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七五 最佳人选
帝国的副相李北极在国务会议上对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与会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有人会怀疑他的见解谁都知道他在槟城待了超过十年的时间了解印度洋沿岸的一切在这方面他是专业的。
“国内对此有什么反应?”李君华安静的坐在御座上但却没有问内阁而是扭头问向了负责情报事务掌管安全局的诚王林君弘。
林君弘脸上永远挂着迷人的笑容但是在场所有的官员都知道他并不好招惹事实上每当有大事发生的时候即便皇帝不主动问安全局内阁和其他机构负责情报和信息汇总的长官也会尽可能的让安全局报告各类信息只有在安全局竹筒倒豆子之后他们才敢添砖加瓦。
“国内舆情逐渐升温学生团体有人议论这件事但多是一些热血青年但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商人团体在推动舆情的发展一般是外贸商人和香料商人这些人不足为虑但纺织业如果加入进来就不好说了。”林君弘简单的说了现在的情况。
李君华环视一周:“纺织业不会加入进来的。”
这句话等于是对与会的元老院和议院代表的警告他们身后或多或少都有纺织业的背景毕竟这是帝国规模最大的产业。
国内商人推动战争的事并不难猜在过去的几十年来印度棉布一直在非洲和南洋地区与帝国纺织品进行竞争虽然随着帝国纺织机械的快速发展帝国纺织品逐渐占据上风但距离导致了在某些时段印度纺织品占据价格优势比如在槟城。
只有每年下半年的时候随着江浙和广东的纺织品抵达帝国棉布价格才会具有竞争优势而上半年因为风向问题贸易船只不容易抵达相反南洋对于印度是风下之地全年都可以随意抵达槟城、华城等重要城市。
而胡椒等香料的竞争就更严重了随着帝国在南洋军事扩充的停滞商人已经得不到充足的种植园奴隶了而印度低廉的胡椒等香料就会进入港口城市其实不只是发生第乌事变和南亚大乱即便是平时商人们也会推动帝国通过增加关税的方式遏制印度商品倾销但这些年也只是保证他们不会进入大陆市场南洋各省绥靖区与之对抗以免关税导致布匹等生活品物价上涨。
帝国一贯的不许剥削反要关怀海外行省的贸易政策一直在其中保持着平衡这种平衡过于脆弱以至于经不起一场大变乱的考验。
“现在问题是怎么办?”首相何文瑞微笑说道。
首席元老李海笑了笑:“看是要息事宁人还是一劳永逸了若是息事宁人简单海军拣选一支舰队派驻槟城适时在印度海岸巡游几次有机会开开炮报纸上一报道这事儿就压下来了。”
“如果是那样朕何必召这么多人来。”李君华平淡说道。
李海笑了:“既然皇上有意介入那就要把泰西各国都拉进来了他们这两年不是一直在申京运作这件事么至少我这边耳朵都起茧子了组成一个联合舰队一道向那位印度皇帝施压。”
“他可是一个狂妄的人施压可不管用。只有失败才会让这种人清醒而且是大败。”李北极道。
“如此说来内阁的意思还是打?”皇帝问道。
“一切听皇上吩咐。”何文瑞连忙回应道。
李君华问:“副相以现在的情形孟加拉和东西两海岸的几个苏丹国还能保住吗?”
“几乎不可能以前他们存在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莫卧儿国内争端其二就是他们的臣服和卑微得到了奥朗则布的认可现在这两个因素都不存在了奥朗则布的野心被点燃征服成为了他所看重的事。”李北极倒是一点没犹豫。
李君华点点头:“安全局和海军部拿出一个方案来保不住国就要保住人这些小国的王室成员尤其是嫡系的血亲必须保下来以便日后采用今日先到这里散了吧对了朕还有一句话南亚之事涉及帝国尊严不可不应对但一去南亚上万里半年方至一切应对都要仔细而全面切不是靠民间舆情激荡就可以解决的行了散了吧。”
一干臣子都告退出了门不久何文瑞、李海和李北极被叫了回来林君弘更是没有走三人进了御书房看到林君弘正在与皇帝说话所说言论让人不寒而栗。
“操纵舆情的背景很深今日与会的两个资深议员涉及其中其中一个更是主使皇上方才虽然警告了他们但未必奏效不如抓住机会擒杀几个以为震慑上一次朱明遗孤案收拾了十几个让他们好好安稳了一阵可时日一久又不安分了嘿三位都来了请坐。”林君弘说了大半见李海三人进来顿时换了一张笑脸先搬了一张凳子给李海又招呼侍从官快些进来。
李君华道:“你说的那些缓议吧来都坐方才人多嘴杂的很多话没能说今日就说了吧南亚发生的事朕问过父皇了。”
这倒是出乎众人预料几个人相互看看一个个都安稳放松许多何文瑞更是忍不住问道:“太上皇怎么说。”
“父皇说南亚位置险要又贴靠南洋人口多资源丰富是帝国开拓重点区域绝不能弃之不管只不过万里渡海远征很是不妥却也不能让莫卧儿帝国一家独大。总的来说还是要介入有限介入。”李君华实话说道。
李君华说完几个人都不敢搭话李君华问:“副相若是打破如今的局面有什么法子?”
“两个法子其一奥朗则布死了只要他死了莫卧儿帝国定会内乱。其二给奥朗则布制造一个新的对手。”
“新的对手?”
李北极看了看身边二人见他们不愿意提自己也就咬着牙说了:“如今能破局的也就是大王爷了他麾下有数万精骑一旦突入开伯尔山口就是一把尖刀刺入奥朗则布的胸膛这个狂妄自大的家伙肯定会放弃全面扩张的计划转而对付来自北方的威胁要知道纵观整个印度的历史海上威胁从来都是隔靴搔痒而北方游牧族群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呀。”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点头李北极反而说道:“可若是这样做亦有不少后患还是要皇上来定夺呀。”
“朕若定夺不了呢?”李君华问。
李海拍了拍李北极示意他不要紧张主动说道:“那就只能请教太上皇了。”
李北极说的后患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如果一旦事成李君度的势力就是龙入大海虎入山林再也限制不住了。
李君华道:“朕想了几日决定还是有限介入的好若动刀兵还是只能让皇兄出手帝国与泰西诸盟友配合南北并进海陆夹击。”
见皇帝有了主意众人心里有了底李君华又说:“如此来做南洋和西域都要有一个主事儿的人南洋那边朕属意诚王毕竟主要是联络和外交不陆战的话南洋舰队和印度洋舰队也就可以操办了可西域那边谁去?”
李北极说:“元器不是一直在伊犁么陈平将军老成持重也能独挡一面。”
李君华微微摇头李北极细细一想明白了过来西域的那个人是要推动大王爷李君度向南进攻的而大王爷性格孤傲以裴元器和陈平二人肯定说不上话一切都是李君度说了算那就太被动了。
可李君度现在的身份地位帝国又有谁能压制住他呢就算是李君华亲自出面只能是适得其反至于请太上皇那就是无稽之谈了思索一会众人不由自主的把眼光投向了李海。
李海是宗王也领过兵立国之战李海功勋卓著这些年接连执掌内阁元老院威风日盛与大王爷私交也是不错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海倒是不避讳众人的目光淡淡说道:“让微臣去一趟西北倒也不算是难事相信君度也会给我几分面子但是皇上如此一来可是要坏规矩了。”
规矩自然是太上皇李明勋定的那就是官员不掌兵这是帝国改制以来的一惯的规矩大战用藩王小战用勋臣可唯独李海是个例外当年他就以副相之尊执掌过对日作战但那也是帝历之前的事了。
李海虽说是宗王但如今管着元老院按理是不能掌兵的要不要打破这个规矩还要看李君华的意思。
“朕想过了成王若愿意可以先从元老院退下南亚的事了了再管元老院如何?”李君华倒也不愿意强逼试探问道元老院首席元老位高权重而前往西北虽然管着不少事但说到底还是使者性质。
李海倒是不在乎他素来不贪权恋栈听了李君华的话只是笑了笑:“皇上有命微臣自当允从。”
“不是圣旨是想问一问成王兄的意思。”李君华可不想强逼着他去。
李海说道:“这不失为一个办法却不是最好的办法。”
“那成王兄还有好法子好人选?”李君华眼前一亮。
李海点点头径直说道:“其实微臣也不是最佳人选以大王爷的性子微臣去了也就能把控时局不至于让大王爷任性胡为罢了若说想让大王爷主动配合帝国的行动微臣还是做不到了呵呵皇上莫要失望微臣怎敢劳太上皇大驾呢。”
见李君华脸色难看李海知道他想到太上皇头上去了立刻解释说道索性也不卖关子说道:“其实最合适的人选是裕王爷。”
“裕王爷?”何文瑞失声说道完全无法相信李海会推举裕王爷做这件事。
裕王爷李君威是太上皇幼子自幼蒙受各方宠爱最是不羁无形民间称其为逍遥王爷但那也是各类称呼之中最为雅观的更多的则是称为蛐蛐王爷、斗鸡王爷之类的整日或流连市井或四处游玩惹是生非全无半点做大事的能耐。
“君威不合适吧他若是去西北非得惹出一个鸡飞狗跳来不可。”李君华摇摇头。
李海说道:“那也未必裕王天资聪颖率真可爱从小就是人见人爱若说最宠裕王的自然是太上皇和宫里的几位娘娘但除却这些长辈之外谁最喜欢裕王呢好吧直说了是大王爷宠裕王还是皇上更宠裕王呢?”
李君华略作犹豫微微摇头叹息说道:“还是皇兄对君威好些朕自幼待人苛刻君威率性而为朕总是让他扫兴是皇兄一直包容他由着他。”
“这就是了只要裕王去了西北大王爷总不会捉弄欺负他吧就算是为了让裕王爷回来好交差也得拿出点实处来微臣若是去穷尽智慧落尽面子估计也就捞到那点实处吧。裕王虽然做事不合常理但总归心向帝国稍微的稳重些就能把事办下来呀。”李海笑着说道。
“话虽然这样说但老三裕王也太没个长性了旁的暂且不说谁能说动他去呢一去西北上万里沿途风沙蛮荒的他若是不去去太上皇或太上皇后那里哭闹一下太上皇素来怜爱幼子一道圣旨下来这。”林君弘更清楚李君威的性子连连摇头。
李海摊开手:“这就是皇上要做的事了我们怎敢妄论皇上家事。而且微臣不也是说了么让微臣去不是最好的办法可若是裕王不去那只能微臣走一遭了。”
李君华心想虽说有难处但至少有李海在这里托底倒也不怕到时候无人可用于是说道:“既如此朕就试一试不行的话只能劳累成王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