,余乐也想了很多自己擅长动作,只是临到此刻,余乐发现,无论什么动作,都不如翻腾让他来痛快。

笔直冲向雪坡正中间四米雪台,在最高处,即将被抛飞出去时候,再一次地向上一跳。

这感觉就像他站在十米台上,大半个脚掌悬空,只有足尖立于跳台边缘,脚趾撑起整个身体重量,待得一口气吸入心肺,足弓猛地用力,似一根拉扯到了极致皮筋被松开瞬间。

“嗡!”

虚空中好像有这样声响,力量从足底传递,将他高高抛起。

余乐将双腿收起来,膝盖狠狠地压向自己胸口,向前翻腾。

又是翻腾!

又是屈膝!

又是双手抓板!

一样动作中,可又有一点不一样。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将电视按下暂停,就会看见飞在天空中余乐,身体极致在往前倾斜。

他双臂前伸到极致,手指尖落处正是滑板最前端。

余乐只翻腾了一圈。

这个技巧他闭着眼睛都可以轻松完成,是为了第二个跳台而特意安排蓄力动作。

但余乐不甘心。

如果这个跳台他只完成一周,最后得分能够达到80分都是裁判高抬贵手。

不行!

绝对不行!

既然已经决定“all”,就没有这个时候退缩道理。

哪怕摔倒,哪怕再被“嘘”,也要拼了命去搏一个未来!

余乐伸出手去抓雪板。

不是脚下正中位置。

不是三分之一板位。

他还想,也必须往前伸出去,就像冻僵人去触摸太阳,怕会烫热甚至融化,也疯魔了似想要摸一下。

余乐眼里,心里就剩下那一个念头。

摸一下板头吧。

只是沾一下就好。

强烈而疯狂念头升起来,让他无法抗拒,只想去做。

时间在这一刻好像被拉长,伸出去手好像距离板头隔着一个千山万水,他必须将肩膀再往前深一点,屁股再往上抬一点。

手指指尖一点点地靠近黑色板头,与白色手套形成强烈对比,直至指尖传来触碰到硬物触感。

摸到了!

虽然只是一瞬间,但他还是做到了!

他双手抓在了板头上!

于是,心满意足。

只有一瞬间。

余乐松开双手,开始为落地做准备。

一周转实在是简单,才练自由式滑雪人天天在蹦床上练就是这个,只是余乐给自己设下难度,去抓板头。

他手臂不短,但奈何滑雪板长,要想摸对地方,肩膀就要往前倾,屁股还得往上翘,整个人轴心就发生了变化,容易落地导致失衡。

看起来真是不难动作,正常人往地上一蹲,双手随随便便摸出半米外,可在比赛里,不是顶尖高手,谁敢做。

余乐也算是通过另外技巧,将分数努力地找补了回来。

落地也算顺利,再往下滑时候,速度找回多少不清楚,但余乐知道自己应该是可以试一下了。

1440。

必须来一个。

哪怕是再度摔倒,也不能犹豫。

这个时候去计较得失,考虑什么全程分问题,那是尚有余力高手权利,余乐一无所有,身上还穿着33号背心,他还怕什么!?

百米距离,转瞬便到,速度在这期间不断地加快,余乐在这个过程里张开嘴大口地吸入一口空气。

空气很冷,让他脑子清醒时候,左腹部位置也生出针扎了般疼痛。

这不是岔气,是肠痉挛,全身力气在这一刻都汇聚在丹田位置,肌肉压迫在身体器官上,挤压出一阵隐隐疼痛。

余乐选择无视,也必须只能无视,甚至都没感觉到自己这一刻身体异状。

想拿高分,他就必须在第二个跳台拿出高水平技巧,预赛时候,这个跳台1260帮他拿到了迄今为止最高分数。

已经是他超水平发挥了,却还是只让他排名第七。

在他前面选手又有多厉害?

想要拿下更高排名,他除了冲击更高周数,也没有其他办法。

1440。

一个就连训练时候,都很少能够完成周数。

余乐却要在比赛中,第二次去冲击,第二次去挑战。

当身体冲上高空,余乐甚至能够听见自己在助跳瞬间,从灵魂深处发出大吼,依稀掉落出一些斑驳蒙尘物体,露出一些金色光,照亮他灵魂世界。

抱膝。

翻腾。

他不擅长偏轴,而偏轴是滑雪比赛里最常出现动作。

因为这个动作其实依稀存在一点偷周好处,而且倾斜身体让落地也变得简单一点。

同时比起转体类空中技巧,翻腾永远是最不受待见那一个空中技巧。

旋转半径太大了,同样在空中旋转时间,翻腾只能做两个就面临落地,但转体和偏轴却能够完成三个。

这些都是自由式滑雪里约定俗成规矩。

只可惜对余乐却不是那么适用。

不仅仅是他曾经练过跳水那么简单,当然也不是谁都有世界第三跳水排名,以及在十米台上具有完成三周屈体翻腾加一周转体入水,压下零水花水平。

但余乐最值得称赞还是他在翻腾上苦练了十二年爆发力,这也成为了余乐敢于在自由式滑雪赛场上,做出三周翻腾主要原因。

滑雪,上跳台,没有更多时间在脑袋里快速地过动作,于是所有空中部分只能是本能,是基础,纵观整个世界自由式滑雪比赛选手,没有一个人如余乐这样,在空中以如此快速度进行翻腾。

一周,两周,三周。

电闪雷鸣,转瞬间,三周转便轻易完成,而他此刻竟然不过刚刚从抛物线最顶端往下落。

换句话说,余乐翻腾几乎是在他整个上升期间完成,如同用翻腾技巧向上攀爬,待得到了顶峰,便全部结束。

太快了!

当余乐再一次做出这个动作时候,无论是裁判也好,还是解说,亦或者是关注余乐观众,都必须承认,余乐有着其强烈而独特个人风格和技巧,是这个坡面障碍技巧赛道上特殊存在,如同“泥石流”一般,在改变这个赛场规则和秩序。

“一、二、三,翻腾!!”米国解说员在耳机里大喊着,时间太快了,他无法说出更多话,但高亢声音还是代表了他兴奋。

余乐在给每一个人惊喜,给解说员,以及此刻与母亲说完话,正走进自己房间亚瑟·德兰。

少年眼睛睁很大,蓝色眼眸里倒映出电脑屏幕里人影,他嘴巴微微张开,露出缺了左侧大门牙一排上牙齿,惊艳地看着眼前一幕。

然后,在亚瑟·德兰注视中,余乐在足有十米高距离上,从容完成转体一周和等待落地。

如果成功,这是一个拥有创新动作1440°,分数一定会很高。

而亚瑟·德兰并不觉得他会失败。

很难形容这一刻感觉,就像是流水蜿蜒流淌,树上花瓣飘零而落,那是一种从容优雅意境,余乐完成太轻松了,所以当他开始落地时候,只会给人那行云流水般,注定会成功感觉。

然后下一秒,亚瑟·德兰预感果然实现。

准备时间太充分,哪怕是这样难度技巧动作,赛道上人依旧从容落地。

落地时震动让他身体弯曲下蹲了一瞬,继而便重新站直,朝下滑去。

完成了!

真完成了!!

亚瑟·德兰嘴巴张更大,掉落一颗牙齿中间,推挤盈满出一截舌头,然后猛地回神,“滋溜”一声,将流到嘴角口水又吸了回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