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武侠仙侠>大魏读书人> 第二百零六章 朱圣十二册许清宵悟圣道惊天异象

第二百零六章 朱圣十二册许清宵悟圣道惊天异象

  ?京都贡院。</p>

  当看到周任明的文章后,许清宵的神色,微微变了。</p>

  【强国策-尊圣而强,蔑圣则衰】</p>

  这是周任明的文章开头。</p>

  行文洋洋洒洒,文章的内容,大致说的无非就是,国家想要强大起来,必须要有信念,而这个信念,就是圣人。</p>

  朱圣!</p>

  尊重朱圣,人人皆有品德,有仁义道德,这样一来,大魏将会人人向上。</p>

  倘若主考官是朱圣一脉的人,或许看到这篇文章,不管如何也会给个优等评价。</p>

  可主考官是许清宵。</p>

  还是那句话,许清宵并不会去针对某些人,身为主考官,必须要公平。</p>

  许清宵也尊重朱圣。</p>

  可问题是,这种文章,毫无任何营养,文章全篇都是在夸赞儒道有多好,朱圣有多好,朱圣一脉又有多少。</p>

  而且文章内容里里外外都带着一种莫名的讥讽,什么人人不尊圣人国家将会衰败,而一人不尊圣人也,是为道德败坏。</p>

  并且举例子,尊重朱圣的人当官之后对国家做出怎样的贡献。</p>

  而不尊重朱圣的人,当官之后,又损害了国家什么利益。</p>

  文章算不上高明,但也没有指着自己鼻子骂之类的。</p>

  只能说,纯粹就是恶心人的文章。</p>

  当下,将最后一个字看完之后,许清宵提起毛笔,在上面直接评写。</p>

  【劣】</p>

  仅仅只是一个字,代表着许清宵的意思。</p>

  而后,放在一旁,不管不顾。</p>

  科举一共有三堂考试。</p>

  如若出现一个劣,基本上就别想中举了。</p>

  当然如若后面两堂考试,是甲上等的话,可以破格录取。。</p>

  许清宵落笔之后,周任明一直着,他神色平静,似乎也猜到许清宵会做什么。</p>

  也就在此时,一份份试卷呈现上来。</p>

  许清宵有空便一卷卷看,看完之后,基本上都会给予中肯的评价。</p>

  好就是好,不是就是不好。</p>

  甚至又是一个多时辰后,许清宵看到了陈星河的文章。</p>

  对于陈星河的文章,许清宵也有些兴趣。</p>

  他认真观看着。</p>

  【强国策-民富国强】</p>

  这是陈星河的策论,以百姓为开头,整篇文章的内容,也都是围绕百姓,认为大魏想要真正走向强国之路,就必须要让百姓吃饱饭,让百姓生活安康。</p>

  等百姓安康之后,才会有劳动力,生产力,促使大魏更快的发展,走向强国之路。</p>

  陈星河的文章,不说很好,但也不差,说到了点子上,但对于当前的大魏并不适合。</p>

  不过总体来说,还算是不错,许清宵给予了评价。</p>

  乙中等。</p>

  文章评价,甲乙丙丁劣,再细分上中下。</p>

  乙中等不算差,如若能拿三个乙中等的话,中个举没问题,当然若是运气不好,同期都是高材生,那就别想了。</p>

  许清宵很公平,没有因为陈星河是自己师兄,从而加分。</p>…

  是如何,就是如此。</p>

  如此。</p>

  又是两个时辰后。</p>

  科举结束的钟声也随之响起了。</p>

  钟声响起。</p>

  所有考官下去,将众考生的试卷收走了。</p>

  大部分人都显得有些紧张,他们早就写完了,一直在反复观看而已。</p>

  也有一部分人还没有写完,却不敢多说什么,毕竟钟声响起,必须要收起试卷,不允许拖延时间。</p>

  如若抗拒,视为放弃科举。</p>

  “明日卯时,第二堂科举,诸位考生好好回去休息。”</p>

  此时,王新志的声音响起,告知众人明日来参加第二堂考试。</p>

  很待众考生走后。</p>

  众人也开始忙碌的审批这些考卷了。</p>

  这是大魏的科举,主考官可以当场审批,也可以选择收取考卷后,集中审批。</p>

  毕竟文章倘若极好的情况下,会出现各种异象,若是挺不错的,也自然有大儒阅读。</p>

  是夜。</p>

  许清宵坐在贡院内,观看着一份份考卷。</p>

  一直到丑时三刻。</p>

  许清宵将所有考卷全部看完了。</p>

  因为是考卷,自然需要认真去看,并且还要给出一些注释,与其余考官互相交流意见。</p>

  而从这数千份考卷,许清宵愈发觉得于益这个人不简单,同样也知道了一件事情。</p>

  这天下读书人对朱圣的态度了。</p>

  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这一千份考卷,除了个别几个人,基本上所有人在文章当中都多多少少带上圣人。</p>

  对朱圣的崇敬,已经是根深蒂固了。</p>

  读书人崇敬圣人,这不是什么坏事,但许清宵却敏锐地发现。</p>

  这些读书人,不仅仅只是崇尚圣人这么简单,而是将圣人当做了信仰,一种根深蒂固的信仰,在他们眼中圣人超越一切,至高无上。</p>

  从文章的某些内容就可以看出,天下读书人对朱圣已经陷入了一种‘狂热’以及‘信仰’的程度上了。</p>

  细细想来,许清宵也逐渐意识到是什么原因。</p>

  圣人的确高高在上,这是不可置疑的,也是不容置疑的,读书人崇敬圣人,是尊师重道的表现。</p>

  而对于圣人本身来说,他是希望自己的学问,自己的中心思想传播出去,希望每个人都能理解自己的思想,从而建设一个充满浩然正气的世界。</p>

  这是每一代圣人的想法。</p>

  可这也只是圣人的想法。</p>

  但圣人的门徒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因为跟随过圣人,莫名产生一种‘虚荣’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p>

  待圣人逝去之后,他们也会摇身一变,变成圣人在世间的代言人。</p>

  而为了稳固权力,为了继续成为圣人的代言人,所以他们不断给后世人洗脑,给后世读书人洗脑。</p>

  从小到大就灌输‘圣人至高’的思想,圣人的每一句话,你都要牢牢记住,圣人每一本书,你也要牢牢记住。</p>

  而为了让读书人乖乖听话,就需要朝廷辅助,科举就成为了稳固地位的最大竞争了。</p>…

  不管读书人到底是不是真心读书,但你想不想当官?想不想出人头地?想不想过上好日子?</p>

  想的话你就要读书,考科举,而科举内容基本上都是由朱圣一脉把控。</p>

  接下来学什么你心里应当明白了吧?</p>

  这是内部地位稳固,通过科举来限制读书人。</p>

  而外部地位稳固,就是最直接的方法了,划分阶级,打压异类。</p>

  内部依靠的是科举来稳固地位,外部就是划分阶级,怎么划分?很简单,继续烘托朱圣。</p>

  把圣人无限拔高,圣人没死的时候,地位可能还没这么高,但圣人死后,地位无限拔高,一代又一代的灌输。</p>

  朱圣做过那些事情,朱圣说过什么话,然后美化圣人,实际上圣人也有脾气,也有**,只是他们懂得克制,明白道理。</p>

  但随着圣人死后,他们的门徒,开始神话圣人了,圣人没有犯过一点错,圣人曾经为了学习,站在冰天雪地里面如何如何。</p>

  有的是真事,有的是假事,有的甚至朱圣一脉自己都不知道是真是假。</p>

  但只要不断的宣传,不断的神话,一代又一代过去了,谁还会记得是真是假?</p>

  尤其是对方是一位圣人,你敢质疑吗?</p>

  如果你非要质疑也不是不可以,可问题是,你拿什么资格质疑?不说别的,你最起码得有半圣境界吧?</p>

  可倘若真有半圣境界,也不会去质疑,所以形成了一种‘无解’的闭环。</p>

  而神话圣人最大的好处是什么?</p>

  朱圣一脉的地位越拉越高,文人也越来越推崇朱圣一脉,如此一来,其他读书人怎么看?</p>

  谁不想成为宴会上的风云人物?</p>

  而且朱圣一脉更懂得稳固人心,他们聚集在一起,互相帮忙,摆出一副仁爱的样子,团结一致。</p>

  这就如同散户和庄家的道理一样。</p>

  散户如果凝聚成一团,可以轻而易举干翻庄家,可问题是人心不齐,尤其是即便是有人说,要去干庄家,带头冲锋,大部分人还是观望。</p>

  所以被庄家轻而易举碾死。</p>

  而庄家一旦成型了,就是滚雪球的发展。</p>

  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加入了朱圣一脉,只要加入朱圣一脉,地位上就能得到提高。</p>

  以后参加宴会或者是出门在外,来一句吾乃朱圣门徒,有没有逼格?</p>

  如若表现的好,还可以来大魏文宫听一下课,要是会点人情世故,指不定拜师大儒。</p>

  换谁谁扛得住?</p>

  所以朱圣一脉的人,只要将这些事情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等时间发酵。</p>

  五百年的时间,完全够了。</p>

  甚至都已经多余了。</p>

  自然而然,朱圣一脉成为了天下最大的读书人团体。</p>

  他们聚集在一起,推崇朱圣,霸占着各种资源,谁要是侵犯他们的利益,得到的便是天下读书人集体讨伐。</p>

  任何穿越者,稍微看过资本论就明白这个道理了。</p>…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清宵被天下读书人仇视的原因啊。</p>

  不是天下读书人没脑子,被人摆布,而是天下读书人围绕的都是自己利益。</p>

  至于说读书人有浩然正气,按理说应当明辨是非。</p>

  那么反过来一句话,什么叫做是非?</p>

  谁会觉得自己做错了?</p>

  站在大魏文宫的角度上来看,大魏文宫做错了吗?</p>

  许清宵怒怼大儒,虽然严儒的的确确有些做得不对,太过于严法了,可问题是你一个晚辈怒怼长辈,这是对还是错?</p>

  站在许清宵角度,是错的。</p>

  可站在严磊的角度上来看,这件事情他没有什么问题。</p>

  因为没有任何明文规定说了,他不能这样做。</p>

  而许清宵又在一步一步挑战大魏文宫,建立心学,创建新的学派。</p>

  虽然到现在心学都一般般,可问题是,大家都推崇朱圣,你不但不推崇朱圣,不加入我们,而且还搞一个新的东西来?</p>

  你也不看看你是什么货色?</p>

  从这一刻开始,许清宵在天下读书人心中就已经有些印象差了。</p>

  结果许清宵更是把持朝政,文宫出招,许清宵不但完美化解,而且每一次都让文宫吃瘪。</p>

  天下读书人能舒服吗?</p>

  再加上先天第一印象的不爽,那么他们对许清宵就越来越不爽。</p>

  所以文宫让他们去针对许清宵,他们立刻答应。</p>

  这叫做什么?这叫做铲除异己。</p>

  当然也有大儒没有参与进来,但他们不参与进来,并非是说就认可许清宵,而是没有侵犯到自己的利益。</p>

  甚至说,这些大儒已经没有什么利益可言了,要么就是想安安稳稳度过余生,要么就是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抱负。</p>

  而这种人,往往在文宫当中,属于名声大,但没有任何实权的。</p>

  是文宫拿出去宣传的存在,可文宫如何发展,怎样发展,这些大儒说不上话来,最多可以提点意见,可最终的权力,还是在那帮人手中。</p>

  书房内。</p>

  许清宵望着油灯烛火,这些道理他逐渐明白了。</p>

  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可实际上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利益决定一切,屁股决定脑袋。</p>

  而且任何势力做到这个程度,都会这样发展。</p>

  把文宫当做一个产业来看,很多事情一下子就明朗起来了。</p>

  文宫越来越好,地位越来越高,那么加入文宫势力的朱圣一脉,自然地位也越来越高。</p>

  某某国掌控军权,国君强势无比,不尊儒生是吧?</p>

  我打不过你,可文宫一张旨意下来,天下朱圣一脉的读书人,骂不死你。</p>

  天下读书人,九成是朱圣一脉的,剩下的一成,完完全全属于那种理想派,不愿意参与任何争斗的存在。</p>

  所以,文宫就代表天下读书人。</p>

  确定了自己的阵营,确定了自己的方向,那么所有事情就简单多了。</p>…

  明确目的,围绕利益,做自己该做的事情。</p>

  一时之间。</p>

  一道叹息之声响起了。</p>

  这一次科举,许清宵也算是明白陛下的意思了。</p>

  她并非是让自己掌控科举,而是让自己明白,现在文宫到底是什么情况,天下读书人又是什么情况。</p>

  这些东西说给自己听,自己只怕不会相信,但当自己主审科举之后,很多道理自己都会明白。</p>

  望着外面的夜色。</p>

  许清宵推开房门,独自一人静一静。</p>

  月光之下。</p>

  许清宵莫名觉得有些可笑。</p>

  天下的儒者!</p>

  竟是这般模样,说到底都是一群凡人罢了。</p>

  无非是受到天恩眷顾罢了。</p>

  朱圣一脉能形成如此规模,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p>

  儒道独一无二的眷顾,成为读书人,增加天地之间的阳力。</p>

  恰好出现了一位朱圣,成为了拉拢天下读书人的金字招牌,只怕朱圣本人也想不到,自己死后五百年,会变成这种模样。</p>

  人和,朱圣一脉都是一等一的人精啊,看似简单的手段,却完美执行。</p>

  当然这也离不开必然的自然规律。</p>

  就好像王朝一样,一旦建立王朝,再没有天灾**,也没有外敌的情况下,将会迅速扩张,然而就一定会衍生出贪官和清官。</p>

  这是必不可少的。</p>

  但有一点,许清宵格外的清楚。</p>

  天地之间,万物皆然遵循自然规律,阴盛阳衰,阳盛阴衰。</p>

  没有不朽的王朝,也没有永恒的存在。</p>

  当一个王朝,大部分都是贪官的时候,那么这个王朝也即将走到了末路。</p>

  而当文宫这种势力,满脑子都是围绕利益之时,那么这个势力,也即将走到了末路。</p>

  欠缺的,无非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件事。</p>

  大厦不会突然倒下,但当大厦倒下的时候,也是极快的。</p>

  朱圣一脉。</p>

  走到了末路了。</p>

  望着月色。</p>

  许清宵沉默了许久。</p>

  一直到卯时。</p>

  科举第二会考来了。</p>

  许清宵从院中走出,缓缓来到了主考地点,如昨天一般。</p>

  只是他将原本的试题收回了,取而代之,换了一个新的试题。</p>

  主考地点,参与科举的考生们,已经落座下来了。</p>

  王新志等人早早来了,许清宵是掐着时间来的。</p>

  “我等拜见许大人。”</p>

  这一刻,考生们以及其他考官纷纷朝着许清宵一拜,但周仁明这批人依旧是坐在那里,连站都不站起来。</p>

  他们似乎觉得自己昨日让许清宵吃瘪了,所以今日比昨日更加莫名嚣张起来了。</p>

  许清宵连看都没有看他们一眼。</p>

  只是点了点头,将试题交给王新志。</p>

  紧接着回到自己的主考官位上。</p>

  拿到试题。</p>

  王新志也没看,而是看向众考生道。</p>

  “科举开始,众考生准备。”</p>

  说完此话后,众人回到自己的座位上。</p>…

  而王新志也来到钟旁,让人敲钟过后,便缓缓展开手中白纸。</p>

  只是下一刻。</p>

  当王新志看到试题之后,脸色一变。</p>

  王新志将目光看向许清宵。</p>

  然而许清宵神色无比平静,一时之间,王新志叹了口气,随后缓缓开口道。</p>

  “大魏王朝,武昌二年,科举第二试题。”</p>

  “文宫之害。”</p>

  王新志几乎是硬着头皮将试题说出。</p>

  刹那间,随着试题说出之后,所有考官脸色瞬间大变,而这些学生们也在一瞬间哗然一片了。</p>

  尤其是周仁明等人,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p>

  他们昨日才道出朱圣一脉的好,讽刺许清宵不尊圣人,结果许清宵今日的试题,几乎是将朱圣踩在脚下。</p>

  实际上,许清宵的试题,针对的是文宫,但在他们眼中,许清宵就是在针对圣人。</p>

  “许清宵,你如此蔑我圣人,你当真大胆。”</p>

  周仁明体内的血,直接涌上脑袋,他大声怒吼,指责许清宵这般行为。</p>

  怒声极大。</p>

  主考台上。</p>

  许清宵眼神没有任何怒意,只是缓缓开口道。</p>

  “考场喧闹,逐出去,剥夺功名,三年内不得再考。”</p>

  许清宵声音很平静。</p>

  周仁明这种人,许清宵压根就不想对付,连七品都没有,在这里叫嚣。</p>

  如若自己不是主考官,他周仁明下场会很惨。</p>

  可自己是主考官,一切按规矩来。</p>

  “许清宵,你大逆不道,竟然如此污蔑圣人。”</p>

  “你将我驱逐,我周仁明今日还不考了。”</p>

  “你这种人,不尊圣人,不敬长辈,罪无可赦。”</p>

  周仁明怒吼连连,他并不在意被驱逐,昨日写那种文章,他便已经不考虑科举了。</p>

  眼下他就是要骂,骂许清宵,将心中的话,全部说出来。</p>

  “来人。”</p>

  “将考生周仁明,扣押大牢,藐视科举,不尊本儒,罪上加罪,今日午时,由刑部,大理寺验明真身,斩首示众。”</p>

  许清宵淡然开口。</p>

  既然对方一心求死,许清宵也就不给机会了。</p>

  “许清宵,你敢?”</p>

  “我乃大魏读书人,有功名在身,又没犯重罪,按照大魏律法,你不能杀我。”</p>

  周仁明听到这话,眼神之中明显露出慌忙之色,但他依旧昂着脖子如此说道。</p>

  只是贡院内的护卫,已经过来了,直接将他扣押,根本没有任何一点留情。</p>

  而在这帮护卫眼中,一个区区考生算什么?许清宵连天地大儒都敢杀,这人脑子真有问题。</p>

  “好,你的功名没了,王大人,劳烦您请人去一趟吏部,把这人的功名革了。”</p>

  许清宵开口,语气平静无比。</p>

  此话一说,周仁明还想要嚷嚷着什么,但过来扣押的护卫不蠢。</p>

  直接一巴掌扇在周仁明脸上,让其瞬间闭嘴。</p>

  下一刻,周仁明被扣走了。</p>…

  其余人面面相觑,即便是一同跟随周仁明同来的读书人,在这一刻莫名害怕了。</p>

  “如若觉得试题有问题,可以放下笔,视为弃考。”</p>

  “这是尔等的权力。”</p>

  “还有,再喧闹,一视同仁。”</p>

  许清宵声音略显冷漠。</p>

  他昨日不出手,是不想理会这种事情,狗叫几句,没必要去招惹。</p>

  可今日出手,狗已经咬了自己,许清宵可不信奉那句难道还咬回去这个理论。</p>

  许清宵不会咬回去,杀了就行。</p>

  不过当许清宵说完此话后,众读书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部分读书人还是老老实实参加科举。</p>

  他们虽然是读圣贤书,可问题是,他们更在乎自己的仕途。</p>

  但也有一批读书人起身离开了,不过没有像周仁明这般作死。</p>

  这帮人就是实打实被洗脑成功读书人。</p>

  许清宵不在乎这些人,依旧是静静等待着。</p>

  数个时辰后。</p>

  又是于益第一个写完了考卷,许清宵仔细观看。</p>

  文章内,于益的思路与自己再一次不谋而合,认为文宫之害在于,读书人不再是读书人,而是追逐地位与权力的人。</p>

  读书为的不是天下苍生,为的是自身利益。</p>

  文章犀利,而且字字珠玑,倘若这文章拿给大魏文宫看,估计文宫大儒也要炸了。</p>

  收回目光,许清宵看向于益。</p>

  后者感受到许清宵的目光,当下抬起头来,随后朝着许清宵拱手,他不能站起来,这是规矩,可面对许清宵,他尊重,可这番尊重并不是那种谄媚与巴结。</p>

  只是尊重罢了。</p>

  “此子,大才。”</p>

  许清宵在考卷上写下优。</p>

  优,是超过甲的评价,唯独主考官可以写优,其余考官只能划分甲乙丙丁。</p>

  过了几个时辰后。</p>

  有人来了,找的是王新志。</p>

  过了一会,王新志皱着眉头走了进来,来到自己面前,有些欲言又止的感觉。</p>

  许清宵大致也猜到了什么事情。</p>

  “王大人,是否有人找你,让你向我求情,绕过周仁明?”</p>

  许清宵问道。</p>

  “恩,不过老夫拒绝了。”</p>

  王新志给予回答,也没有隐瞒什么。</p>

  “倘若王大人求情,我可以放他一马。”</p>

  许清宵不想折损王新志的面子,他这般开口,毕竟一个周仁明而已,被人当了棋子,傻乎乎的。</p>

  “不了。”</p>

  王新志摇了摇头,而后开口道:“不杀一个周仁明,往后就会有千千万万个周仁明,这种人,死不足惜。”</p>

  王新志语气冷漠道。</p>

  如若只是一些小事,他的确会求情,科举考场上,也敢这般,那就没什么好商量的。</p>

  听到王新志的回答,许清宵到没有说什么了。</p>

  就如此,科举结束。</p>

  许清宵如昨日一般。</p>

  不过这一日深夜,当许清宵审批完所有考卷后,王新志来了。</p>…

  “守仁。”</p>

  私下见面,王新志就没有称呼许清宵为大人了。</p>

  “王大人。”</p>

  许清宵倒是客气。</p>

  “明日科举,结束后,打算去做什么?”</p>

  王新志倒也直接,开口问道。</p>

  “回去读书。”</p>

  许清宵回答道。</p>

  “守仁,明日科举结束后,去大魏文宫吧,朱圣十二册,一定要认真看。”</p>

  “对你定然有帮助。”</p>

  王新志说出自己来找许清宵的目的。</p>

  他知道许清宵最近在想什么,所以特意过来提醒一句。</p>

  此话一说,许清宵点了点头,也算是明白王新志来找自己做什么了。</p>

  “好。”</p>

  许清宵点了点头。</p>

  而王新志继续开口道。</p>

  “这次科举,可看中什么人才吗?”</p>

  王新志询问许清宵道。</p>

  “有几个,但数量不多。”</p>

  “不知对比以往如何?”</p>

  许清宵给予回答,同时也很好奇地询问。</p>

  毕竟王新志主持科举的次数比自己多。</p>

  “新朝第一科举,不怎么行,对比以往,差了许多。”</p>

  “准确点来说,越来越差了,今年这个于益极其不错,文章犀利,有点你的影子,只不过太过于锋芒也不好,没有你的能力,如此锋芒的话,麻烦很大。”</p>

  王新志给予回答。</p>

  随后,他继续开口道。</p>

  “老夫看了于益的文章,也明白了你为何出这道题。”</p>

  “是啊,自朱圣逝后,文宫越来越糟糕了,早几百年还好,可到了今日,文宫已经将传道受业放在一旁,所有心思都是想着如何稳固文宫地位。”</p>

  “圣人在的时候,他们没有这样做,圣人不在的时候,他们也害怕地位不稳固。”</p>

  “读书人没有读书人的样子,这就是现在的环境。”</p>

  “守仁,老夫尊的是朱圣,不是文宫,老夫希望你早日成圣,还读书人一个朗朗乾坤。”</p>

  “如若有什么地方,需要老夫去做,尽管开口。”</p>

  “再过几年,老夫也要告老还乡了。”</p>

  王新志感慨道。</p>

  他也意识到大魏文宫这些年来的变化,所以不由感慨万分。</p>

  “王大人言重了,您身子骨还健朗,再做二十年都不成问题。”</p>

  许清宵如此说道。</p>

  而王新志摇了摇头,有些苦笑道。</p>

  “到了这个位置,没有人舍得下来,但大魏需要新人了,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p>

  “大魏王朝历经北伐之战,国家动摇,王朝于风雨之中,我等所做的事情,就是让国家稳定下来。”</p>

  “剩下的,是你们年轻人该做的了。”</p>

  “文宫脱离后,或许是一件坏事,也或许是一件好事,待这两年,大魏彻底稳定,我等也会相继离开。”</p>

  “大魏王朝,交给你们这些年轻人了。”</p>

  王新志没有承下许清宵的安慰,反而十分认真地阐述事实。</p>

  许清宵听后,没有说什么。</p>…

  过了一会,王新志离开了。</p>

  望着离开的王新志。</p>

  一时之间,许清宵更加沉默。</p>

  时间缓缓流逝。</p>

  第三日。</p>

  许清宵依旧主考。</p>

  而第三日的考题。</p>

  【为官之道】</p>

  许清宵的试题,并非是什么经书论文,而是拿出大魏当前的弊端情况,让考生们发挥。</p>

  考的不是知识,而是思想。</p>

  第三日。</p>

  依旧是于益文章最好,但出乎意料的是,自己的师兄,也写了一篇不俗的文章。</p>

  许清宵也没有避嫌,直接标注优。</p>

  一直到申时。</p>

  科举结束。</p>

  十日之后,科举揭榜。</p>

  不过这一日,许清宵没有审批考卷,交给王新志他们审批即可。</p>

  待考生们离开后。</p>

  许清宵过了一会,独自一人,朝着大魏文宫走去。</p>

  他要去看朱圣十二圣册。</p>

  因为自身对圣道几乎没有任何头绪,闭门造车,终究是困难的。</p>

  看一看别人的东西,或许会让自己有所感悟。</p>

  再临大魏文宫。</p>

  许清宵没有丝毫一点尴尬,反倒是极为从容。</p>

  而随着许清宵来到大魏文宫后,一时之间,大魏文宫更加安静了。</p>

  所有人几乎都看向许清宵,眼神无比复杂,但没有人敢说什么,也没有人敢流露出什么神色。</p>

  很快,一道身影出现了。</p>

  “晚辈华星云,拜见许儒。”</p>

  华星云的出现,让许清宵有些惊讶。</p>

  这个人实在是有些古怪,从最开始出现,许清宵以为此人会找自己麻烦。</p>

  却没想到的是,华星云不但没有找过自己麻烦,而且一直在老老实实做事,也没有得罪过自己,甚至许清宵还听闻华星云在外会维护自己的名声。</p>

  而且这一次科举,按理说华星云也会参加。</p>

  却不曾想到,华星云没有参加。</p>

  不过许清宵一眼就看出,华星云已经立言了,是六品的正儒。</p>

  当初看到他的时候,也不过是明意。</p>

  “华兄客气,许某不喜欢这种规矩。”</p>

  许清宵开口,微微笑道。</p>

  “许儒言重了,许儒,您今日前来是为了十二圣册的吗?”</p>

  华星云询问道。</p>

  “恩。”</p>

  许清宵点了点头,而后者也没有多说,直接带着许清宵前往大魏藏经阁。</p>

  一路上各种目光投来,随着许清宵进入藏经阁后。</p>

  声音才逐渐响起。</p>

  “许清宵这般蔑视圣人,十二圣册他看得懂吗?”</p>

  “如此不尊圣人,还有脸去看十二圣册?”</p>

  “唯独心诚之人,才能看懂十二圣册,许清宵看不懂的。”</p>

  一些声音响起,不多也不大,就是一些小议论罢了。</p>

  大魏藏经阁内。</p>

  随着华星云引路,许清宵来到了藏经阁顶。</p>

  阁顶上,有十二块石碑,石碑之上摆放着金色的圣册。</p>

  “许儒,这便是朱圣十二册,此地我不能长待,晚辈在下面等待。”</p>…

  华星云极为客气。</p>

  而许清宵点了点头,随后来到第一块石碑面前,直接将圣册拿起。</p>

  刹那间,浩然正气弥漫,一缕缕圣威压来。</p>

  不过随着许清宵释放出自己的浩然正气后,圣册安静下来了。</p>

  这是原稿圣册,非大儒不可观看,大魏文宫一些正儒或者是七品明意儒生,也是通过天地大儒的摘抄本,才能观看。</p>

  拿到圣册后。</p>

  许清宵直接翻开,阅读圣言。</p>

  刹那间。</p>

  宏伟之音在脑海当中响起,这是朱圣之言。</p>

  阐述天地之道,自然之道,人族之道,万物之道。</p>

  几乎是一瞬间,许清宵陷入顿悟状态当中。</p>

  听得如痴如醉。</p>

  圣人之言,自然与众不同,许清宵纵然有万古大才,可面对圣人,依旧不足。</p>

  天地宇宙的玄奥,万物自然的规律。</p>

  当这些道理出现时,令人莫名升华,仿佛一切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p>

  这是圣道。</p>

  许清宵静静感悟。</p>

  而就在此时,他周围的浩然正气,也逐渐弥漫。</p>

  一个时辰后。</p>

  许清宵将第一册圣言放下,拿起第二册圣言。</p>

  他心无旁骛,在认认真真阅读圣言。</p>

  一册册的观看。</p>

  一册册的阅读。</p>

  逐渐的,他周围的浩然正气,也愈发浓厚。</p>

  不,是整个藏经阁,弥漫着无与伦比的浩然正气。</p>

  又一个时辰。</p>

  许清宵拿到第三本圣册阅读后。</p>

  整个藏经阁,突兀之间,响起一道道诵经之声。</p>

  冲天的紫色浩然正气,也在这一刻爆发了。</p>

  轰!</p>

  紫气冲天,藏经阁的动静,瞬间引来整座文宫所有儒生投目看去。</p>

  “发生了什么事了?”</p>

  “藏经阁为何如此?”</p>

  “许清宵不是在藏经阁吗?这是他弄出来的异象?”</p>

  “好气,为什么许清宵去个藏经阁都能引来这样的奇景?”</p>

  儒生们惊愕,但更多的是嫉妒。</p>

  “许清宵在顿悟,老夫猜中了,十二圣册,乃是圣人亲笔而写,对于天资绝佳之人来说,有奇效,无论如何,许清宵的才华,无人可质疑,这十二圣册,对他来说,只怕意义非凡啊。”</p>

  有大儒开口,望着藏经阁如此说道。</p>

  “十二圣册,的确意义非凡,许清宵弄出这样的奇景,到也正常,可惜啊,他并非是我朱圣一脉,否则的话,朱圣一脉,又要昌盛五百年。”</p>

  也有大儒开口,他不震撼这一幕,而是惋惜,惋惜许清宵并非是朱圣一脉。</p>

  藏经阁的光芒越来越炽烈。</p>

  百丈紫气,引得大魏京都不少人驻足而望。</p>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流逝。</p>

  紫气越来越恐怖。</p>

  三百丈。</p>

  五百丈。</p>

  千丈。</p>

  直入云霄。</p>

  轰轰轰!</p>

  这一刻,大魏文宫震颤了。</p>

  藏经阁内,许清宵也已经看到了第九册。</p>…

  诵经之声,一开始传遍大魏文宫,可现在这种诵经声传至整个大魏京都。</p>

  天穹之上,更是浮现一朵朵的才气之云。</p>

  整个大魏文宫炽烈发光。</p>

  到最后,圣像都开始共鸣了。</p>

  异象也越来越宏伟。</p>

  诵经之声也越来越大。</p>

  而当许清宵拿起第十册阅读时。</p>

  轰!</p>

  恐怖的浩然正气,在文宫当中,凝聚出一尊圣像。</p>

  但这并非是朱圣的圣像。</p>

  而是许清宵的圣像。</p>

  “你们看,这个虚影像不像许清宵?”</p>

  “嘶!当真像啊。”</p>

  “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许清宵要成圣了?”</p>

  “这么好端端就要成圣了?”</p>

  “怎么可能?”</p>

  “他观看十二圣册,明悟圣人之道,这是要成半圣啊。”</p>

  “有可能,极有可能。”</p>

  那一道道声音响起。</p>

  儒生们震撼,不仅仅是他们,京都上下也震惊了。</p>

  大魏皇宫。</p>

  所有人都观望着异象。</p>

  女帝更是直接走出大殿,将目光看向大魏文宫。</p>

  大魏六部,国公府,列侯府,权贵们的目光,也在这一刻,死死地看着大魏文宫。</p>

  这异象越来越恐怖了。</p>

  光芒也越来越炽烈了。</p>

  浩然正气,如同汪洋大海一般,淹没了整个大魏京都。</p>

  诵经之声,更是响彻万里。</p>

  这的确是成圣征兆啊。</p>

  吏部当中。</p>

  陈正儒死死攥紧拳头,他希望许清宵因此能成圣。</p>

  倘若许清宵成圣了。</p>

  可以瞬间扭转局势啊。</p>

  礼部当中,王新志的目光也充满着期盼。</p>

  整个大魏京都,无数人的目光,都充满着期待。</p>

  但也有人露出紧张之色。</p>

  不希望许清宵成圣。</p>

  第十一册。</p>

  第十二册。</p>

  终于。</p>

  许清宵拿起第十二册圣言。</p>

  这一次,许清宵只用了半个时辰,看完了这一册。</p>

  当朱圣十二册,全部被许清宵看完之后。</p>

  刹那间。</p>

  许清宵立在藏经阁。</p>

  脑海当中浮现无数想法。</p>

  朱圣的身影,也出现在脑中,讲述着圣人之道。</p>

  轰轰轰!</p>

  光芒冲天。</p>

  直插云霄。</p>

  将整个大魏京都,彻彻底底照亮。</p>

  狂风席卷大魏京都。</p>

  天地之间。</p>

  炽烈无比的圣意,越来越浓烈。</p>

  而文宫当中的圣像虚影。</p>

  也越来越凝实了。</p>

  这一刻,文宫大乱,不少大儒脸色紧张。</p>

  曹儒与方儒的面容,则极其难看。</p>

  他们怎么也算不到,许清宵当真能借助十二圣册,领悟圣道。</p>

  可就在此时。</p>

  一道宏伟无比的声音响起了。</p>

  “蔑圣者!”</p>

  “不可成圣!”</p>

  </p>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