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巾最擅长的就是掀起舆论风潮。</p>
简单说就是把事情搞大,用悠悠之口一起来反对,一起来骂。</p>
再有的话,就是文臣们开始怠政,也就是从上到下不好好做事干活。</p>
但凡是要点脸面的,担心怠政会导致混乱的皇帝,都会在这一套连招之下选择屈服。</p>
因为后劲严重,会影响到国家根基。</p>
只是,李云泽不在此列。</p>
一方面是因为他不要脸面,随便说什么骂什么他都不在乎。</p>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很清楚,到了这个时代,大明的读书人多的是。</p>
谁敢闹,他就敢处置谁。</p>
想怠政可以,直接滚蛋换人。</p>
什么德行能力,什么按资排辈的在他这儿都没用,直接提拔就用,用不好再换。</p>
大明这里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可想出仕的读书人到处都是。</p>
锦衣卫无情驱散了伏阙上书的太学生,还抓获了其中蹦跶的最为欢畅的数百人。</p>
这些人之中不乏上舍的天之骄子,通过考试就能直接授官的那种。</p>
所有人都一样,直接当街剥去了儒服,带着去锦衣卫严格审问,之后除去学籍彻底失去了读书多年混来的一切。</p>
或许等到成为白身回到家中的时候,他们才会好生的想一想,自己为何会如此头脑发热。</p>
至于说幕后主使什么的,也只是追到了国子监祭酒等几位太学教授。</p>
他们的名号冠冕堂皇,维护先贤的圣言圣德。年轻的学子们从小学的就是圣人们的圣言圣德,自然是一呼百应。</p>
说到底,还是拼音简体字与新教材闹出来的事儿。</p>
因为李云泽用这些教授全天下的孩童,是动了读书人的根基。</p>
国子监祭酒与诸位学士被下了诏狱,之后再多的话就没了。</p>
虽然知道后面肯定还有人,可没办法找出来。</p>
当李云泽展现出自己残酷一面的时候,文官们很快又偃旗息鼓。</p>
除了民间还在议论纷纷之外,却是再无大规模的动静。</p>
李云泽在等,等到大规模义务教育出来的人出头之后,就是彻底取代这些传统大头巾之时。</p>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大明各处的皇家学院越开越多。</p>
许多彻底失去了入仕机会的读书人,也在生活的压力之下,不得不接受培训然后去往各处做教书先生。</p>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
www.yeguoyuedu.com 安装最新版。】</p>
虽然没有黄金屋和颜如玉,可最起码衣食无忧,也算是条出路。</p>
各种困难与阻力自然不必多说,只不过李云泽是个狠人,前方执行推动此事的于谦,又是个能做事的,这件事情自然而然的会不断推动下去。</p>
等到接受过义务教育的孩童们逐渐成长起来,科举与旧文人,必当被彻底扫入历史的垃圾堆里去。</p>
鞑靼被灭之后,瓦剌开始崛起,他们忙于整合草原上的力量,暂时也没时间和精力南下骚扰大明。</p>
甚至也先还拍来使者表示臣服,想要个王爵做做,能够用更好的名义整顿草原。</p>
李云泽的回应,是割掉了使者的耳朵再赶走。</p>
给也先的回应也只有一个字。</p>
‘滚!’</p>
和亲送妹子,称臣送岁币,给这个封王给那个封王什么的,都是李云泽所深恶痛绝之事。</p>
想要王位?</p>
可以啊,有本事来打,你要是能灭了我,别说是王位了,皇位都给你。</p>
与喜欢内残外忍的天可汗们不同,李云泽向来都是反着来。</p>
奴儿干都司那儿,自从樊忠彻底扫平此地之后,大规模的开发就此开始。</p>
来自各处部落,来自倭国,来自朝鲜的劳动力开始大规模的开垦,主要种植大豆,兼着种植其他主粮。</p>
这里的土地极为肥沃,再加上有李云泽供应的种子,第一年收获的时候就放了个大卫星出来。</p>
超高的亩产量,甚至让负责此事的蹇义直接跳了起来,连声高呼辽地乃天赐之土。</p>
李云泽对此倒是没有太过于兴奋。</p>
因为他很清楚,他从现代世界弄来的种子,是会逐渐退化的。</p>
所以每隔几年,他就得再度供应种子。</p>
当然了,好处肯定是有的。</p>
大量的油脂通过海船,运送到了皇明各处,极大的增强了百姓们的油脂摄取量。</p>
尤其是那些免费读书的孩童们,皇家书院供应午餐,每天都能吃上一顿带油饭。</p>
至于说各处皇家书院的教书先生们,乘机中饱私囊,又或者是变相索要束脩什么的,古往今来都一样屡禁不止。</p>
李云泽能做的,就是不断明察暗访,然后直接处置。</p>
他唯一不能忍受的,就是教书先生们课堂上不讲课,却是在放课之后私自开设补习捞钱教授。</p>
对于这种,一旦抓到了就是直接拖到当地最热闹的地方,明正典刑。</p>
大豆带来的可不仅仅只是油脂,还有数量更多的豆饼豆料。</p>
这种东西与包米一样,都是喂养牲口的绝佳粮食。</p>
肉眼可见的,大明各处的牲畜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之中。</p>
东面的话,倭国那儿在大明各种撺掇与大量军资的出售供应之下,已然是打出了狗脑子。</p>
能力上完全不如足利义满的大将军足利义持,已然是焦头烂额失去了对各地的掌控。</p>
各处地方互相征伐,杀伤无数。</p>
每一路的大名都在疯狂抓捕人丁,不仅仅是扩充自己的实力,更是用来去和明人交换急需的物资。</p>
这些人丁不是被消耗在各处矿山之中,就是被送去辽地做开垦田野的农奴。</p>
倭国的战国时代,比其历史上来的更早,也是更加的惨烈。</p>
李云泽估摸着,最多最多十年之后,倭国的人口就会下降到一个极为危险的数字,尤其是至关重要的青壮年壮丁,会稀少到完全不足以阻挡明军登陆的程度。</p>
到了那个时候,自然也就是收获果实的时候。</p>
准备许久的郑和,已经率领规模最为庞大的无敌舰队出航了。</p>
这次不但规模上极为惊人,远超之前六次下西洋。</p>
而且还带上了诸多先进的测量仪器,大量应对航海症状以及各处病症的药品,甚至还有两台可以实时进行联络的电台。</p>
船队一路南下,目标非常明确,直奔苏尹士而去。</p>
在南方,沐家与已然因平定安南战功升任平南郡王的张辅一起,正在横扫中南半岛。</p>
这里到处都是密林,虽然作战困难,可作战目标却是极为明确,只要控制住人口稠密的地区即可,其他那些地形复杂的地方压根不用去。</p>
整个大明的国力蒸蒸日上,到处传来的都是好消息。</p>
而这个时候,李云泽却是找上了汉王朱高煦。</p>
“二叔,近来可好?”</p>
面对李云泽的寒暄,意志明显有些消沉的朱高煦,板着脸回应“整天吃了睡,睡了吃的,好的很。”</p>
朱高煦从未放下过自己的野心,可惜他这个大侄子实在是太过于能干了。</p>
他整天在府里东想西想的,却怎么都想不出一个能够顺利抢走皇位的办法来。</p>
结果,只能是吃了睡,睡了吃。</p>
看着往日里追随朱棣横行天下的汉王,此时居然连小肚腩都出来了,李云泽也是暗自叹气。</p>
朱高煦也算是有帝王之姿,比起后面的明皇强的多。</p>
只可惜优秀的人才都集中在了一块,反倒是没了施展的余地。</p>
“二叔。”想到这里,李云泽诚恳而言“当年老爷子曾经亲口对二叔说的事情,可还记得?”</p>
心不在焉的朱高煦,一时之间恍忽。</p>
老头子给他说过太多的话,哪里能够记得是哪句。</p>
眼见于此,李云泽好心提醒“就是那句‘世子多病,汝当勉之’。”</p>
回过神来的朱高煦,当即勃然大怒。</p>
他一拍桌子干脆起身“要杀就杀,不必如此羞辱!”</p>
当年被老头子骗的跟个傻子似的,现在想想就心疼的难受。</p>
他不怕死,这个大侄子若是想要除掉隐患,只管动手就是。</p>
“二叔为何动怒?”李云泽也不生气,笑呵呵的表态“老爷子也没说错吧。”</p>
朱高煦神色复杂的看着他。</p>
当年朱棣的确是动过易储的念头,可惜后来有了好圣孙。</p>
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p>
“你究竟要作甚?”</p>
心情不好的朱高煦,不愿意跟李云泽兜圈子,干脆直言“有什么事情直接说。”</p>
他看出来了,李云泽并没有要干掉他的意思。</p>
“朝中大臣都说我与老爷子像。”李云泽颔首点头“我是靠着老爷子的遗泽上位的,自然要为老爷子的身后名着想。既然老爷子曾经应承过让二叔上位,我自然是要做到。”</p>
这话说的朱高煦目瞪口呆“你要退位?”</p>
他是真不敢相信,或者说李云泽这是傻了?</p>
可就算是李云泽傻了,别人也不可能都跟着傻了。这事儿根本就是不可能的。</p>
“二叔。”</p>
笑吟吟的李云泽上前,将朱高煦按在了椅子上坐下“为何眼光如此短浅,为何一直盯着大明?想做皇帝,可以去海外为天子啊。”</p>
话说到了这里,朱高煦才算是彻底明白过来。</p>
他不屑嗤笑“还不是想把我给发配出去。怎么,是去倭国还是去琉球?”</p>
“这些地方不行。”</p>
李云泽诚恳以对“这些都是大明的直属土地。”</p>
“那去哪儿?随便找个海岛让我饿死在岛上?”</p>
李云泽挥挥手,内监们就抬着一份诺大的地图走了进来。</p>
他伸出手在广袤的大洋上画着,一路画到了极东之地。</p>
“大洋万里之外,有一面积远超皇明的大陆。二叔可至此处成就帝王基业。”</p>
手指在那边画了个大圈,李云泽说出了这儿的地名。</p>
“此地名唤阿美利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