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科幻灵异>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 第223章 重武也重文

第223章 重武也重文

  赵桓得了许贯忠的提醒,立刻醒悟过来,当即决定:“除了严禁冒领战功之类的事情发生之外,朕有三项决定:”

  “第一是不得拖欠、克扣军饷,一旦发现无论金额一律处斩;”

  “第二是在外征战的军士,其军饷一半发到本人手中,一半直接发到家眷手中,且军属若有严重困难,当地官府应当全力相助;”

  “第三是在前线立功的将士,当在家乡宣扬其荣誉,且军属犯法或牵涉到案件,只能由六扇门亲自抓捕审问,当地官府可以限制其行踪,但坚决不得私自审问,尤其不得用刑!”

  “如此,可行?”

  许贯忠、萧嘉穗、刘錡、杨存中、李彦仙等人立刻大喜而拜:“陛下圣明!如此,谁不愿冒死奋战?”

  赵桓此举可谓是真正让前线将士们没了后顾之忧,并且还会产生浓烈的荣誉感,如此一来不仅人人愿意拼命,而且再有人战场逃跑就要考虑自己在家乡的声望了。

  谁愿意忍受家乡父老对自己和自己家人的唾弃?

  这才是从根上提升大宋将士的战力。

  众人看向许贯忠,这个新任的太尉果然目光如炬啊!

  “陛下!”

  众将重新坐下之后,闻焕章犹豫了一下,起身道,“陛下重武本无不妥;但自古以来文武皆不可偏废,而我大宋自陛下成为监国以来,对文人限制颇多,且管理严苛,长此以往,恐怕民多犯禁、暴躁无端,需得慎之。”

  闻焕章的话立刻又让内心刚有些喜悦的赵桓皱紧了眉头。

  文武不可偏废!

  也是,文武是江山社稷的两条腿,缺了那一条腿都走不成路。

  现在朝廷对武将已经足够重视,那么文官呢?就凭单列出来的学部和官学院,不够啊!

  赵桓沉思良久,才说道:“那就文武一视同仁:从今天开始,太学院不再限制招生人数,只要有才有德有潜力的学生,在太学院内吃住免费,每月再给半贯钱的补助;太学生成绩优异者同样回乡报喜,太学生家属牵涉到案子的当地县官同样不得私自审问。如何?”

  “陛下圣明!如此一来,天下有才有志之士都将被太学院一网打尽!”闻焕章惊喜地说道。

  “众卿还有没有良谋?朕一并采纳!”

  赵桓目光炯炯看着两边。有人有意见是好事,做皇帝就怕自己向赵佶一样听不见实话,稀里糊涂做了亡国之君啊!

  “臣有疑问!”

  浦文英起身道。

  他是原来方腊手下的司天太监,他不仅是一个太监,也是一个奇人。水浒上宋江刚准备打方腊,就被他察觉了;不仅察觉了,还告诉方腊此战江南一定会输,但梁山那边也至少要死一半。事实证明,他说的全对。

  当然,这次赵桓孤身潜入清溪城,浦文英倒是没有任何察觉。事后他去乌龙岭拜别乌龙道人时,乌龙道人告诉他,因为他身体里有石碣石,世上没有任何人能窥探到他的命运与天机。

  整体来说,这个大太监、赵桓的新任中书令,还是十分靠谱的。

  “陛下!军士和太学生们的家眷并非圣贤,他们犯事是很正常的,臣担心陛下给他们的圣恩会被他们辜负;而且六扇门也没那么多人手直接管辖上百万军士、太学生的家眷。”

  “你是想说,朕不分例外把牵涉到前线军士和太学生家眷的案子全部从县令那里收走,会出现很多让当地官府难办的事,对吧?”赵桓直接说道。

  “臣正是此意!”

  赵桓摇了摇头:“不这么办不行啊!普通百姓哪里能斗得过县里的官吏?朕不一刀切,这项命令早晚会被县官县吏们玩儿坏!”

  浦文英默然。

  其他人也若有所思,在心里频频点头。

  他他们几乎都是来自基层,自然知道基层官员们那些翻手云覆手雨的手段,不一刀切,还真有可能很快变成一纸空文。

  想了想,浦文英还是没有放弃:“陛下还是要想办法提前杜绝。”

  赵桓一愣,浦文英的坚持,证明他对这件事抱有很大忧虑,同样说明这件事本身极有可能出现极大不妥。

  这可是一个能预测未来的奇才。

  赵桓想了想,道:“如果给各位国士监督审问权,或者五名以上县令公审且必须全票通过才算数,这样可以吗?”

  浦文英仔细想了想,道:“如果再加一条:审判结果必须将士或者太学生知情并认可后才能执行,那就基本上万无一失了!”

  “好!就这么办!”

  赵桓立刻拍板。浦文英这句话可谓是双方兼顾,即可让军士和太学生们安心拼命或者读书,也不至于导致这些人的家属犯了法而使当地官府无奈的局面发生,毕竟拉拢周边四个县令公审还是很容易办到的。

  ……

  众人离开皇宫之后,各尽其责。

  对于许贯忠和李彦仙来说,拣选优秀士卒组建神武军就成了重中之重,他们必须派遣神武军中的大将到各军中按照名册亲自挑选合格的人;另外,也要向各州县分配募兵任务,军统内司也要通过报纸把今后军士和太学生的优秀待遇广告天下,相关的人都在有节奏地推进自己的事项。

  紫宸殿,刚刚从辽国返回的耿南仲、张邦昌、李邦彦三人正在面见赵桓;赵桓的左右两边,刘慧娘和陈丽卿形影不离地守护着,她们两个现在与赵桓同作同休。

  练兵、守护内宫、保护朱琏朱璇的事,现在由方百花和宿红裳负责,她们不必经常跟随赵桓。

  “官家!恭喜官家不费一兵一卒收复江南,此功昭昭日月,自已比拟三皇五帝的德行!”

  三人恭恭敬敬地一拜,先拍了个大大的马匹。

  赵桓听着有些腻味,但又不想打消臣子的积极性,所以脸上还得装出笑容来。

  他饶有兴趣地看着下面的三人,笑道:“三位爱卿不辞劳苦远赴辽国,一片赤心全是为了大宋和朕,朕心里明白!此去还顺利否?耶律延禧怎么说?”

  耶律延禧?

  一个月前官家还称呼一句天祚帝呢,这就变成耶律延禧了,果然江山稳固了底气就足。

  三人心里开始揣度赵桓的心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