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言情女生>重返1992> 第179章 任性

第179章 任性

  第202章心服口服!

  陈丽娜跟在杨雪身边,看见一副运筹帷幄的样子,这才看出了自己和她的差距。

  一个需要运营长达三十年的农场,公司必须为工人营造出安全又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杨雪和萧天龙商议之后,决定投入一部分资金用来兴建一排三层小楼。

  这样的宿舍楼修建时间不会太长,三个多月就能封顶。

  工人在宿舍楼和写字楼修建完成之前,暂时安置在工棚里居住。

  赖伟权已经提前采购好了搭建工棚的材实,安排工人动手搭建宿舍和厨房,先将临时宿舍区和办公区域先搞出来投入使用才行。

  “为什么不去租农民房,这样多省时少力?”

  陈丽娜望着杨雪,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我看过这个村子里的农民房,全都是阴暗又潮湿的老房子,进去一股霉味,确实不适合用来当宿舍,还不如新搭建的二层建筑工棚舒服”

  杨雪摊开图纸,用红笔标记了几个位置。

  她准备在农场的五个区域,分设五个工棚。

  等夏天来了,天气越来越炎热的时候,大家就能搬到新修的宿舍楼里居住,所以现阶段尽快将宿舍楼盖起来。

  这部分投资十分重要。

  南方不但多雨,而且容易刮台风。

  一旦台风登陆,村子里的泥胚民居很容易倒塌和漏雨。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有些钱可以省,但是有些钱真的不能省。

  “杨雪,我发现你真的花了很多心思处理公司所有的事情,这一点我自愧不如。”

  陈丽娜终于心服口服。

  她知道自己还没能设身处地的替工人着想。

  一个企业的创立之初,公司的管理者一定要投身到一线才能发现很多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为公司量身定制适宜的管理制度。

  陈丽娜开始逐渐投入到现场管理工作中去了。

  她来到首栋搭建好的工棚前,准备下单购买防蚊纱网安装在窗户上面,增设吊扇和电视机,让工人下班后的生活更有质量。

  巡视完农场之后,陈丽娜很快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那就是当地还没有通自来水。

  公司需要自己打水井。

  “咱们找郑伯帮心,让他介绍专业打井队的人过来,这里家家户户都是自己打的水井,应该不难解决。”

  杨雪找到了郑伯。

  很快专业打井队的人,带着设备来到了农场。

  经过一番讨论,确定了几个打井采水点。

  有了专业的设备,打井倒是显得很简单,不到三个小时,一眼压水井已经可以抽入使用。

  杨雪不再包揽所有的事情,尽量让陈丽娜去发现和处理问题。

  大家一起忙碌了大半天,夜幕终于降临。

  工人已经做好了晚饭,农场飘着肉香味。

  “陈总,杨总,赖场长,一起吃餐晚饭吧。”

  煮饭师傅走了过来,邀请大家一起吃今晚的开工饭。

  “好嘞,正好肚子饿了,这是咱们农场开工以来的第一顿饭,看看味道如何?”

  陈丽娜满口应承下来,来到水井旁压了一桶水,邀请大家洗把手。

  “洁癖好啦?敢吃这种大锅饭?”

  杨雪凑在陈丽娜的身边调侃了一句。

  “来到这里不治而愈,面对饥饿还能矫情不成?”

  陈丽娜回怼了一句。

  她其实只是想和工人们尽快熟悉,并不是真的自愈了洁癖。

  大家伙围在一口大锅前吃饭,才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

  现在农场入职的工人才十五个,大家容易熟悉。

  这些工人都是粤西农村的中老年人,他们没有文化,也没有技术,来到羊城找工只能从事粗重的工作。

  正是看了陈丽娜张贴在火车站广告栏里的招聘启事,这才报名入职。

  他们的家乡地少人多,每家每户少则五个孩子,多的有八个。

  由于孩子多,又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里穷得交不起学费,这才出门打工赚钱。

  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对种菜养猪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看见这么广袤的良田,被挖掘机全部整平了,觉得很纳闷,询问赖伟权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这里的田地被农民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很贫瘠,咱们的深耕之后,将底层最原始的土壤翻上来,再施上有机肥,重新培土,才能育种种菜,否则菜的味道大打折扣,就不是真正的有机蔬菜。”

  赖伟权询问在座的个位,在家乡的时候,有没有发酵有机肥的经验。

  “我有,我从来不在家使用化肥,主要还是买不起。”

  阿诚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自我介绍了一下。

  “那你明天开始帮我处理有机肥发酵池,其他工人一起帮忙砌砖和抹水泥,咱们村子里的农户家里积了很多的肥料,等发酵池弄好之后,就开始向他们收购有机肥统一发酵。”

  赖伟权掏出笔记本,开始做笔记。

  很快将这十几个工人的特质和性格摸了个七八成,对他们的工作重新调配。

  明天开始,一小部分人去搭建工棚,剩下的全部跟他处理发酵池。

  晚上他还得在农场加班,将农国的统一灌溉系统布局好。

  为了杜绝西丽农场投毒事件的发生,这一次的灌溉系统统一埋管,做隐蔽工程。

  杨雪放下碗筷,询问赖伟权是不是今晚要不要回芳村?

  “我不回去了,就在这里住,刚才我让他们安排了一张床铺,明天你帮我带几套换洗的衣服过来就行了,以后吃住就在农场,芳村那边你盯紧一点,不能出岔子。”

  赖伟权起身送杨雪和陈丽娜离开,提醒杨雪明天记得替农场申请电话。

  电话线拉通了,以后就不用来回跑,有事电话沟通就行了。

  “陈总,这是我需要采购的工具清单,还要继续招人,白云这边最少得有一百号工人,你们还得加大招聘力度。”

  赖伟权递了两张纸给陈丽娜,上面是他拟好的招聘清单和采购清单。

  “我会尽快办理好,公司在各大报纸刊登了招聘启事,人事部也到处张贴广告,如果仍然招不到人的话,我再和贫困山区联系,看看能不能派当地劳动服务站帮忙招聘,或者提升工人的工资和奖金,吸引更多的人入职。”

  陈丽娜说出了她的安排。

  招聘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没敢有丝毫懈怠。

  “你们回去路上慢点开车,这一带没路灯,你们又是女孩子,以后不要加班到这么晚,快回去吧。”

  赖伟权不敢耽搁时间,害怕太晚不安全。

  目送陈丽娜开车离开之后,这才回到工棚继续加班。

  “杨雪,我发现自己今天才开始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去,前段时间人都是飘着的,还不懂如何开展工作,跟着你跑了一天,似乎有所领悟。”

  陈丽娜感叹了一句。

  看起来管理农场很简单,其实处处透着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