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都市青春>逍遥小仙农> 第174章一周的进度

第174章一周的进度


第174章</p>

转眼,过去一周。</p>

桃源村最近车来车往。</p>

在前天,他已经停止收购野生小龙虾。</p>

主要是附近山沟野生小龙虾都抓的差不多了。</p>

抓它们的村民渐渐少了。</p>

叶小凡鱼塘小龙虾养殖数量和速度,微微超过了供应所需。</p>

在这大半个月来,但凡勤奋的村民,都赚了不下4000元。</p>

桃花溪北边。</p>

此时村民聚集,水塘进度过半。</p>

按计划,塘埂纵横,将一百亩的地划分为大大小小十二块,大小不一。</p>

抛开这些塘梗占用的面积,鱼塘实际养殖面积只有九十五六亩差不多。,</p>

村民这会儿,三五成群,都站塘埂上,笑容灿烂。</p>

这些可是他们一周来的成果。</p>

当然,最大功劳,是那四台勾机日夜兼工。</p>

才能在一周时间内,挖好鱼塘。</p>

“大概两三天,就可以把剩下的几个水塘搞定。”村民老赵说道。</p>

“是啊,一天120元,还包伙食,啧,真希望能一直做下去。”一旁酒糟鼻老汉叹了口气。</p>

“你这家伙……这点钱就舍不得了?早点弄好,就可以开始投入使用了。你这话让村长听到,非得抽你不可!”</p>

<a href=http://m.xiaoshuting.info id=wzsy>xiaoshuting.info</a></p>

“哎呀,我意思是说,伙食太好,我都离不开江大妹子的饭菜了。”</p>

“说的也是,有空找机会去铁柱家蹭饭去。”</p>

“算我一个。”</p>

“……”</p>

村民们或不舍每天送来的美味饭菜,或不舍这份工作。</p>

开垦水塘工作量,对他们不算什么,但乡下可没有这种稳定的工作。不</p>

路边,叶小凡和村长、书记他们站在一块。</p>

两只狗子,在水塘跳上跳下。</p>

“小凡,等弄完防水措施,鱼塘就可以投入使用了,咱们还是养小龙虾吗?”</p>

老村长期待地询问。</p>

这段时间,家家户户,谁不知道叶小凡靠有稳定的小龙虾出售渠道。</p>

其他人都向叶小凡投去好奇目光。</p>

尽管之前是说要成立小龙虾养殖合作社的。</p>

但之后合作社名字和小龙虾无关。</p>

大家或多或少都问过这件事情。</p>

但叶小凡没说。</p>

“主养大闸蟹,可能会和青虾、鳜鱼进行套养。”</p>

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p>

在国内有七八百亿的市场规模。</p>

叶小凡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才决定下来的。</p>

老村长等人凑了过来,神色复杂,“大闸蟹啊……南县附近,没听说有人养殖它啊。”</p>

林书记沉思了下,“前些年,隔壁村好像有人弄这个,后来赔钱了。”</p>

“要不然,还是小龙虾吧?稳妥一些。”</p>

“……”</p>

一个个七嘴八舌。</p>

这些天都在憋着,现在知道了叶小凡的想法,下意识都想要提建议。</p>

即便他们大多甚至连水产养殖经验都没有。</p>

叶小凡一副认真倾听的模样。</p>

耐心等待他们说完。</p>

“楚江对小龙虾需求量有限。我跟人签了合同,不会将出售给楚江其他商家。</p>

“除非我跑其他城市,找新的客户。</p>

“养大闸蟹的话,尝试新市场嘛,我有信心会比小龙虾赚的更多。</p>

“我也会请专家过来指导一下养殖。如何养殖上,大家不用太多担心。</p>

“……”</p>

叶小凡简单说了一下。</p>

见部分人还在喋喋不休。</p>

他也没搭理。</p>

都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p>

但显然不适合眼下情况。</p>

老村长笑着点点头,打圆场,“大家也别添乱,你们能保证自己的建议靠谱?</p>

“意见不统一,容易混乱,不利于团结。</p>

“合作社成立之初,我们几个干部就说过了,要以小凡为主。</p>

“大家齐心协力,小凡怎么说,我们怎么做!”</p>

当即有人应和,“对对对,我们要真有赚钱头脑,还能穷这么多年吗?不要添乱。”</p>

“那就养大闸蟹,虽然我没搞过水产养殖,但可以学。”</p>

“……”</p>

十多人反应过来,连忙表示同意。</p>

大闸蟹养殖的消息,也在村子里传开。</p>

这件事就这么敲定了。</p>

当天中午,就有县城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来到桃源村。</p>

叶小凡带了十多个头脑灵活的社员去迎接。</p>

还有二三十个比较闲的村民,跟着凑热闹。</p>

专家去还未通水的池塘绕了一圈。</p>

“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已经错过了投放蟹苗和基础准备的好时机了。</p>

“当然,今年搞好前期准备也行,积攒一些经验。</p>

“俗话说蟹靠水养,水靠人养。</p>

“中华绒螯蟹喜静,池塘氧气要充足,池塘面积10-30亩左右。</p>

“你们这的水质不错,但池塘坡比不标准,坡比1:5,底泥10-15厘米,水深1.5-2.0米。</p>

“塘埂内侧要用加厚塑料薄膜进行围拦,薄膜埋入土内0.1米。</p>

“还需要种植一些水草,中后期水草覆盖率要在60%以上。</p>

“……”</p>

专家讲述得十分仔细,十分欣赏桃源村村民养殖大闸蟹的热情。</p>

其中有几个脑子活泛的青年,认真记录着专家讲述的要点。</p>

叶小凡倒是不太在意什么错过投放时节,灵雨能很大消除隐患。</p>

他主要关注一些年轻社员的表现。</p>

合作社靠他一人肯定不行,还需要一些精英骨干。</p>

他请专家对六七名社员进行两天的培训。</p>

同时也按照专家所讲,准备对池塘进行前期改造,进出水口安装网片、栽培水草等措施。</p>

……</p>

除了池塘修建得差不多外。</p>

北山、果园的路完工得更早。</p>

每条土路都重新铺平,且覆盖一层碎石,路况好了许多。</p>

村里的小孩,现在都喜欢往这边跑。</p>

养鸡场老母鸡增加到了9000只,以及40000多只鸡鸭苗。</p>

在灵雨饲料的滋润下,鸡鸭苗成长速度很快,都很健康。</p>

十多只大鹅混在其中。</p>

包括谭云、王春芳和陈大爷外,养鸡场正式员工又增加3人。</p>

临时工20人。</p>

捡鸡蛋、包装鸡蛋,很简单,但工作量大。</p>

老母鸡太能生蛋,以至于后来叶小凡都得放缓灵雨喂养的速度。</p>

规模化养殖,肯定得有自动化机械设备配合。</p>

光靠村民的话,耗时耗力。</p>

所以叶小凡这两天,则在网上挑选着自动化鸡蛋装托机,已经订购了一套设备。</p>

过段时间就会送到,大概那时候简易厂房也修建好了。</p>

处理完这些琐事,回到村子,已经是傍晚。</p>

黄鼠狼六兄弟饭点准时回来,跟在叶小凡的屁股后面。</p>

小黄跟人似的,站立行走。</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