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都市青春>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 第148章 受家暴的女病人,第一次内镜手术

第148章 受家暴的女病人,第一次内镜手术


“还没开始呢!”</p>

邹医生与唐莉异口同声的回答。</p>

主治医生查房通常是七点四十以后进行。不过并非固定,可以根据主治医师本人的作息灵活安排。</p>

原则上每天早上需要查房一次。</p>

因为晚上仅有值班医生处理。</p>

一方面人手不够,另一方面值班医生往往级别低,经验和水平都有所欠缺。</p>

这会导致一些病人的突发险情没有处理到位的情况发生。</p>

主治医师在早上查房时,就可以查漏补缺,避免风险扩大。</p>

“嗯,那你们抓紧时间查房。上午八点半准时开始第一台手术。中途可能不休息,一口气把今天的两台手术全部做完。下午四点我要带三位研究生做科研实验,到时候就只能由你们盯着了。”</p>

各科室的教授,很多都有教学任务。</p>

或者只是在医院兼职。</p>

他们除了自己带课题,搞科研,还要去学校上课。</p>

会非常繁忙。</p>

……</p>

两位主治医师查房时分开行动。</p>

周灿跟着唐莉、一位住院医、三位研究生一起查房。</p>

邹医生则是带着两位资历较老的住院医去查他负责的床位。</p>

神外的所有床位都有医生负责。很多实习生一个人只需盯两到三张床位。规培生普遍盯五张床位左右。专门管床的住院医生盯十到十五张床位。</p>

主治医生盯的床位会更多,一个人可能需要负责25-30张床位左右。</p>

必须解释一下,这些人盯的床位都是重合的。</p>

比如周灿盯21——25床,江小花盯26——31床。</p>

两人的上级医生程刚负责的床位是21——31床。</p>

这里就能发现,下级医生盯着的床位,上级医生还需要再盯一遍。</p>

只是随着医生级别提高,负责的床位数量也越来越多。</p>

到得温主任这等级别,往往需要负责整个小组的所有病人。</p>

主任级别,一星期查一次房。有些出院快的病人,有可能见不到主任医师查房。</p>

“周医生,咱们组内的病人床位数并不是固定的。你刚来,可能并不清楚。”</p>

唐莉一边往前走,一边提点着周灿。</p>

都说女人的第六感很厉害。</p>

可能还真是这样。</p>

唐莉肯定觉得周灿将来前途无量,才会不惜放低身段与他交好。</p>

“咱们小组一共有两位主治医师,我与邹医生。通常情况下,我查组内的普通病床,邹医生的资历比我老,经验更丰富,他查ICU病房。”</p>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www.yeguoyuedu.com 安卓苹果均可。】</p>

组内的主治医师查房进行明确分工,有利于责任到人。</p>

而且可以根据医生的个人能力和水平,更好的服务病人。</p>

邹医生的年龄要比唐莉大上五岁左右。</p>

经验肯定也要更丰富。</p>

ICU病房的病人都是危重病人。</p>

资历老的医生查ICU病房会更稳妥。</p>

“唐医生早呀!”</p>

程刚早早的等在自己管辖的病区了。</p>

见到唐莉带人走到近前,他立刻微笑着打招呼。</p>

“早!”</p>

唐莉对他显得相当高冷,只是随意回应了一声,便开始查看负责的病人。</p>

程刚看着跟在唐莉身后的周灿,不禁心情复杂。</p>

能够看得出来,周灿调到温主任那一组后,待遇相当优厚。</p>

这小子真是撞了大运,我咋就没这么好的运气呢?</p>

程刚着实羡慕得紧。</p>

“周医生,这位病人今天下午做手术。由邹医生主刀,她的颅骨骨折,并且陷进去颇深。不过好在没有伤及大脑。”</p>

唐莉主动向周灿重点介绍今天即将手术的病人。</p>

目的是让周灿提前做到心中有数。</p>

周灿发现这位受伤的女子三十多岁,脸上、手上有着多处青肿和淤紫。</p>

到底是怎么受的伤?</p>

感觉像是被家暴殴打成这样。</p>

她的头部伤口已经包扎了纱布。护士应该会在术前两小时过来给她剃掉头发,对手术部位净皮处理。并且量血压之类的基本体征测量。</p>

“您这是怎么受伤的?”</p>

周灿禁不住问道。</p>

“就是不小心摔伤了。”</p>

女的目光有些闪躲。</p>

“这次摔伤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哦,因为根据检查结果来看,再下去一点点,就有可能导致脑组织严重受伤。最轻都是瘫痪、智力障碍,严重一点的话,可能直接就没命了。”</p>

周灿也不点破,只是告诉她可能产生的后果。</p>

并不可能每次都这么走运。</p>

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p>

一般来说,父母、兄弟不可能下这么狠的手。</p>

极可能是该女子的丈夫所为。</p>

不过周灿实习的时候,就因为管这种烂事,被那女的倒打一耙。所以,他并没有过问太多。</p>

仅仅只是点到即止。</p>

这名女子三十多岁,已经是成年人。只能她自己做出抉择。</p>

查完这名颅骨骨折的女子后,继续查本组负责的其它病人。</p>

一圈查下来,有些病人的情况令人心惊。</p>

不过并没有见到那位今天需要做手术的车祸病人。</p>

估计住在ICU里面保命。</p>

有些伤者的伤情特别严重,暂时达不到手术要求,可能需要在ICU住上一段时间。先保命,再做手术。</p>

还有一种情况,病人的伤势极重,而且病情复杂。</p>

医生为了稳妥起见,需要经过多科室共同会诊。讨论后再制定手术方桉。</p>

查完房,唐莉开了一些新的医嘱。又对一些病人的用药予以调整。</p>

处理完毕,这才带着周灿等人进手术室。</p>

此刻,病人已经被抬上了手术台。</p>

麻醉医正在小心翼翼的给病人做着检查。</p>

邹医生则是带着两位住院医在旁边看着。</p>

“你们的速度挺麻熘嘛!”</p>

唐莉笑着道。</p>

“ICU就那么几位病人,查完后,我们三人就直接把病人拉来手术室了。”</p>

邹医生耸耸肩。</p>

ICU总共才二十张床位,分到他们这一组的危重病人应该没几位。</p>

再加上ICU一直有专门的主治医师值班,查房相对来说就是走个流程。</p>

周灿看向手术台上的病人,只见此人的身上到处插着管子,还能看到干涸的血迹。</p>

受伤最重的部位应该是头部。</p>

病人目前处于昏迷状态。</p>

这时,温主任也终于赶到。</p>

“病人的情况还好吧?估计这台开颅手术至少需要四到八小时,他能承受住吗?”</p>

温主任这话显然是在询问麻醉医生。</p>

“情况还算比较理想。他的手术耐受力,我的评级比较低。不过颅内血肿不清除,他的命很可能保不住。所以,尽快手术治疗,我个人认为还是很有意义的。”</p>

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到现在一直没有苏醒。</p>

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p>

ICU只能给予一些基本的生命支撑,并不意味着可以一直保命。</p>

图雅医院的ICU病房,经常有病人死亡。</p>

而且多的时候,一天死掉三四人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p>

当然,有的死亡是因为家属坚持要拔管子。</p>

毕竟ICU一天的费用实在太高了。</p>

如果是年纪比较大的老人,或者希望渺茫的病人,花掉太多的钱抢救,家属可能觉得人财两失不值得。于是会要求医院拔管。</p>

“准备开颅做血肿清除吧!”</p>

温主任发话了。</p>

这位车祸病人的检查报告表明此人有严重的颅内血肿。说明颅内出血相当严重。</p>

开颅止血、清除血肿是非常积极的治疗办法。</p>

病人非常年轻,只有二十多岁。</p>

听说是在深夜与人飙车,发生惨烈车祸,这才身受重身。</p>

周灿看过病人的片子,情况很不乐观。</p>

因为此人出现的是幕下出血。</p>

通常来说,幕上出血30ml以上就需要手术。幕下出血只要超过10ml就符合手术指标了。</p>

病人全麻后,温主任选定开颅位置,切开病人的头皮层,露出头骨后,直接上电锯。</p>

刚开始切颅骨没多久,麻醉医慌忙喊停。</p>

“温主任,病人的生命体征正在急速下降。再坚持开颅,我怕他会下不了手术台。”</p>

病人的血压、呼吸、体温、心率、血氧指数都在快速下降。</p>

这是非常可怕的征兆。</p>

开颅时,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病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p>

此时的病人就像风中的残烛。</p>

刮过的风稍微大一点,生命之火就熄灭了。</p>

温主任面沉如水。</p>

神外科室的危重病人是真心不好救,失手的情况不但有,而且还挺多。</p>

医生做手术,都会尽最大可能降低死亡率。</p>

因为这关系着多项考核,以及个人声誉。</p>

试想,某位主任医生做一百台手术,死掉七八个人。谁还敢让这位医生动刀子?</p>

尽管医院知道那些死掉的病人都是极危重病人。</p>

但是考核时,这种高死率仍然会被副院长,甚至是院长在大会上亲自点名批评。给出警告,或者降低手术权限,都有可能。</p>

过高的抢救死亡率不但对医生本人及所在的小组有严重影响,而且对医院的综合考评也有影响。</p>

“看来病人的病情比我想像的更严重啊!这事可就有些难办了!”</p>

温主任盯着生命监测仪屏幕上各项迅速下滑的生命指征,心中发憷。</p>

哪怕现在停止手术,病人转回ICU,同样很难熬过去。</p>

“颅内血肿必须清除,不然他挺不过去。传统手术对病人的伤害确实很大。术前,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准备了第二套手术方桉。”</p>

温主任竟然做好了两手准备。</p>

怪不得临危不乱,当病人出现险情时,仍能如此镇定。</p>

“钻孔做内镜手术吧!这应该是唯一能救他的办法了!”</p>

内镜手术只需在头颅上钻一个小孔,创口小,对病人的伤害也很小。</p>

只是与传统手术相比,内镜手术的操作难度极高。</p>

图雅的神经外科其实非常缺乏这方面的人才。</p>

温主任的高等手术天赋很一般,这也是他优先考虑传统开颅手术的主要原因。</p>

传统手术追求的是手术大视野。</p>

整个手术过程简单、直接。</p>

内镜手术则是非常考验一位医生的操纵技术。</p>

“内镜手术……非咱们强项,病人是幕下出血,手术难度极高,会不会……”唐莉欲言又止。</p>

别说是她,就连邹医生也是一脸担忧,眉宇间满是愁容。</p>

“不擅长也没办法啊!实在不行,到时候只能向妇产科的张主任求援了。咱们医院的主任医师里面,就数她的微创做得好。”</p>

温主任已经想好了后路。</p>

向其它科室求援,这是各科室遇到危重病例、疑难病例时的常规做法。</p>

这次直接给病人的颅骨钻孔,破开骨瓣,钻出一个1cm大小的创口。然后在硬脑膜上切开一个十字切口。</p>

整个过程,温主任都是小心翼翼。</p>

即便病人的生命体征一降再降,仍然不敢停。</p>

这时候必须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的生命。</p>

好在他的手术经验丰富,根据CT图片,定位血肿的部位还算精准。</p>

接下来就是进行最关键的操作了。</p>

需要将将6~8mm直径的硬内镜导入脑内血肿中心。</p>

这非常考验主刀的操作技术。</p>

因为脑内全都是重要组织,稍有失误,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p>

温主任小心翼翼的操作着内镜往里探索。</p>

只是进入血肿中心时,他遇到了困难。</p>

附近就是脑干区域,带给他极大的心理压力。</p>

汗水不断从他额头渗出,护士帮忙擦汗。</p>

温主任的手却是不受控制的微微颤抖。</p>

在这争分夺秒的关键时刻,每耽搁一秒,病人的死亡风险就会提升许多。</p>

越是这样,温主任的压力越大。</p>

别说是他这位主刀,就连旁边的唐莉、邹医生,包括几个住院医,都是悬着一颗心。摒住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出。</p>

“温主任,让我试试行吗?我应该有八成以上的把握。”</p>

周灿在这个时候,没有选择坐视。</p>

积极请战。</p>

尽管这样的行为在外人看来,会显得有些狂妄和无礼。</p>

“你确定有八成把握?”</p>

温主任停止操作,转头看向他。</p>

“确定!”</p>

周灿的目光坚定,充满自信,而且显得极其沉稳。</p>

“那行吧,你试试!”</p>

温主任也知道周灿在微创方面的操作水平相当高明。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决定冒险让他试试。</p>

他本人则是紧张的站在旁边看着,随时准备制止。</p>

周灿接过内镜的操纵杆,微微调整了一下角度,然后操纵着内镜向更深处探入。</p>

整个操作过程非常稳。</p>

而且十分精准。</p>

长时间的练习置入术,给了他很大的帮助。</p>

“好了!成功抵达血肿区,现在是否将积血抽出?”</p>

周灿询问道。</p>

他的话音刚落,手术室内的医生,护士们全都是大松一口气。喜悦的笑容出现在众人脸上。</p>

最难的一关终于闯过去了。</p>

“抽吧!”</p>

温主任应该是最激动的那个人了。</p>

看向周灿的目光,就像在看着一块瑰宝。</p>

周灿操纵内镜的导管,进行抽吸。颅腔内的积血被抽了出来。</p>

颅内压减轻后,病人的生命体征迅速好转。</p>

“升了,升了!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都在上升。太好了!”</p>

麻醉医比任何都要更高兴。</p>

及时宣布着这个好消息。</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