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精兵简政
<br><br>
乾宁二年四月,广州渐渐热了起来。刘隐率领封州军占领广州以后,收编了潭弘汜手下人马,加上原清海军节度使麾下军队,军力扩展为两万余人,借助郁水、贺水,将广州、端州、封州连为整体,实力大大增强。至于老潭暂时看押起来,手里没了军队,就是没牙的老虎,更何况他顶多算只猴子。即便此时将他放出,他那些昔投诚过来的手下,不仅不会再跟着他,还可能找个机会把他给永绝后患了,至此广州乱局初定。
刘隐继续借助文工宣讲队加强军队思想建设,至于效果,暂时还看不出来,但刘隐相信长此以往,必定对军队潜移默化,不说达到后世的效果,最起码能控制住军队中下层的士卒,避免五代十国黄袍加身的日常。
此时,朝廷终于有了动作,派薛王李知柔接替已故刘崇龟的广州刺史,静海军节度使等职务。李知柔历任度支、转运使各职,因为卫护天子有功,被委了一个大镇节度使职,正往广州赶来。
刺史府,刘隐占领广州后,在此处理公务。这一日刘隐将一班手下叫来开会,商议薛王一事,苏章因为端州的军功,被刘隐任了亲卫都指挥使一职,也参加了会议。
”使君,这次我们拿下广州,这节度使一职本就该是使君的,现在朝廷派了一个薛王过来,摆明了想摘果子。要某看,不如索性让他死于盗贼之手,反正岭南多盗,很难避免意外。“团练使李安道。这人因为建言有功,现在已经进了刘隐的核心权力圈子,这些天军中多有传言,刺史准备新建一军,李安很可能是新军军主,此时的他俨然刘隐心腹自居,积极建言献策,抱紧刘隐大腿。
长史周杰说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朝廷大义还在,再加上我们不过占领广州,根基尚浅,此时还当稳固根基为妙。”
刘淮道:“长史所言乃稳妥之策,某也认为现下当稳固自身。”余下几人也都纷纷赞同周杰的意见。
“既然如此,便依长史所言,让这薛王来任这节度使。薛王天皇贵胄,些许俗务还需你我多加分担啊。”
众人纷纷领命。
······
次日军议。
”今日请诸位来,所议之事乃整军。我封州军虽说两万有余,但良莠不齐,称不上精锐之师。眼下我军驻守广州,我拟新建一水军,负责广州沿海事务,军名付波,暂编三千人。李安······“
”属下在!“
刘隐摸着李安的肩膀说道:”伏波军就由你统率吧,成军之日我会去检阅。我南海能否风平浪静,就看你的了。“
李安大声道:”定不负使君所托。“
刘隐环视堂内诸将,笑道:“还有一件小事。诸位也都知道我在军中派有宣讲队,宣扬军民鱼水之情,军队保土护民本就是职责所在嘛。”
众人纷纷赞道:“使君爱民之心,实我辈楷模。”
刘隐笑呵呵道:“只是岭南这几年动荡不安,眼下稍稍安定,也是时候让百姓们喘口气了。兵贵精不贵多,两万余人军队已超出百姓供养极限,精兵简政势在必行。”
此言一出,堂内立时安静下来。李安瞪着小眼睛,紧盯着地板缝,好似想钻进去一样;刘淮紧抿着嘴,一言不发;苏章挺着个身子,站在刘隐身后。其余众将要么是刚刚投降过来的,要么就是本就在封州军中没什么话语权的,此时更不敢说话。
刘隐见众人沉默,笑道:“怎么,有何不妥吗?”
众人心中一阵吐槽:刘淮是你老叔,苏章是你狗腿子,李安又被你拿新军收买,还用问我们妥不妥?“
”使君所言,极是稳妥。“
”既如此,裁军便提上日程吧,诸位回去尽快拿出方案来,报备与我。散会。“
裁军计划刘隐早在封州之时便已决定,只是那时候时机还不成熟,并未仓促执行。开元之时,大唐实行的是府兵制,兵农合一,军队战斗力不弱,加上兵器甲胄自备,管理起来省事、省钱。只可惜后来战事频繁,士卒常年征战,不可避免发生逃役避役现象,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维系府兵的土地制度,均田制崩溃,府兵制名存实亡。唐中期以后,兵制渐变为募兵制度,这帮职业军人可没有什么保家卫国的念头,典型的有奶便是娘,有军饷就是大爷,没军饷,你就是皇帝,也照样兵变给你看。
借由这次干脆利落打了一场胜仗,刘隐趁势提出裁军,将各地团练使手中军队汰弱留强,裁撤的军队,一部分分散编为各州民户,大部分集中起来,在郁水两岸垦荒,建立一个个屯垦村庄。这些村庄暂时不属地方管辖,直隶刺史府,刘隐准备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负责这些庄子的管理工作,嗯,二弟刘台就很适合这个工作。对各地将领,刘隐一方面给他们留下精兵,一方面承诺保留军队编制,日后尽可陆续满编。至于这么做会不会招致手下人不满,甚至起兵对抗他,刘隐倒是挺期待有人蹦出来,好让他能杀鸡儆猴。
既已精兵,还需简政。对于政务,刘隐只牢牢把控住人事任免和财权,具体事务责成专人。广州刺史府原有官职职权模糊,时有交叉,刘隐本意是想明确各官职权,缩短行政流程,转念一想,现在自己只是占领广州,可没这权力划分官职啊。这时不由想起李安提的那个意见,也罢,让这李知柔过来,慢慢架空他也不费太大力气,到时借由他的名头,可算师出有名了。
······
端州都城县,城北荒地,三百余人的队伍达到这里。李小六骑着头青驴走在队伍最前方,此时的他因为完成了刘隐交代的背书任务,已经是个十将(什长)了。经过长期的”口才训练“,小六嘴巴更为利索:”大家伙加把劲,前方便是我们此行目的地--郁水建设兵团左厢第一军甲村。“转脸对旁边跟着的手下说道:”把周长史写的那块木牌牌竖起来,插路边上。“
”甲村“
李小六骑在马上意气风发的对众人说道:“这里以后便是属于你们的地方了,我们刺史大人说了,郁水两岸到处都是无主荒地,听清楚了,无主的!大家开垦多少都是自己的,种出的粮食刺史那里只要三分,其余都是自家的。”
人群中稍稍骚动了一下,给了李小六一点反应。小六接着道:“俺也是土里找食的,知道大家担心什么。水牛、种子,刺史大人提供,交税也只交给刺史大人,刺史大人何等样的人,还能骗你们这些苦哈哈不成?”
此时郁水上来了一只庞大船队,还没靠岸,就见刘岩在船上扯着嗓子喊:“李小六!李小六!快来接船。”
李小六大喜,对众人说道:“看,那是刺史大人的幼弟,给你们送建房子的好东西来了!大家随我去接船。”
众人半信半疑,等船近了才发现船上堆满了各式工具,木料,这才兴高采烈向船上奔去。”先搭个小码头出来!“小六大喊道。
”你速速组织人手把材料先搬下来,我还要去下一个屯垦村送货。“刘岩道:”每个村子所需材料,已经提前规划好,这两船是你们的。若有短缺,可派人寻我,这一段时间我都会在郁水巡视。
“诺。属下明白。”
“我兄长说了,务必迅速建好房屋,保证屯垦百姓有屋可住,他会在五月初,也就是半个月后前来检查,别怪我没提醒你,这件事要是办砸了,你就一辈子在这做个村长吧。”
“是,属下记住了。”
“这两艘船留下,我们去下一个村子。”
就这样刘岩带着船队每隔百余里就留下两艘,有时三艘船,一路走一路留,等到达广州原先庞大的船队,只剩下小船五六只,刘岩长呼了一口气,大力拍了拍胸脯几下:“这趟差事总算完啦。”
“三郎,使君让我在此等候,让三郎归府后速去见他。”岸上苏章抱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