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一 线列步兵
武行在登莱一带大举捉拿士绅官僚抄家流放的时候赵君肃点燃了一支三千人的特混加强营挥兵向东目标直指文登一带的文登营赵君肃的速度实在太快文登营尚未完全集结原本三千五百人的文登营除了留守的汛兵顶多可以集结三千人但开拔银子不到位又是去做客军士兵普遍积极性不高拖沓到合众**大军压境也只集结了两千兵。
刚刚进入宁海州双方的探骑就发生了接触在肥沃的田野之中双方的小队斥候相互厮杀两天的时间尸首和血泊染红了这片正在秋收的土地。
随着接触越来越频繁胜利的天平迅速向着特混营养倾斜原因很简单赵君肃手下有着质量更好的马匹和技艺娴熟的骑兵文登营长期处于和平的胶东半岛士兵战阵生疏只要少数的夜不收算是精锐但在这种小规模的战斗中更重要的不是人而是马。
最精悍的绿营可以做到马七步三一般的马步参半类似文登营这类绝大部分都是不足文登营长期处于缺饷状态士兵没有充足的饲料喂养马匹导致战马掉膘严重而反过来合众国一方却有着充足的战马特别是赵君肃麾下的特遣营普遍装配的是从海参崴和虾夷地两地养马场运来的永宁大马这是由阿拉伯马、安达卢西亚马和英国纯血马等欧洲的高品质战马与从女真、蒙古方向走私来的种马杂交出来的战马虽然尚未呈血系和大规模但特遣营的士卒已经批量装配。
永宁大马的普遍肩高超过一米四五高出蒙古马足有一掌拥有更强壮的体魄和爆发力而登陆之后赵君肃把缴获的马匹分配了特遣营士兵这些马匹作为驮马因此骑兵普遍是一人双马在广袤的胶东大地上骑着永宁大马的合众国骑兵用娴熟的骑射功夫把大量的文登营本地斥候斩落马下彻底控制住了这片战场文登营不得已收缩了巡逻的范围让战场向合众国一方单方面透明。
八一带发现了文登营的大队人马赵君肃当即命令大军开拔进军当天中午文登营终于发现了敌军靠近当一条浓重的黑线从地平线上升起雪亮的马刀耀眼夺目的时候清军才是知晓是敌人大队骑兵而非侦骑。
赵君肃麾下骑兵并不多只有四百余骑面对清军并不占据优势而清军则在官道旁据高地而守前排立下挨牌和大车弓箭手和铳手躲在后面赵君肃没有命令骑兵冲阵而是四处散开查看确定敌军不过两千众才是下定决心吃掉这支清军。
下午后方的燧发枪兵和炮兵终于赶到在步兵列阵的时候炮兵已经开火四磅和六磅野战炮不断开火实心的炮弹划破空气落在清军阵列之中因为清军占据高处所以射击效果并不好很难打穿对方阵列赵君肃对此早有预料他已经看出这支清军因为仓促集结没有携带重型的火炮除了三门小佛郎机只有虎蹲炮这点火力根本无力阻止步兵列阵而赵君肃已经决定让步卒打开阵线。
随着嘹亮的铜号声响彻这片天地五个步兵大队中的中队长纷纷出列站在队伍中央面朝清军而大队长则是在纵队右侧的前排全大队最中间的位置是各大队的队旗负责进攻的营官率领号鼓队出现在了中间使用本营的旗协调这支超编的步营发动进攻。
“全队枪上肩前排持枪!”各中队的中队长纷纷下达了命令队伍中响起哗啦啦的声音整条阵线一共只有两排第一排的燧发枪手用已经形成肌肉记忆的标准动作握住了手中的燧发滑膛枪刹那间两条寒光闪耀的刺刀丛林出现了这片以灰色和黄色为基调的土地上。
咚咚咚!
寂静的战场上步鼓手敲响了战鼓用鼓点告知全营官兵接下来的前进速度随即笛声响起欢快的笛声加入其中形成了严肃而整洁的步兵进行曲。
轰轰!
两千五百名士兵原地踏步的声音如春日的闷雷步兵进行曲奏乐一段各中队长的军官佩刀前指各队的队旗前倾所有的士卒在三步之内形成了整齐划一的踏步一往无前的向前行进。
线列阵宽度不到八一排排刺刀随着前进上下起伏又因为地形原因交错好似荒古巨兽雪亮的獠牙两千五百人好像融为一体高大者在前踏出了一样的步伐走出了相同的动作每分钟八十米的速度恒久不变。
以黑色为底色红色为配色的陆军军装看起来庄严而严酷而已红色为底色蓝色为配色的海军军装则更为端庄三个陆军大队和两个陆战大队列阵而出滚滚的洪流就此席卷而来成为了整片战场的焦点。
鼓点激昂如火铜笛清脆嘹亮士兵们脸色严酷心无旁骛经过了严酷训练的他们此时完全成为了服从性十足的动物他们不允许有个性的动作和装束也不允许有自由散漫的想法有的只是服从命令有的只是同生共死!
因为没有火炮威胁混编步营从八百米外列阵而出行进六分半钟与敌人前锋相距不到一百五十米而在这个过程中野战炮逼近到三百米用实心弹和大霰弹敲击着敌人前沿的工事刚刚立起的栅栏被掀翻没有加固的大车被打碎清军士兵抱头鼠窜那些凶恶的军官只能用杀戮来维持秩序。
随着营旗的竖起各中队长开始下达命令。
“全队止步!”
砰!
两千五百名士兵的右脚狠狠的踏在地面上紧接着鼓声、笛声完全消失此时双方距离一百五十米。
“准备齐射。”命令再次下达后排士兵向右一步脑袋出现在了前面两个士兵的中间而随着预备的命令下达燧发枪的击锤被扳开嘎达嘎达的声音响作一团而所有的士兵把燧发枪斜斜的指向天空。
瞄准!
两千五百杆燧发枪一瞬间放平清军眼中令人胆寒的刺刀丛林完全消失了眼前是一排黑洞洞的枪口幽深而令人恐惧。
这便是合众国步兵齐射的基本流程在火绳枪时代为了保持火力火绳枪手会被排列成六到十排交替射击进入燧发枪时代合众**试着把军队扁平化尽可能的铺开阵线所以调整为三排但是很快发现这样并不合理。
原因很简单合众国士兵的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军用背包里面装着各式各样的用具背包的存在让步兵的持续作战和行军能力提高也让士兵占据的空间增大三队燧发枪手齐射前排需要跪下后两排交错一起第三排的士兵射出的火药残渣很容易灼伤第一排士兵的皮肤甚至会掉落引燃其身上的用具所以拥有背包的燧发枪兵是不能三排齐射的而丢掉背包又是得不偿失因此合众国陆军把线列步兵编列为两排齐射而海军陆战队因为靠海作战补给容易并没有这般激进而是三排线列步兵只不过这时候只能将就陆军了。
射击!
高大的营旗猛然下劈两千五百杆燧发枪发出了第一轮的齐射击锤撞击的啪嗒声想过爆豆一般的枪声震耳欲聋紧接着一条烟龙横亘在了线列步兵前橘色的火花不断在白色的硝烟之中绽放。
燧发枪拥有远高于火绳枪的击发率从火绳枪的五成一跃上升到了七成第一轮齐射燧发枪的部件和装填都是处于最佳至少有两千杆燧发枪成功击发铅子如同暴风骤雨席卷了清军的前沿挡在线列步兵前边的清军至少倒下了五十人一百五十米千分之二十五的命中率这是一个可怕的数据。
在第一轮齐射之后火炮也开始用霰弹攻击横飞的铅弹如同飞蝗一般。
线列步兵再次装填子药继而又进行了一轮齐射步兵的齐射与炮击交错进行而对方的反击却是绵软无力只有佛郎机和虎蹲炮打了几轮效果乏善可陈这便是线列步兵的优势所在。
燧发枪在一百五十米上命中率很低但命中率再低也是有的营级规模的齐射总归能打死一些人而清军手中的弓箭、鸟铳和三眼铳都无法进行有效攻击战局进入一边倒的情况清军完全陷入被动挨打如此战术并不仅限于欺负缺乏远程投射火力的冷热兵器混合军队即便是面对同样的线列步兵大部分情况下也是在一百米之外进行齐射攻击。
无论在十七世纪还是线列步兵大行其道的十八世纪远距离射击都是基本的战术英国龙虾兵强撑着到十八一场耗费数十万发子弹的战役只死百十个人才是主流的战术。
远距离齐射虽然对对方造成的伤亡不大但是震慑力却是不小齐射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挑战着被攻击者的精神防线每次齐射都有人倒地伤亡每次都考验着对手的军心和士气双方都如此齐射看的就是谁更具备忍耐力而在这次战斗中清军显然更逊色一筹。
齐射十二轮士兵用打湿的布给枪管降温准备第二轮齐射而清军再也忍耐不住清军统帅也是老行伍首先派出骑兵牵扯特遣营的骑兵然后步卒出营逆袭想要拉近再战。
散漫的清军的零零散散的冲来稍事休息的线列步兵再次开始齐射这一次第一排齐射万完的士兵退后装弹第二排齐射也是退后装弹如此轮替后退射击清军冲过二百米承受了八一次伤亡大在双方距离三十米最后一次是全营齐射上好了刺刀的合众国士兵从硝烟中冲出一个照面撞散了清军的阵型继而是全力的追击。
两日后文登一战的战报送到了登州城特混加强营以阵亡七十四受伤一百三十五的代价杀死清军七百余俘虏近千缴获大量的军备物资。
如此登州以东再无巨大威胁几个卫所千户所也凑不出几个兵来合众**得以全力面对西面的威胁伪清登莱巡抚朱国柱逃到莱州集结莱州兵马并且把胶州的胶州镇快速增援到文登一战结束朱国柱麾下已经拥有五千余人但他仍然不敢东进屯兵于莱州等待山东巡抚的支持沂州镇、临清镇以及各主要城市守备军开始向莱州一带集结。
八月二十七日登州战报送到了济州岛在北洋战区作战会议上接到战报的战区司令高锋等一众高级军官都是诧异无比他们知道山东比较空虚山东绿营也非百战之兵但没有想到防守如此空虚战力如此低下这让原本的计划彻底落空。
按照原计划武行率领攻下登州迫使全鲁集结兵马进军登州趁着胶州空虚主力从胶州湾登陆两面夹击这一方面避开敌军主力一方面也让登陆之军有休整的机会毕竟陆战需要休整才能投入战斗。
但一切都是改变了清军的孱弱超乎了众人想象武行只有四千余兵就是把登莱大半绿营歼灭而山东本地兵反应更是奇慢无比受山东巡抚指挥的临清等镇似乎没有救援的意思高锋于是改变计划全力援助登州趁着西南季风尚未完全休止利用登州现有的港口设施把主力投放上岸趁着清军外省主力未曾入援一鼓作气横扫全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