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科幻灵异>七海扬明> 章一零六 爪哇海战 上

章一零六 爪哇海战 上

  永历六年八月四日辰时三刻大舰队与巴达维亚舰队发生目视接触情报通报全舰队巨大的喧哗声成为了这片海域唯一的声音憋闷许久的海军官兵终于找到了发泄的目标李明勋传令全舰队宰杀牲畜发放酒水准备应战。

  半个时辰之后处于先导舰位置的青龙号旗舰瞭望手确定了荷兰舰队的大体规模舰船数量约有七十艘其中战列线上的船只数量在五十五艘左右(部分舰船参与袭击爪哇沿海未归)显然在舰船数量上巴达维亚舰队远超大舰队尤其是战列线上荷兰人拥有五十五对三十一的绝对优势。

  “记录航海日志壬辰年(1652年永历六年)八一节航向西东偏北两个罗经点风向西南偏南与敌舰目视确认海军远征大舰队进入一级战斗状态!元首命令旗旗语:中国兴衰在此一战!”航海长下达了记录航海日志的要求。

  此时的巴达维亚舰队排列战列线纵队向东航行航向基本正东与大舰队相向而行巴达维亚舰队有两列纵队其一为战列线纵队其二纵队不明但可以确认第二支纵队全部为纵帆船单桅双桅都有。大舰队也是一列战列线纵队接敌以旗舰青龙号为先导舰以十一号序列舰为副旗舰以马尼拉号为后卫舰巡护舰队以搜索幕队形开始收拢以备参战。

  在目视确认之后双方确认实力此时两舰队先导舰相距不过四海里由此可以造成的局面有二其一继续相向而行在双方战列线交错的时候利用短促的时间窗口进行火力纵射然后转向一百八十度继续交错继续射击。这样的作战方式下难以取得战果射击窗口太短而双方的舰队皮糙肉厚可能打一天也不会有一艘船沉没。

  其二便是转向以战列线战术迎敌。无论转向南还是转向北都是巴达维亚舰队占据上风。

  李明勋想要兼而有之先进行一次交错射击让合众国占据西面阵列再转向北方以战列线迎敌这样通过一次交错射击大舰队就可以占据上风向但巴达维亚舰队统帅哈鲁斯显然不会接受这样的局面他既不是来和敌人跳海上芭蕾玩回合制游戏的既然要分胜负自然要转向迎敌索性直接转向占据上风向。

  巴达维亚舰队规模实在是庞大转向也不是轻易可以操作了的而且哈鲁斯面临两个纠结的问题向哪个方向转向何时转向。

  这里距离爪哇岛不过十五海里转向之后最快的速度在三节左右意味着五个小时就必须再次转向五个小时对于两支如此庞大的舰队来说实在是太短暂了根本不足以分出胜负。

  但向北转向的问题更大如果提前转向大舰队可能不转向继续向西航行巴达维亚舰队便是直接让出了上风向如果逼迫着合众国舰队一起转向那就是给李明勋一次突破战列线的机会一旦战列线被突破那就是一场乱战纠结之后哈鲁斯选择逼迫大舰队一起转向只不过其选择在双方相距两海里的时候转向这样即便是李明勋真的冒险突击战列线也是突击的后卫舰队前卫舰队和中坚舰队还可以顺风转向扑向合众国的后卫造成两支舰队的整体乱战这对于巴达维亚舰队来说是优势。

  巳时一刻哈鲁斯升旗命令转向其旗舰金狮号开始向北转向战列线上所有战舰依次跟着旗舰‘走位’顺风转向航向正北偏西两个罗经点西南风与战舰中轴线形成约四十五度左右的夹角全部帆装都可以为舰船提供动力(实际上很难维持如此精准因为风向也在变化而在这个角度前桅杆主帆的右下角是无法提供动力的因为其被面积更大的中主帆的左下角挡住。)

  在巴达维亚舰队转向之后大舰队也开始顺势转向并未如哈鲁斯希望的那样直扑巴达维亚舰队战列线引发大混战李明勋很清楚合众国的舰船数量不足混战并不占便宜而且大舰队中的战列舰生来就是为了战列线对决他自然选择对合众国有优势的一面虽然被挤进了下风向但大舰队的劣势并不是很大。

  双方舰队转向用了近三刻钟双方舰船相距最近距离在大约两海里超出了所有火炮的射击距离因此一直很和平转向之后双方各自调整阵型毕竟战列线转向会造成战舰之间的距离在扩大战列线拉长使得阵线不再紧密不利于发挥战列线对轰的优势

  只是不同的是哈鲁斯一边命令收紧阵型一边借助上风向的优势缓慢的向大舰队贴近而李明勋的命令则很简单收拢阵型准备对决。

  一直到这个时候双方的差距显现出来大舰队接下来的战术动作让哈鲁斯在内的荷兰海军将官全部傻了眼睛。

  用了两刻钟的时间大舰队完成了队形重整原本的阵位序列仍旧没有变只是战列舰的紧密程度远远超出了荷兰人对战列线阵型的理解。

  在调整过后大舰队三十一艘主力舰长度不过三点三海里也就是说每艘船只占据二百米长度的阵位要知道瑞兽级战列舰的火炮甲板虽然只有五十米长但是加上前后舱室、船艉楼、船舵和斜刺天空的船艏斜桅达到近七十米也就是说每艘船之间相距只有一百三十米这还不到一链距离。

  (一节等于一海里等于1850米等于十链一链等于185米)

  这是可怕的密集程度密集到哈鲁斯都不敢相信在这个战列线战术还在摸索的时代哈鲁斯为代表的欧洲海军将领还都以为所谓战列线就是排一排但却没有想到还能排这么紧密合众国海军就不怕撞船吗?

  实际上大舰队有如此紧密阵型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训练还在于有实力作为基础大舰队之中包含了两种战列舰两种主力舰一种巡航舰和一种武装商船和两种盖伦船看起来五花八门但实际上还是有船型可以依据的这与荷兰舰队那种杂七杂八的舰船相比整洁多了。

  天下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巴达维亚舰队也没有相同的两艘船!

  合众国海军中同一船型中排水量差距不会超过一百吨如果不考虑旗舰的话排水量差别会在五十吨之内而且大舰队之中多数都是专业军舰多数水手也都是专业的海军水手与巴达维亚舰队那种商船水手为主另抓壮丁加强的情况完全不同。

  除了舰船质量和船员素质速度与战术也是重要的原因临近中午又逐渐远离爪哇岛风速略微有些降低张开全帆装之后大舰队速度在三点五节左右刚刚走出低速区这是最舒适的作战速度也是船员们最适应的。当然李明勋的战术也很重要他要的就是战列线对射不想转向、不想突击、不想接舷既然不会变换阵型那就不会留下机动空间了。

  大舰队阵列密集带给荷兰人的可不只是震惊还是作战的无可奈何首先号称拥有世界最多最娴熟水手的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可没有玩过如此密集的阵型更别提这支舰队中充塞了许多临时招募、抓捕甚至诱骗来的水手实际上在从巴达维亚出发前登上这支舰队的人唯一的要求就是不晕船否则根本找不到足够的人毕竟不是本土把所有欧洲人和欧洲后裔塞进船里也不够。

  在三点三海里的战列线上大舰队摆开了三十一艘船而巴达维亚舰队呢在调整之后也只是摆开了十八艘哈鲁斯再次命令舰船收拢也只是让二十四艘船进入了这个火力对射区间如此巴达维亚舰队舰船数量优势发挥不出来无论你有多少船限于射击角度和射击距离能加入对射的就那些船船不如敌人多炮不如敌人强防御不如敌人坚固那如何能取得胜利呢?

  而李明勋下达了下一个战术命令则让哈鲁斯彻底绝望甚至有了避战的想法这个命令就是全帆全速前进。

  一般来说战列线对阵战列舰只会升起少部分的船帆特别是在‘绅士般决斗’的对轰阶段只会升起三根桅杆的中帆。一来战列舰决斗不需要太高的速度速度快了命中率低二来大部分的水手要去火炮甲板操炮一门火炮需要九到十五个人再刨去不参战的军官、匠人、陆战队员甲板上能操帆的人不多(也不敢太多实在是太危险了)当然张开更多的帆就更有可能的遭遇打击没了船帆就失去动力。

  但是李明勋就是违反战列线战术的铁律要求全帆前进原因无他就是进一步把巴达维亚舰队逼入劣势。

  大舰队虽然船少但阵列密集哈鲁斯想要突破战列线就很困难了想要取胜唯一的办法就是包夹让前卫转向或者后卫加速前往大舰队的右舷火力夹击或者索性接舷都可以获得优势。

  但大舰队加速之后这一战术也没有了优势。

  驶往赤道无风带的双方舰队将会面临风力越来越小的境地风力弱速度自然就慢这对主动进攻的一方本就不友好(进入阵位速度慢要遭遇多轮炮击)而巴达维亚舰队在平均速度上也低于大舰队毕竟这支舰队中有太多的大肚子货船货船本身速度就慢帆装更是简易可以看出很多东印度大帆船的纵帆都是临时改装的更可怕的是作为动力来源的横帆。

  与战舰上最少上中下三层横帆多则四层横帆(顶帆但一般海军官僚不承认在术语中没有顶桅只有旗杆但因为顶部气流稳定所以海军多有顶帆使用)横帆帆装不同商船的横帆帆装都很简易许多远洋航行的帆船上只有上下两块横帆东印度大帆船也是如此究其原因商船和军用船就不是一类船。

  大部分的远洋商船在公海大洋上的航行状态是升起前桅和主桅各一道横帆留七八个水手和舵手看管其余人在舱内睡大觉在顺流且天气好的时候远洋商船甚至不靠帆只靠‘浪’前进。

  这样的工作状态商船的帆装怎么会好呢?这就造成以武装商船为主的巴达维亚舰队的速度远不如大舰队而大舰队现在全速航行(实际并未全速而是根据木桶原理以舰队中速度最慢的也就是自由贸易级最高速为准)巴达维亚舰队速度跟不上后卫舰队如何转向包夹而双方几乎是同时转向大舰队也没有机动导致巴达维亚舰队的前卫舰队并不比大舰队突出多少所谓转向包夹那就是直接撞在大舰队前卫舰的炮口上。

  哈鲁斯陷入了两难境地打又打不过跑也跑不了一时手足无措。

  在巴达维亚舰队进退两难的时候李明勋下令舰队左转向贴近敌舰为了避免破坏严密到敌人无从下口的阵型转向的角度非常小基本保持了阵型的完整所以一直到午时末的时候已经接触小半天的中荷舰队才发出了第一声炮响。

  第一轮纵射由大舰队中的七艘战列舰率先打出在距离一千二百米之时七艘战列舰下层火炮甲板上的炮门全部打开已经装填完毕的海军三十二磅舰炮开始纵射这是世界海军最强火炮在第一轮射击的时候就取得了不错的战果爪哇海战也正式打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