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武侠仙侠>鉴宝无双> 第743章 青花矾红伊万里烧

第743章 青花矾红伊万里烧

  吴夺一看这口大龙缸,不由愣了一下子。</p>

  尺寸确实可以,直径大概两尺,高也差不多。</p>

  从形制来看,中规中矩,就是清代常见的瓷缸的造型。</p>

  这些都和预想的差不多,吴夺之所以愣了一下子,是因为所谓的“釉里红”。</p>

  确实有青花,这口缸是云龙纹,青花是云纹,“红”则是龙纹和底部的海水纹。</p>

  可是,这不是釉里红啊!</p>

  这是矾红!</p>

  矾红和釉里红差大了。</p>

  釉里红是釉下彩,以铜为着色剂;矾红,是以铁、确切地说是以三氧化二铁为着色剂。所以也叫“铁红”。</p>

  虽然矾红常被称为“矾红釉”,但本质上还是可以归属为釉上彩。想上矾红彩,调出釉浆之后,还是施于釉面之上。</p>

  青花釉里红是一次性烧成,青花矾红却是先烧青花器,而后上矾红,二次入窑烧制。</p>

  别看青花矾红比青花釉里红要多烧一次,但难度却要低得多。</p>

  铜是高温着色剂,三氧化二铁却是低温着色剂,而且稳定,容易掌控。</p>

  正因为矾红比釉里红烧制技术要低,所以数量要远远大于釉里红。</p>

  矾红和釉里红,颜色都不是完全固定的,不过矾红大多带着橙红的颜色,不如以铜为着色剂的釉里红纯正凝厚。</p>

  釉里红从元代创烧,不管是明代、清代,数量都不多,精品更少。</p>

  而矾红,数量很大,特别是清代,除了青花矾红,还被广泛用在了五彩、斗彩等器物上。</p>

  矾红在清代还出现了一些分类,比如用刷釉法的,多被称为“抹红”;用吹釉法的,多被称为“珊瑚红”。</p>

  所以,青花矾红比青花釉里红的路份要低很多,市场价值上自然也相去甚远。</p>

  青花釉里红,多是官窑,即便是民窑,那也是高端细路货。</p>

  而青花矾红,多为民间实用器。</p>

  不过,这一件青花矾红大龙缸,算是一件精品,胎釉发色都还不错。</p>

  但再不错,它也不是釉里红啊!</p>

  看到这口所谓的“青花釉里红”大龙缸,不仅吴夺愣了一下子,葛亮也皱起了眉头。</p>

  而老田和老柴,虽然不是瓷器高手,但是区分矾红和釉里红还是能做到的,老柴直接哑然失笑了。</p>

  “老哥,嫂子,这不是青花釉里红啊!”老田直接开口说了,“这是矾红。”</p>

  “啊?”老头儿一听,“我对着网上的图片查过啊,还找专家看过。”</p>

  “专家?什么专家?”</p>

  “就是巷东头住的黄老师啊,他退休之前是越州博物馆的,人家专业呢。”</p>

  “你说的不是黄大脑门吧?”老柴想了想,“本名叫······黄,黄什么华来着。”</p>

  “对对对。”老两口一头。</p>

  “嗐,他以前是越州博物馆保卫科的!”老柴苦笑,“我经常去博物馆,认识他,他哪懂什么瓷器啊?他倒是也玩,就玩个铜钱什么的。”</p>…

  老头儿略略沉吟,“你说的青花矾红,是不是比釉里红便宜很多?”</p>

  老田抬手一指大龙缸,“老哥,东西就在这儿呢,你不会觉得我诓你吧?要不,你再找别人问问。”</p>

  老太太却显得比老头儿精明,她笑了笑,“不管是啥,总得谈价钱,要不你们先看看价钱合适不合适?”</p>

  老田和老柴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p>

  这口大龙缸,不是之前所谓的“青花釉里红”,这个问题已经出现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先得确定,能不能收。</p>

  青花矾红大龙缸,如果年份可以,品相不错,也是可以收的。</p>

  这还得再细看。</p>

  不过先听听价儿也好。</p>

  “那老哥你先报个价。”老田说道。</p>

  “我们商量过了,谁来都是一口价了,就是五十万。”老头儿是先看了看老太太才开的口。</p>

  “噢!”老田和老柴都是不动声色。</p>

  如果是青花矾红,即便能到乾隆,这个价也显然太高了。这口大龙缸,并不是官窑。</p>

  既然不是官窑,那么五十万,就算乾隆青花釉里红,那也得是少见的精品才能够到。老两口在价钱上可能查了不少拍卖之类的记录。</p>

  “先仔细看看吧!”老田开口,老柴点头。</p>

  “对,你们先看看,我听说古玩这东西,都是交易了不能找后账,先看好才是。”老太太应声。</p>

  在他们交流的时候,吴夺已经看了一遍。</p>

  不仅看了一遍,而且顺带听了听。</p>

  关于五十万的价儿,吴夺很清楚,老田和老柴是肯定不会接受的,而且这价儿貌似砍不下来,最起码今天砍不下来。</p>

  老田和老柴还要细看,主要是既来之则安之,哪怕是青花矾红,但毕竟是大器型,如果真是乾隆朝的,也值得鉴赏一番。</p>

  老田和老柴看的时候,吴夺没说话,葛亮则是又在一旁看了会儿。</p>

  看完之后,老田问吴夺,“小吴你还看么?我看你好像没翻底。”</p>

  吴夺微微一笑,“不用,我看完了。”</p>

  “那咱们出去说两句?”老田又道。</p>

  “好。”吴夺点头。</p>

  于是,老柴和葛亮留在了屋里,老田和老柴到了院里。</p>

  “怎么样?能到乾隆么?”老田压低声音,直接问道。</p>

  “能到,但不能说到。”</p>

  “啊?这什么意思?”</p>

  “因为这不是华夏的瓷器啊。从年份上看,大概在乾隆晚期,但这是在倭国的烧的!”</p>

  “什么?”</p>

  “这是伊万里青花矾红。”吴夺接着便简单介绍了一下。</p>

  伊万里,是倭国的一个港口城市,也是江户时代(1603年-1868)的陶瓷产地和输出港,所产瓷器被称为伊万里烧,也叫有田烧。</p>

  而青花矾红,早在明末清初之时,在伊万里就开始烧造。</p>

  延续下来,数量极大。民国时期,华夏市场就有不少了。</p>

  当然,这是以华夏瓷器为样本学来的。</p>

  如今的市场上,有很多所谓清三代的青花矾红瓷器,其实是伊万里烧。</p>

  其价值,自是比不了华夏产的老瓷器。</p>

  对于高手来说,区分不难;但普通玩家,就不容易看明白了。</p>

  “他们说是祖传的,居然是倭国来的?”老田皱眉。</p>

  “祖传这种话,怎么说呢,即便他们没说谎,民国时期传下来的,那也可以说是祖传。”吴夺顿了顿,“依我看,他们确实不懂,并不想骗人,只不过是认定了青花釉里红,所以才觉得价值不菲。”</p>

  “据你了解,如果是十八世纪的伊万里青花矾红龙缸,如今市场行情大概能值多少?”</p>

  吴夺伸出一个手指,“过不了一个整数。”</p>

  “不到十万?”</p>

  “不到一万。”吴夺解释,“倭国瓷器其实也有精品,但像这样的货在华夏市场,很多老玩家不认,除非拿来蒙新手。”</p>

  喜欢鉴宝无双 </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