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科幻灵异>七海扬明> 章六一 海军造舰章程

章六一 海军造舰章程

  长久以来人们对殖民地与本土之间的认知是本土实力强殖民地实力弱特别是海军对比事实上这个认知并没有错但在某些方面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一个特例。

  就拿海军来说荷兰本土的主力舰拥有五十门火炮排水量超过千吨的就算是大家伙了一直到1652年的英荷战争荷兰舰队中还是以三十多门火炮的战舰为主但是在东印度公司动辄就有七十门火炮的船出现在历次荷兰人参加的海战中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商船都是其中的武力担当甚至有时候作为旗舰存在。

  (在七省级80炮战列舰服役前荷兰海军最大的船就是东印度武装商船比如1665年的第二次英荷战争中的罗斯托夫特海战荷兰舰队一百多艘船中大部分都是雇佣东印度公司的武装船其中最大的三艘船就是拥有七十门火炮的东印度大帆船其中一艘仅仅比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建造的最大战舰小了一丁点。)

  原因其实很简单荷兰作为一个低地国家是许多大河的入海口没有什么天然的优良海港其海岸线滩多水浅限制了荷兰舰船的吃水深度这也是荷兰人船只都是平底船的原因荷兰海军一直有一个五米吃水限定即舰船吃水不能超过五米这就导致了荷兰舰船普遍比同时期的欧洲其他国家要小。

  在十七世纪七省级战舰造出来之前荷兰海军最强的就是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而在整个十七世纪荷兰人也只造过两艘吃水超过五米的船只。

  而荷兰东印度公司完全没有这个限定其归国大帆船排水量都超过了一千五百吨两千吨的也不在少数这类归国大帆船又叫做东印度帆船是为两年一次的返航欧洲建造的上面装载的是东方的货物香料、生丝、瓷器和糖居多有些类似于西班牙人的马尼拉大帆船都是跑洲际贸易的。

  但是区别却是很大纵观马尼拉大帆船的航线从菲律宾到美洲顶多会受到海盗的威胁所以大帆船只有四十门炮的武装都是小炮而东印度大帆船就不同了其归国之路海盗只是小事来自欧洲本土的强国海军才是其最大敌人事实正是如此每次荷兰人进入战争状态东印度公司船队都是首要抢劫目标。

  正因威胁大所以东印度大帆船从一开始就被设计成拥有一层火炮甲板的武装商船其载炮数量在七十门左右即便是在欧洲本土也是顶尖战舰当然这类大帆船并非真正的战舰很多是一次性产物但是当它们出现在战列线上就是可怕的对手。

  而海军部提交的计划书中要求社团建造的主力舰必须对东印度大帆船拥有优势这个优势不仅体现在火炮数量还有航行性能、防御性能等多方面但又不能使青龙号那类超级战列舰。

  之所以要重新设计这样一种战列舰就是因为瑞兽级的七十四炮战列舰把海军给害苦了毫无疑问青龙号的强大武力和技术都具有革命性的但是其造价也是海军接受不了的别说现在的海军就算是以前被全力支持的海军也无法接受。

  在去年青龙号下水之后海军试航非常满意提出下一批次建造两艘瑞兽级战列舰却被钱锦无情拒绝了钱锦的态度很明确就算资金充足造船厂也不能保证能同时顺利建造完两艘瑞兽级最终妥协之后只建造一艘。

  原因很简单海军造船厂根本采购不到同时建造两艘瑞兽级的船材!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瑞兽级并非什么超级战舰这类战舰在十八世纪中期之后就大规模出现在十八世纪后期更是成为最基础的战列舰了李明勋也是如此想既然能造出青龙号那意味着技术没问题了为什么不能继续建造呢。看了计划书李明勋才知道限制三级战列舰建造的根本不是技术而是木材。

  风帆战舰对木材要求之苛刻绝对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特别是三级战列舰这类级别的战舰!

  青龙号一共砍伐了两千多根柚木才建造成功这两千多根都是拥有七十年以上的树龄不能有疤结、腐烂而且二十多米高的树干只有中间的十米左右可以使用这还不算支撑甲板与舷墙的支撑肘必须使用天然的曲木而且青龙号的最终配备是32+24+12对支撑肘的要求更高了而青龙号的桅杆更是让社团煞费苦心直接影响了青龙号的建造速度。

  桅材是建造船只最重要的木材之一战舰的桅杆高度大约是最大宽度的四倍三层甲板战舰小于四巡航舰大于四这意味着战舰的桅杆动辄超过五十米根本不可能有这样一整根的桅材所以桅杆只能是多节拼接一般有三节而底桅的直径接近一米如此直径的桅材肯定是百年树龄的树了要知道最适合做桅杆的冷杉木要去除树皮还要去掉边材才能使用直径很少有超过一米的。

  实际上战舰桅杆的选用标准远远超过了肋材比如欧洲海军强国战舰桅材都是来自波罗的海沿岸的北欧国家其中大型战舰的桅材只有里加湾里的杉木才符合标准社团战舰用的桅材来源于永宁行政长官区但仍然无法满足要求为了获得合格的桅材永宁行政区甚至有一支专门的采伐队。

  类似于杉木这样的木头采伐的技术含量超高夏季不能采伐因为树油分泌旺盛适合采伐的季节是秋冬树脂分泌少大量树脂保存在木材深处这样的杉木饱含树脂柔性行很好因为秋季采伐后的杉木容易腐烂最好在冬季采伐但是永宁行政区的冬季酷寒很难进行不仅如此采伐时的气候也有严格要求空气必须要有湿度如果在干冷天气采伐木材没有了蒸腾作用会在干燥的空气中脱水导致树脂凝冻会让木材变的硬而脆直接导致报废过于潮湿也不行霉菌会进入木材内部腐烂。

  可以说伐木是一个技术含量超高的技术活不是简单的拥有斧头和锯子就可以的。

  青龙号上每一根木料的选拔标准都可以和皇帝选秀女一样严格这就导致了建造青龙号这样的战列舰主要木料根本不能按时供应而李明勋看了潘学忠书写的技术报告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为什么在十八世纪的末期为什么英国人可以大批量的建造三层甲板战舰了。

  原因很简单发生在十七世纪持久的海战让英国人知道建造更多更强军舰需要品质更好的木材所以早在威廉三世所在十七世纪末期英国贵族们就在自家的庄园和道路两侧大规模种植橡树等到十八世纪末期这些橡树就拥有七十年甚至百年的树龄而且是人工栽培的不是在丛林之中那种为了争夺阳光而肆意拔高的木材这也是百年海军四个大字的由来。

  显然如果海军继续坚持目前的造船章程那么就会导致陷入误区之中瑞兽级两三年才能下水一艘而作为主力舰的逆戟鲸级千吨重炮舰面对荷兰人数十艘东印度大帆船没有多少优势。

  所以海军需要一种技能对东印度大帆船拥有战力优势且能大批量生产的战列舰前者并不算什么后者则需要技术难度和标准适中且价格可控。而海军首席技术官潘学忠综合各方面因素提出了一种新标准的战列舰64炮战列舰。

  这种战列舰的满载排水量在一千八百吨左右采用两层火炮甲板和船尾炮甲板的配置两层火炮甲板各有二十六门火炮而船尾炮甲板拥有十二门火炮其火力配置是32+18+12船体最厚处达到八十五公分上层火炮甲板船壁厚度超过六十五公分对十二磅以下火炮防御穿距离缩短到一百米航行性能能够与青龙号相媲美。

  在采用与青龙号同等技术水平下这种以社团一级行政长官区命名的64炮军舰所需要的船材标准降低了不少至少能到可以量产的地步。

  最制约青龙号量产的就是超高的肋材标准因为肋材是战列舰用量最大的木料战列舰与商船不同肋材是一根接着一根需求量实在是过大而海军战列舰的肋材标准是独步天下的。

  要知道目前的西班牙军舰还大量使用柏木等普通木材建造而海军一开始就定下了柚木和橡木两种高品质的木材标准更重要的是战列舰与盖伦船的肋材标准有着天渊之别除了社团之外世界上所有的海军战舰还在用圆形肋材这种圆形肋材对木材的要求低而且其从龙骨只延伸到水线以上的位置标准较高的也就延伸到下层火炮甲板罢了除了青龙号目前所有的战舰都是如此欧洲的战舰上层甲板和那些船艉楼、船艏楼都是堆砌上的虽然技术难度低但那类似于违章加盖房屋注定不能太重也就造成十七世纪的军舰下层甲板以上的船体厚度很低除了六磅以下火炮大中型口径火炮炮弹是防御不了的。

  而从青龙号开始社团已经才有椭圆形肋材这是西班牙人在十七世纪末期才拥有的技术椭圆形肋材的一直从龙骨向上延伸到露天甲板密集的肋材加上船体内外船板船体极厚青龙号最高的船尾火炮甲板船壁厚度也超过了七十公分下层火炮甲板厚度更是有一米。

  当然如此长的肋材必然对木材要求高即便是采用拼接工艺也是如此。要想让战列舰大规模生产就必须降低肋材的要求。

  台湾级战列舰的肋材从龙骨向上延伸到上层火炮甲板船尾炮甲板则另行加盖而每层火炮甲板的高度也降低加上吃水较钱让肋材的长度比瑞兽级的缩短了四分之一能让更多的木料加工成肋材。

  如此设计和妥协过的战列舰虽然成本仍然较高但至少能够做到批量生产因为没有什么从未验证过的技术所以按照海军提交的计划第一批就建造两艘建造时间加上试航大约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服役比逆戟鲸级长了大半年但这已经是最快的了。

  李明勋更多的从战术而不是技术方面去考虑台湾级战列舰的价值虽然其比大型的东印度大帆船少了六门火炮但台湾级战列舰的全部是十二磅以上的重炮如果双方进行200-300米的效力射击那么能台湾级所有火炮都可以击穿对手而对手仅仅只有火炮甲板上的十八磅炮拥有这个实力双方的火力对比是三十二对十五即便是贴近到百米距离台湾级仍然具备火力优势归根究底这型战列舰对九磅炮以下的火炮已经免疫直接废掉了对手至少三分之一的火炮。

  而由台湾级战列舰衍生出来的则是一种排水量在一千二百吨以上拥有四十四门火炮的重型巡航舰其采用一样的龙骨和长度把宽度降低到了十米拥有更好的长宽比采用的也是24+12的火炮配置已经可以欺负大部分的战舰了对抗那些千吨以下的重炮舰也有资本。

  瑞兽级和台湾级都能够的上三级战列舰的标准也是未来海军的核心主力而新式的重型巡航舰也拥有了拉上战列线的时候但海军不能只有战列舰还需要各类辅助舰艇护卫舰、通报船、臼炮船、运输补给船只统统都有规划而这类辅助船只海军更倾向于向私营造船厂订购毕竟价格低廉而海军也有意扶持私营造船厂建造军舰例如在计划书中海军向台北造船厂订购了两艘排水量四百吨左右拥有二十二门火炮的三桅横帆护卫舰验证大型护卫舰在海战中的性能。

  在李明勋的建议下海军部完善了海军中长期发展规划至少二十年内这个规划都不会有大规模的变动当然在规划中也有三层火炮甲板配备百门以上火炮的一级战列舰建造计划但那是十年以后的事情与现有的预算无关。

  这个发展规划与预算草案一起提交到了元老院在一场官僚游戏之后核心的目标都达成未来三年海军会获得陆军至少三分之二的预算如此不仅可以维持规模还能有所发展而在元老院的支持下李明勋对预算体系进行的重新规划海陆两军的维持、训练、扩军、装备费用从各军种预算中支出而战争经费则单独列出来成立了战争统帅部而这个统帅部自然由李明勋担当。

  经过财政部门和元老院的调配之后统帅部用于大陆方面的战争经费被定格在了三百八十万两而元老院授权可以视战争发展情况以大本营的名义向联合银行贷款一百万两考虑到隆武二年过去将近一半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款项(主要是订购物资、弹药、向前线部队发放津贴补助)战争经费大约还有二百二十万两的余额另有一百万两的后备资金。

  这就意味着无论大陆战局如何变幻无论外界怎么给压力无论李明勋有什么想法你最多只有三百二十万两白银的文章可以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