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好事成双

<br><br>
得了裴承允的保证,赵瑾虽心下还有疑虑,但到底稳了些。

实在是寇丞被请去刑部的事叫她实在担忧,生怕裴承允也被请去了刑部,就算他们还有后手,她也不愿眼睁睁看着儿子就这样被毁了清名。

翌日她起身后头一件事就是问寇丞如何。

惜夏一边为她梳妆,一边回道:“寇大人至今还未出刑部,刑部倒是没再传出什么话来,倒是外头流言已经满天飞,都道他当初也是买了考题才得中的,还有不少御史说要严查他连中‘六元’的经过……这是怀疑寇大人这一路都是买上来的呢。”

毕竟寇夫人是陇西富商之女,在京城这地界,也是初来乍到就能拿出银钱一举买两座宅子的大手笔。

支持寇丞一路买上来的银钱可不缺。

赵瑾动作一顿:“除了寇丞,卢驸马和允哥儿呢?”

惜夏没有什么安慰她的意思,说得十分直白:“卢驸马是承恩公的外孙女婿,三公子又是咱们侯府出来的,在外头人看来,他们二人比寇大人更可疑,估摸着今日早朝就要有人弹劾他们了。”

赵瑾眉头皱得死紧。

快速梳妆完毕,她踱步出了里间。

丝雨安慰道:“殿试可是皇上亲自把关的,更一一考过他们学问,一甲三元是否真才实学,没有人会比皇上更清楚,外头那群人没脑子,夫人不必与他们一般见识。”

是啊,若一甲三元都是作弊而来,那大齐可就真要沦为笑话了。

可建文帝清楚是清楚,却耐不住有人将这三人科举舞弊的证据往他跟前送,他们有真才实学是不假,可这一届买考题那几个举子没有真才实学么?

不见得。

只是为了更保险罢了,谁也不敢说有才华有能耐就不能买考题了。

这大抵是外头多数人的想法。

或许也是建文帝心里的疑问。

赵瑾知道他对裴西岭十分信任,但在承恩公已经被“定罪”的前提下,难保他心里也会对裴西岭犯嘀咕,生了疑心。

关于科举舞弊一案日日都有新进展,刑部也忙的脚不沾地,查到的证据却越来越对平阳侯府不利。

好在这时金宵那边终于传出了好消息。

——屈三终于动手了,也很快有了进展。

他是亲自来禀报的:“屈三公子自幼长于屈家,对屈家再了解不过,加之他谨慎细心,很快就找到了近半年来的账本。”

赵瑾点点头:“但是?”

“夫人聪慧。”金宵笑了笑,“只是这近半年来的账本算得详细,倒足够扳倒屈学士,可若现下便揭发,也仅仅是扳倒一个屈学士,不如物尽其用。”

赵瑾眉梢微挑。

这屈三果然是个精明的,现在扳倒了屈学士,难保二皇子盛怒之下反手弄死他这个叛徒,不如顺带着将二皇子也摁下去,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她也没拒绝,毕竟本来就是这个打算,只问道:“需要我怎么做?”

见她爽快,金宵也直白道:“屈学士狡猾多疑,昨夜他找到账本之际便被察觉,情急之下只来得及带这半年的账本离开,现下屈府已然闭府戒严,正在逐一搜查,这账本还是他叫心腹钻了荒院狗洞送出来给属下的,但也带了口信出来,据他对屈学士的了解,有几处可疑地方或许藏着二皇子的把柄,再不济也能得更多贩卖私盐的罪证,但他人手与时间都紧张,也打草惊蛇了一回,屈府戒备更甚,他一时难以下手。”

赵瑾也明白了:“需要我给屈府找点事,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正是。”

“可以。”赵瑾很快点头,“我会安排,你专心盯着屈三便好。”

“是。”

看着金宵下去,赵瑾对惜夏道:“将屈学士与图尔的往来信件交给御史中丞,屈夫人早年争宠,曾弄死多条人命,屈良强抢民女,贪污受贿,屈家次子三子买官卖官……”

她将屈家按人头数了过去,个个都不清白,当然她也没能耐查到这么多把柄,不过栽赃陷害么,屈学士业务熟练得很,以彼之道还之彼身也不错。

她又不是真要靠这点东西扳倒屈家,甚至连证据都不需要准备得有多逼真,制造出两三日的动静,叫那群人无暇分身顾及府里就成。

惜夏也很快点头,一时间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赵瑾想了想,又道:“叫蒋令妤也别闲着,上屈府门口哭去……顺天府门口也成,就告屈二始乱终弃,必要时给屈学士勾结图尔刺杀皇子一案做个证人。”

“是。”惜夏应声后就匆匆下去。

屈家人多,饶是她也不得不赶紧忙起来。

赵瑾翻了翻手边金宵送来的账本,里头详细是详细,却只有屈学士与底下一些官员的勾结分赃以及贩卖私盐的来源与去向,全然不见二皇子牵扯其中,也难怪屈三不甘心了。

不过这贩卖私盐可真挣钱,她自认如今身家已经算大齐排得上名号的,寻常数目已经打动不了她,可看到账本上那些数字还是不由咂舌。

利益熏人心啊。

惜夏很快就行动起来了,信件是他们早就准备好的,还没来得及放出去,现在用倒是现成的。

得了证据的御史中丞都来不及用午膳,顶着大太阳就赶忙进宫面圣去了。

与此同时,大理寺也上门要调查屈夫人——这证据倒不是赵瑾作假,画堂南畔送出来的消息,这位还真不清白,物证充足,而人证也不急,大理寺审上几回应当就有结果了。

紧接着屈良也被上门调查。

因为惜夏要准备“证据”的关系,其余人现在还没被安排上,不过谣言已经透出去了,眼下屈府人人自危,应接不暇。

由于几个能做主的进宫的进宫,上大理寺的伤大理寺,屈府虽不至于一团乱,但的确松懈了许多,以屈三的本事足够应对了。

不知是不是好事成双还是坏运连连,就在屈府与平阳侯府各自占据京城流言半边天时,御史台提议先行定罪承恩公,以平天下举子之怨。

而韩文彦又一回敲响了登闻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