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科幻灵异>七海扬明> 章八七 加征公投

章八七 加征公投

  飞鱼号通报船。

  陈邦彦从狭小的铺位上起身小心的摸索着坐起来摸了摸自己的脑袋上面的包已经消肿了这是第一天住在这艘船上的时候碰的陈邦彦不免心中有些抱怨狭小的船舱恶劣的环境和那些粗糙的水手就是海上的生活如果不是为了大明朝他才不会出现在这艘船上。

  砰砰!

  几艘炮响传来继而外面响起了一排排的火铳齐射的声音声音似乎离的比较远陈邦彦赶忙起身走出船舱的他先是呼吸到了新鲜湿润的空气继而看到远处两艘双桅纵帆船正在围攻一艘小型福船而通报船的船长正用粗大的嗓门发号施令水手们在桅杆上爬上爬下利用船帆和船舵靠了上去对那艘福船打出一轮齐射。

  “嘿尊客你不能在甲板上我们正在打仗!”船长高声说道。

  陈邦彦乘坐的飞鱼号是香港与台北之间的定期客运船属于社团营运类似的船还有八艘来往于台湾与广东之间除了运送紧急货物就是为有钱人提供快速航运服务而陈邦彦是在香港买到了这样一张船票。

  “不我看你们似乎在袭击我们大明的船!”陈邦彦摆脱水手的拉扯他的眼睛已经看到了那艘福船上高悬的日月旗。

  但船长可不会给陈邦彦争辩的机会很快就把他带回了船舱一个穿着锦袍的商人看了一眼陈邦彦说道:“那艘船是海盗船。”

  “可是我看到有大明旗帜在。”陈邦彦强调道。

  那商人一点不意外说道:“哦如果是那样的话那艘船可能就是郑藩的了。”

  “你说的是郑彩还是郑成功?”陈邦彦见商人似乎很了解于是问道。

  商人道:“我也不清楚不过更有可能是那位国姓爷先生或许不知道郑藩如今分了郑彩和国姓两支但郑彩是鲁监国的国公了而国姓呢蜗居在南澳一带船不过百人不足万啧啧过的着实艰难而且国姓似乎看不清形势以为自己是郑芝龙的儿子就是下一代闽海王却不知道这片海北达北海南到南洋都属于腾龙商社了。”

  陈邦彦叹息一声一拳砸在了桌子上低喝:“可恶!”

  商人摇摇头不知道他骂的国姓还是骂的社团。

  到了台北一带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船只大肚子的货船修长的巡逻船风格各式各样明国、朝鲜、南洋和西式的都有船上的旗帜也各式各样一条巨石打造的防波堤把台北港口分成了内外两个港口内港是社团公用和军用外港才是商港陈邦彦看到内港之中一排排整齐的船只那高耸入云的桅杆修长的船身和密密麻麻的侧舷炮窗陈邦彦忽然想起了那句话这片海属于腾龙商社。

  船贴靠到了码头陈邦彦下了船来到了熙熙攘攘的街道路上到处来往的人其中穿梭着一群孩童他们穿着蓝色裤子白色上衣手里高举着一大张纸腰部的书袋之中还有一沓一边跑一边大喊:“卖报卖报。联军携手转进粤西广东大部沦陷!大奸臣丁魁楚被活剐广州百姓争相食其肉!”

  陈邦彦听了这些卖报孩童嘴里的话气的怒不可遏拉住高喊的那孩子喝道:“国朝大事岂是你这黄口小儿可以议论的!”

  “老先生你买报吗?”那孩子不知道这老头为何如此发怒诧异问道。

  陈邦彦这才看到那张报纸上的大字标题正是刚才那报童所喊的内容他一把抢过来细细看起来上面把丁魁楚过往的腌臜之事情全部披露出来陈邦彦看到一半便是难以自制把那报纸撕成碎片。

  那报童顿时哇哇大哭起来周围人围观而来随着两声哨音两个治安官提着警棍走了过来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个糟老头子坏的很抢了我的报纸还给撕烂了!”那报童喊道。

  治安官打量了一眼陈邦彦发现他穿着倒也精致面容不凡想来也不是普通人其中一个年长的看着陈邦彦问:“从大陆来的?”

  “是又如何?”

  “读书人?”治安官又问。

  “哼!”陈邦彦整理了一下衣襟并未回答但也算是默认了。

  然而让陈邦彦意外的是包括治安官在内周围的人全部哈哈大笑继而品头论足起来。

  “我就说一般人哪里会和一个孩子过不去非得是大陆来的读书人不成。”

  “是啊是啊不光是孩子茶楼的小二街道的清洁工还有那些码头上的夫子无论谁说大明一句不是就得和人啰嗦个没完哈哈这种笑话我看过很多次了。”

  “似这等迂腐不堪的人治安官大人抓起来吧给他九鞭子或者扔到矿场搬三天砖头就老实了。”

  治安官怒道:“住口!”

  周围安静下来之后治安官对陈邦彦道:“我知道你在大明那边是个老爷兴许还是个官儿呢但是在咱们台湾统统连屁都不算你毁坏了这孩子的一张报纸耽搁了他工作时间需要赔付他报纸钱一文误工费一文掏钱吧!”

  治安官说着晃了晃手里的绳索这个时候一个穿着长袍的青年男子走出来劝说道:“先生按照这般的法律便是如此先生快快取钱否则定然是要受皮肉之苦社团治下土地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对士绅并无优待更没有刑不上大夫的规矩!”

  “老夫便是要讲这个道理普遍之下国朝大事哪有能让愚民愚妇议论的?”陈邦彦喝道。

  那青年男子连忙说道:“这里便是你说的那地方人人皆可言人人皆可论!来来来治安官阁下这两文钱是我替他垫付的请勿要再行苛责了。”

  治安官接过钱掂量了一下塞给了那报童说道:“看在徐先生的面子上便是饶了你记着这里不是大明你在这块土地就要守我们的法律你非我社团治下之民若有违反可是要加倍处罚的!”

  “听你话音应当是山东人士乡音仍重应当在东番没待几年应该是登莱之乱时候从山东逃来的吧。”陈邦彦压下怒火问道。

  治安官道:“你这老儿倒是乖觉实话告诉你我崇祯十六年时候自登州坐船来的。”

  “既是大明之民为何口口声声说这是你们的土地你们的法律难道我大明之王法管不住你们了吗?”饶是那青年人拉着陈邦彦兀自问道。

  治安官道:“不怕告诉你我早就不是大明的百姓了现在我是腾龙商社元老院的雇员和领民未来我们也会拥有自己的国家哼哼谁给我生机活我一家性命我便是谁的百姓朱明没有给我是社团给了我!”

  陈邦彦骂道:“有奶便是娘的。”

  这话到底还是被那青年男子捂住了治安官却是大怒对周围百姓喊道:“这老儿定然是大明来的估摸着是想掺和咱们投票的事儿的这次三饷公投若是被他们得逞下一步就是要把台湾弄成朱明的天下了咱们还得被那些藩王、缙绅欺压。”

  “对他和那些流亡士子一样处心积虑的就想干这事儿和报纸揭露的一模一样这个糟老头子坏的很!”几个报童抓起地上的泥巴就是乱砸。

  继而一群男女扔来了烂菜叶子和臭鸡蛋那位徐姓年轻人拉着陈邦彦便是跑掉了陈邦彦躲在借口择下头发上的菜叶叹息道:“人心不古民无教化!这还不是我华夏百姓吗?”

  徐先生叹息一声道:“晚辈刚来之时也是如先生这般想只是如今却是明白他们不!我们我们不想再做大明的百姓了。”

  “为何?”陈邦彦诧异看着这个年轻人问道。

  徐先生捡起那菜叶说道:“晚辈来自海州自幼读书也是县内的生员可那又如何豪强士绅把控了一切晚辈在海州之时连菜叶也吃不起如今这上好的青菜都能用来砸人高下立判了!

  晚辈来之前曾发誓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可真的每月拿了三两的月银吃着肉菜米饭便是再也不想回到过去了不怕先生笑话在大明之时还是幼年父亲未过世时吃过一次肉如今却是餐餐都有。”

  陈邦彦听了这些便是知道这位徐先生在大明时是落魄书生虽说对徐先生的态度有些怒意但一来刚才徐先生帮助自己二来这人似乎与自己的来意有关。此次自己来暗访表面上是监督三饷公投之事实际上是想知道海外之民对大明和社团的态度是否真如李明勋所说对大明心灰意冷对社团感恩戴德。

  “不知先生名讳在何处高就?”陈邦彦问道在大明每月赚三两银子也不是普通职业了。

  徐先生道:“晚辈徐蔚然海州人士如今在台北市河间镇公立学校担当国学教师教授中级班哦便是十岁到十二岁的孩子。”

  “那三饷公投一事先生可知晓?”陈邦彦问道。

  徐先生叹息一声待二人在井边清洗之后从怀中掏出一块铁牌递上那铁牌上用徐蔚然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还有一串苏州码子陈邦彦知道这是社团领民的身份证那串码子就是身份证号上到元老下到奴隶都是有的他也见识过李明勋那块号数是零零零零零一。

  与李明勋的身份证不同徐蔚然的牌子的右上角刻有公民二字徐蔚然道:“不瞒先生晚辈正因为公投一事烦恼。”

  “你既为生员也是受过皇恩的在如此大事上还有犹豫吗?”陈邦彦不解问道。

  徐蔚然摇摇头道:“不晚辈如今早已温饱照顾母亲也有余力怎生在国难之时不解囊相助呢然这并非晚辈一人所抉择的。”

  二人一路谈论一路走到街道进入了一茶馆之中坐定之后陈邦彦说道:“老夫听说这三饷公投乃是秘密投票且早有法令公民拥有投票之自由权无论公门私人都不可威逼利诱以示公平!莫非是因为你在学堂为师吃用社团钱粮那些人表面上公平私下却是威胁于你?”

  徐蔚然连忙摇头:“并非如此老先生人生在世身不由己晚辈亦不是孑然一身如何能不受影响呢?”

  说着徐蔚然从怀中拿出一沓纸放在陈邦彦面前陈邦彦随意看了一眼那些纸上都有作业二字似乎是些来自练字的帖子上面写全是岳飞的诗词《满江红》只是其中错字连篇不少写了一半。

  “晚辈学生共有四十人半个月前便是全都能默写全文今日再行默写却是只有人写下了。”徐蔚然无奈说道。

  见陈邦彦不解徐蔚然说道:“每年春秋学堂都会与台北教育厅对教师进行考核列出上中下三等中等留用下等解职上等晋升晚辈再行晋升便是中级教师可这考核既有师德也会结合学生成绩前日有学生问晚辈公投那日会如何投票晚辈并未作答这些孩子便在课业之上为难已经会了装作不会已经明白扮作不解便是要告诉晚辈若不投反对票便会让晚辈无法晋升中级教师。”

  “不过是虚名薄利不晋升也就罢了世间君子岂会向他人屈服那些学生胁迫老师也非良善无需放在心上。”陈邦彦宽解道。

  徐蔚然叹息一声:“并非这般简单成了中级教师不仅薪金增长还事关晚辈婚嫁之事若非有那职称怕是已经定好的婚事也要退了。”

  “岂有此理说了不得胁迫逼诱那些人怎生如此霸道!”陈邦彦喝道。

  “人人都有此意人人都不明说便是上告也无证据再者晚辈身边百姓多是反对此也是民心所向了。”徐蔚然道。

  “愚民愚妇懂的什么他们那里懂的国朝大义哪里知晓民族危亡!”陈邦彦斥责道。

  一个声音忽然响起:“可是百姓知道肚子饿身上寒他们知道在哪里饥寒交迫在哪里衣食无忧也知道什么叫感恩戴德更知道幸福来之不易!若民心民意都做不得准天下还有什么能做准的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