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言情女生>激情燃烧的时月> 第048章 算账(1)

第048章 算账(1)

  赵局长听秦源说汽灯也能将布景打出去,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

  骆伟贤一把抓住秦源的手说:“秦源既然说汽灯也能把布景打出去,那我们在戏楼这边准备幕布;你赶紧去制作布景行不行?”

  骆伟贤说着乐滋滋地清清嗓子提高声音道:“晚上道开场戏《三世仇》要是能把布景打出来,一定会王炸!”

  秦源抬头看了看天色,慷慨激昂道:“秦源一定赶开戏前将布景制作出来,骆伯伯就在这边等着吧!”

  骆伟贤看着秦源满意地笑了,脑子里却出现他给他姐英莲购买的那三身六件服装来。

  秦源只有11岁是三年级学生,贩洋柿子挣的钱竟然给他姐英莲买了三身高档衣服,还能给戏班作枪制布景。

  秦源认为给姐姐买的是两身衣服冬秋一身,春夏一身;但实际上是三身:春夏季节长袖衫一身,短袖衫一身;秋冬季节格子呢一身。因此骆伟贤也说成三身。

  说老实话,戏班现在的经济连秦源也不如;秦源能给姐姐买三身衣服,骆家班恐怕就办不到。

  扮演山水狼的女演员牛莹莹一见那套短袖衫便就爱不释手,说晚上演出时要做戏装穿。

  英莲也大方,便将红色短袖装捐给村剧团。

  骆伟贤嘴上没有说啥,心中却不是滋味。

  至于那身格子呢半身大衣,牛莹莹也说晚上出场能用上;因为山水狼出场的季节有夏天也有冬天,冬天出场时穿上格子呢大衣不是正合时宜。

  村剧团混到这等份上还坚持不懈,足见当时人们的精神是多么道亢奋。

  秦源给他姐买了两件衣服被骆家班视为戏服,他心中自然高兴;骆伟贤却是打翻五味瓶,苦甜酸辣涩样样滋味都有。

  骆伟贤是骆家班班主,知道戏班缺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他和连鸽不停地给里面砸可是无底洞还是填不满。

  古会期间唱戏,骆家班连买煤油的钱也拿不出来。

  80后、90后、00后的童鞋们根本就不相信一个剧团还有买不起煤油这样的事,一斤煤油一毛一分钱扔在路上他们恐怕也不会捡,可在1960年代却是一个坎。

  那个年代老百姓手中没钱,机关单位、社会团体账上也没钱。

  人们没钱肚子吃个半饱,但文化熏陶却缺少不了。

  骆家班这样的戏班是公益性演出,剧团所要道经费要有村上拿钱;村上也是穷的精当响根本就没有钱支助村剧团。

  村剧团只有两条出路,一个是解散;一个是自筹经费。

  骆伟贤是老戏骨不可能把父辈创立道戏班解散,一直是自筹经费发展;好在演员每天能挣10工,这是大队对村剧团的最大支持。

  骆伟贤为啥积极筹备要参加全县道现代戏调演,倘若能拿到一等奖会有5000元道奖金。

  而如果能代表凌峰县去西安参加演出,最少能拿两万元道奖金;多者则有五万。

  为了筹集过会期间演出汽灯烧煤油道钱,骆伟贤不得不上城壕窖画老虎、写鸟鸟字。

  骆伟贤还真走了狗屎运,尽管画的老虎无人问津;但鸟鸟字买了50元。

  是一个看似收藏的人掏钱买去的,骆伟贤也不知道自己的鸟鸟字是甲骨文道延续价值高得离奇。

  买煤油的钱凑齐了,秦源提出制作布景需要幕布;骆伟贤自然是码了手指头,不得不将几位兄长和戏班各部门道头头喊来一起想办法。

  大哥长贤明智壮义,拿出卖猪的钱解决了幕布问题;骆伟贤卸了一层愁毛。

  秦源前面说制作驳壳枪骆伟贤有点不大相信,才让骆家全赶去万家村借枪补救。

  哪想到万家村和秦骆寨撞车,骆家全头脑活络去了县剧团竟把赵局长请来了。

  赵局长什么身份骆伟贤心中明白,他已经在心中琢磨古会五天六晚上道大戏唱完后;如何让骆家班去凌风县和西安参加演出。

  如果骆家班去凌风县和西安参加演出成功,拿到五六万元;那时候便将鸟枪换炮。

  问题是去凌峰县和西安之前,戏班还得增加一些设备;这将又是一层愁毛……

  骆伟贤正在遐想,秦源一旁说话了:“师傅!制作布景得改造一只汽灯,你看……”

  “改改改……”骆伟贤郑重其事地说:“骆家班啥都缺就是不缺汽灯,利利,给秦源提两盏汽灯过来!”

  骆伟贤喊了一声张利利,看向秦源道:“给你两盏汽灯任意改,只要把布景弄出来损坏了也没有什么!”

  张利利提着两盏汽灯走过来,放在地上拿出汽筒子“噗嗤——噗嗤”打了几下汽给秦源演示了启动的方法和步骤。

  骆伟贤说了声:“秦源,要不让利利配合你一哈?”

  “不用不用,师傅!”秦源摇摇手道:“秦源要找一个十分僻静的地方边思考边制作,旁边有人只能是个累赘;会干扰我的事情……”

  秦源拒绝骆团长给他派人帮忙,手中拎着两盏汽灯走下舞台;见秦锁和秦林在距离戏台不远的地方卖洋柿子;身边围了一大堆人。

  秦源心中一喜,默默说道:“没想到城壕窖还真有卖场,洋柿子一拉过来便被人围了!”

  秦源心中想着大步流星走了过去,见被众人围起来的秦锁忙着给顾客称重;秦林则怀里包个布包在收钱。

  秦源站在旁边没有吭声,只听秦锁秤完一秤喊道:“姨,正好5斤2块钱!”

  “5斤2块钱?这么说秦锁一斤洋柿子卖4毛钱?”秦源心中叽咕着,见秦锁把秤好的洋柿子给前面一个中年女子放在衣服撩撩里。

  衣服撩撩就是将衣服的前摆撩起来作成兜兜形状,把买来的东西装进去。

  那年月人们没有包装的概念,不像二十一世纪到处是朔料袋;倘若在商场购买物品3毛钱买个一个塑料袋能装20斤重的东西。

  1960年代人们买东西要自备盛装道物事,一般是竹篮、拌笼、布兜兜。

  买洋柿子的中年女子显然是出门时没有带盛装的物事,临时看见洋柿子鲜活便就买了几斤;只好用撩撩子撩起来。

  中年女子一手撩好洋柿子,一手从偏襟布衫衣兜掏出2块钱递上去;秦林收了钱说了声:“姨你慢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