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科幻灵异>七海扬明> 章一三六 五路北伐

章一三六 五路北伐

  英王和裴成义筹划北伐计划的同时南北两京同时兴起了整顿军务、清明政务的风暴这场风暴来的迅猛狂暴几个平日里吃相难看的官员被重处其中不乏有跟着皇帝打天下的旧臣勋贵一时间风声鹤唳军政两界都有收敛。

  真正的中枢重臣对皇帝掀起的风暴冷言旁观他们尽可能的约束家中子弟不让其触怒天威所有人都知道国战要开始了皇帝要敲打一下国内。而在这次风暴中安全局在国内管控方面的职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几个大案要案都由其接手诚王林君弘继平定西域战功后又开始在政界崭露头角。

  正旦大朝会庄严肃穆太和殿内外文官、武将、勋贵各自排班而立勋贵尤其人多外藩内臣人人气度森严沉稳威重。而内阁领衔的政务官和海陆梁军的武将序列里则出现了很多的生面孔俱是少壮云集那份掩饰不住的锐利让许多人侧目而各省的主官并不全都来但今年正旦大朝人到尤为多。

  李明勋一身龙袍接受百官朝见除了礼节性的仪式之外大朝也有诸多实务当然大朝之上并不进行讨论只是宣布结果朝事射击民政、司法和军备也有不少重要职位的任免和更替有些事在宣告之前众臣都没有听到风声太和殿内外的气氛越发的凝滞敏感的人已经开始惴惴不安了。

  而正旦大朝之后大部分官员都返回地方元宵节后皇帝召开御前会议正式讨论北伐计划。

  空间巨大的乾清宫只设立了十几张座位但仍然感觉不到空旷的感觉大人物们虽然相互之间打着招呼但众人勃发的气势已经充塞了大殿一直到皇帝到场所有人才站起来李明勋走上龙椅环视一周在几张空着的椅子上停留了一会那属于几个元老他们或年迈或病休已经无法到场。

  饶是如此李明勋仍然感觉庆幸这些老朋友至少还活着只是无法赶到京城来在过去的几年里每过一段时间他清晨请来就会听到一个熟悉名字的讣告频率越来越快而众多的老友也多忙于政务常年也见不到一面。

  李君度带人悬挂地图布置沙盘的时候李明勋向李定国打招呼:“荣王你我怕是有三年没有见了。”

  “元老院事务实在太忙御前会议完微臣怕是要尽快赶回去今年元老迁到申京。”李定国说道。

  李明勋有些诧异:“我以为你会要求参加北伐。”

  李定国笑了:“一群手下败将而已陛下亲征自当一战得胜。”

  御前会议开始。

  李明勋没有多少废话直接说到:“自建国便有北伐计划可国内不稳一直拖延我也知道国内许多人都觉得不值当为漠北那块贫瘠之地倾尽国力这些人无疑是短视而愚蠢的我中华有汉唐雄风盖因有犁庭扫穴之功若能北伐成功便是有百年之和平中原就可以安享太平了。”

  再次环视一周看着那些隐忍不言的资深议员和内阁成员李明勋站起来:“我发誓这是我最后一次领兵出征了。也是帝国的最后一场国战。”

  李明勋的话引起一片哗然大家都知道既然皇帝如此说北伐的事就再无法插手了眼前这位开国帝王的最后一场战争理应有一场完美的落幕演出。

  无人应话之后李明勋对长子说道:“可以开始了。”

  巨幅地图从一侧缓缓放下与作战处的那幅一样巨大涵盖的范围也是如此只不过地图再一次被修改诸多机密信息标注其上而五根猩红箭头尤为引人注目它们从帝国的各个绥靖区出发从东、南、西三面开始直指漠北。

  “这就是统帅部联合侍从室、理藩院、陆军、安全局等各部门制定的五路进攻计划现在由我向诸位进行细致的讲解。北伐五路同时进攻五路分别是左右两翼军、东西两路军和皇上亲率的中军。”李君度接过了指挥棒坦然看向众人。

  中军自然是皇帝亲率的大军从京城出发自古北口、独石口进入燕北绥靖区与绥靖区的藩兵汇合之后从锡林郭勒草原沿着大兴安岭西麓前进目标则是克鲁伦河这条蒙古人母亲河两岸的区域这也是清军重兵囤积之地。

  而东路军则是从齐齐哈尔绥靖区出发以藩兵和直辖旗佐兵马为主汇聚吉林、宁古塔和齐齐哈尔三个绥靖区的主力另有部分陆军主力部队配合这支军队的规模就要了许多以骑兵为主翻越大兴安岭后兵锋直指呼伦贝尔草原。

  西路军的则是云中绥靖区的归化城这是一支和中路军一样规模巨大战力强横的军队也是五路北伐中地位最高任务最重战略意义最大的一路军队。西路军最大的困难就是穿越瀚海戈壁抵达漠北其从归化城出发先向西抵达后套继而向北穿越戈壁滩抵达翁金河畔而西路军的目标则是原喀尔喀蒙古中土谢图部所在的和林地区这也是曾经蒙古帝国的首都而清廷大部分时间都在此地越冬既是水草丰美之地又远离帝国。

  除了这三路主力军队之外北伐另有左右两翼军策应左翼军的主力是关西绥靖区的军队从哈密出发翻越阿尔泰山低缓的南段山地进入漠北向东进攻目的则是截断清军西撤之路这与西路军的战略目的如出一辙只不过关西绥靖区成立一年多实力不强只能作为偏师策应无法担当主力。

  右翼军则由黑龙江绥靖区军队担纲从呼玛尔城出发沿着黑龙江上游及支流前进这支军队的规模不大马步炮兵种齐全还增加了重炮部队其目的并非漠北清军而是贝加尔湖东岸地区以雅克萨城为中心的俄罗斯军队其目的就是牵制该地的俄军并且威胁清军侧后。

  李君度概略的介绍完毕便是轮到御前参会人员提问首相李海与荣王李定国交流了一下眼神见李定国不欲发言李海就问道:“英王这个计划规模宏大动用了二十多万军队浩浩荡荡如何能避免清军不发现。据我所知漠北的清廷号称三十万控弦之士但实际不过有部众五十万人顶了天可以凑出十万兵来而满清老妖婆和索尼这个老东西都不蠢面对帝国五路围攻我想他们第一时间就要撤退吧小撤就可以向北撤到南西伯利亚草原大撤索性向西撤到哈萨克去。面对这种情况你准备怎么办?”

  首相的提问可以说一语切中要害在一旁看着的太子感觉面红耳赤他原本有意筹备北伐计划的却被长兄抢走这个关键位置时候他也心中愤懑可今日御前会议上连素与皇帝亲近的首相都如此针锋相对的提问太子不免有些庆幸幸亏站在那里的不是自己否则他可无法回答这种尖锐的问题。

  而李君度却面如春风丝毫没有被难住的意思他放下指挥棒听着首相说完才是笑道:“您顾虑的极是但我需要告诉您和大家的是满清及其附属部落的后撤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事实上满清在兴安岭、瀚海和阿尔泰山的前沿都部署了监视哨所和精骑巡逻并且在各绥靖区甚至京城都派有密探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要说军队北伐上阵就是提前的军队调动和物资筹备都无法掩盖行迹这就是国战注定要堂堂正正。”

  “好吧但这不能算是你的回答诚如你所说这是国战也是陛下亲征我想帝国的臣民包括陛下自己都不希望这场史诗级的国战变成一场武装游行几十万的军队穿越瀚海和草原难道就只是在漠北游览一下风景就撤回吗?”李海直言不讳。

  李君度笑了笑:“首先我纠正一下您的观点面对帝国的五路进攻满清的唯一退路就是西撤向北撤到贝加尔湖沿岸是没有前途而且清军拥兵十万我想俄罗斯人也不会接纳他们客大欺主的道理俄罗斯应该不会不明白凭借他们在西伯利亚的力量可控制不住清军。所以面对进攻满清只能西撤进入中亚地区的草原或者叶尼塞河一带的草地。”

  “对策!”一直没有发言的李明勋敲了敲桌子提醒道。

  李君度连忙说道:“对策其实已经在地图上了五路北伐之中皇上亲率的中路虽然最强但却并不以其为主五路大军的关键其实在西路军上。

  地图上已经显示的非常明确满清所属的满蒙部落主要集中在和林、克鲁伦河和呼伦贝尔三地这也是漠北水草最为丰美的地方而西路军直接面对的就是和林地区的清军部落而五路北伐也是由中路、东路为掩护吸引清军注意力西路军借机渡过瀚海直插和林地区封住清军西撤的道路完成聚歼满清余孽的战略目的。”

  此言一出一众重臣都是点头李海也没有再追问看起来李君度的回答让他暂时满意了但李定国却笑了:“英王西路进军计划可不稳当啊鞑子可不蠢这堂堂阳谋人家有所应对怎么办。”

  别人尤其是不懂军事战略的政界官员好糊弄可李定国半生戎马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西路军虽然实力强劲可进军路线也是困难重重光是越过瀚海就极度危险。更不要说西路进军路线自古就是沟通瀚海南北的常用路线满清不可能不知道。

  李君度终于无法保持从容了但是他却无法反驳李定国的话这个计划确实不那么稳当可忙活了这些日子谁也拿不出更好的计划说白了如今的清廷本质上就是一个草原部落联合体他们自己长着腿脚还有骏马驱驰重要的财产牛羊马匹也都有腿铁了心要跑还真不好拦截纵然帝国可以派遣骑兵追杀可若如此就是放弃了帝**队的最大优势真到了陌生地域在宽阔的蒙古高原上和清军打骑兵战谁赢谁输就说不准了。

  帝国陆军有两件法宝炮兵和步兵线列阵法可这些在北伐中用处很小从匈奴开始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契丹、女真、回鹘、蒙古等等等向来就是打不了就跑的战法特别是面对中央政权的全面进攻更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游击战法屡试不爽。

  “或许我们需要帝国的卫青、霍去病。”李海说了一句但也只是这一句因为如果是卫青霍去病那种率领精锐骑兵突入漠北深处主动攻击的战法胜败不说至少眼前这个计划就要被推翻了。

  李君度还未说话李定国勾手示意侍从官把烛台拿来点燃了一根香烟替李君度反驳了首相的建议:“首相这已经不是一汉当五胡的时代了。”

  汉朝时代卫青和霍去病的千里袭击确实是军事战争史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需要指出的是汉朝能赢不光是两位统帅的能力彰显更是大汉王朝绝对军事优势在那个没有马镫的时代骑射并没有那么便利也无法在马上使用长矛这类武器而草原极度缺铁在铠甲护具和刀剑武器方面匈奴根本无法和汉军相提并论。

  可随着唐朝时草原民族内迁以及五胡乱华之后游牧民族也掌握了冶铁技术双方的技术差距已经磨平而在这个时代双方在骑兵上几乎没有差距帝国骑兵有的是战马冲击力和枪械燧发优势而清军呢蒙古马更适合战场环境也拥有火绳枪更了解地形地势而在护具上除了胸甲骑兵帝国骑兵淘汰了铠甲而清军却依旧保持着护具各有千秋之下帝国骑兵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