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庆功

<br><br>
糜竺板起脸说道。

“知道了。”

糜芳有气无力说道。

“你执掌糜家生意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两点。

第一,商人逐利,有钱才能去做。

亏本的生意前往别做。

第二,糜家是妹夫的麾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糜家就是妹夫的。

而不是我们的。

所以妹夫有什么要求,一定要满足。

也不要做出什么事情,让妹夫难做。

这样糜家才能长久的活下去。

还能越做越大。”

糜竺训道。

“明白。”

糜芳神色认真的点了点头。

虽然糜芳好玩。

但他也知道糜家的辉煌,是与孙策紧密联系的。

孙策重视糜家。

糜家就会继续辉煌。

可孙策要是对糜家有意见了。

那糜家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糜芳当然要伺候好孙策。

糜家每年赚取的利润。

抛除各种成本后,都要上交百分之七十的利润。

也正是因为糜家这么忠诚。

孙策才会任命糜竺为徐州政务一把手。

这也算一种回报。

否则比糜竺有才能的人也有一些。

比如陈登。

孙策更应该任命他们为徐州政务一把手。

糜竺和糜芳兄弟在高兴一阵子后。

糜竺把糜家的生意交给了糜芳。

然后启程抵达了下邳,上任徐州政务一把手。

糜竺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迎接孙策。

孙策在下邳休整了几天。

与糜竺谈了一些话。

并把诸葛瑾交给了糜竺。

“这是诸葛瑾,很有才能的。

今后他跟在你身边做事。

你多教教他。”

孙策笑着说道。

“小子诸葛瑾,拜见糜大人。”

诸葛瑾情商很高,立马向糜竺行礼。

糜竺能力不俗,又是孙策的妹夫。

也值得诸葛瑾行礼。

“妹夫放心,我一定好好教导他。”

糜竺笑着保证道。

“嗯。”

孙策点了点头。

几天以后,孙策带着赵云、太史慈、贾诩。

貂蝉、吕玲绮、诸葛亮和五千孙策军离开徐州。

回归江东。

常遇春留下了,数万大军也留下了。

这是坐镇徐州的力量。

防备曹操翻脸,再次撕毁盟约的。

花了十几天。

孙策终于回到了江东舒城。

“恭迎主公回归!”

荀攸带着江东文武官员前来迎接孙策。

还有数万百姓自发的出城迎接孙策。

欢迎孙策的回归。

场面十分震撼人心。

“在下何德何能?

回城而已,竟让各位出城三十里相迎。

我真是惭愧啊。”

孙策满脸愧色。

“不,我们是自愿的,州牧大人无需愧疚!”

“是啊是啊,州牧大人是天底下最好的官。

外出征战回归,我们出城迎接是应该的!”

数万江东百姓齐齐大喊。

“主公,这真不是我安排的。

是百姓们自发的。”

荀攸低声说道。

“哎,回个城而已,你们迎接就够了。

百姓们出城迎接真没必要。”

孙策摇头叹息,一副不忍百姓受苦的模样。

心中却是乐开了话。

“没想到我在江东的声望竟然已经这么高了。

或许我是天生的领导者?”

想到这里,孙策有点得意。

孙策与荀攸聊了几句,又对数万江东百姓讲了一些话。

随后,孙策下令道。

“回城吧。”

“诺。”

荀攸拱手领命。

孙策走在前面。

大军与江东百姓拥护着孙策朝舒城回归。

“看来主公很得民心。”

诸葛亮打量四周,眸中精光一闪心中暗暗想到。

诸葛亮身为天才,对表情很有一套研究。

一双眼睛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内心。

在诸葛亮眼中。

江东百姓对孙策的崇拜和敬仰都是没有真的。

没有丝毫虚伪。

此外,江东百姓的穿着和脸色都和别的地方不一样。

徐州、青州等地的百姓。

多半是穿着破烂。

且面带菜色。

因为他们吃不饱饭,也买不起新的衣服。

但江东百姓们呢?

他们能够吃饱饭。

而且天粮院研究出了各种各样的新作物。

比如辣椒,比如土豆。

这些东西让江东百姓吃的很好,很享受。

自然也就精神饱满。

甚至有不少胖子。

这个时代,平民中出现胖子是很难得的。

饭都吃不饱,还想吃胖?

江东百姓们的衣服大部分都是新的。

因为天粮院引进了棉花。

在江东大规模种植。

天工院又发明了纺织机。

两者想结合,制作衣服的成本大大降低,速度大大提升。

衣服也就卖得很便宜了。

在江东,只要肯努力,都能穿上新衣服。

有吃有穿,甚至有不少娱乐活动。

江东百姓们的眼神中充满希望。

这希望是谁给他们的?

毫无疑问是孙策。

诸葛亮经过仔细观察后,对自家主公越发敬佩。

这样的人才配当他的主公啊。

“说不定,主公描绘的未来盛景真的能够实现。”

诸葛亮目露憧憬说道。

孙策曾经说过。

如果他结束战乱,统一天下,要做四件大事。

第一,让所有人都吃饱饭。

第二,加强军事力量,让世界上没有战争,只有和平。

第三,加强科学研究,让人们认识世界的本质与真相。

第四,加强文明建设。

让每个人都精神愉悦,满足。

诸葛亮本来以为这个目标很遥远。

就算能实现。

那也是几百年以后了。

而且还得是孙策的继承人延续他的理念。

但诸葛亮观察了江东百姓一会。

突然有种感觉。

孙策活着的时候就能完成这个任务。

诸葛亮没有看到任何一个江东百姓面黄肌瘦。

说明孙策的第一个目标“让所有人吃饱饭”完成了。

虽然还没波及天下。

但在江东这一块已经完成了。

第四个目标,加强文明建设。

让每个人都精神愉悦,满足。

诸葛亮觉得江东百姓的精神挺愉悦的,挺满足的。

至于第二个目标和第三个目标。

孙策虽然还未达成。

但也在努力实现中。

诸葛亮思索间。

孙策等人已经回到了舒城。

“大家都散去吧,回家吃饭。”

孙策朝数万百姓喊道。

“是。”

江东百姓齐声应道。

他们很听孙策的话,不多时便走的差不多了。

“主公,庆功宴已经准备好了。”

荀攸说道。

“那就去吃庆功宴。”

孙策笑着点了点头。

荀攸做事周到,孙策很满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