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言情女生>顶级鉴宝师> 第46章 百寿

第46章 百寿

  第46章.百寿图

  起始10点文明点?

  上限未知?

  那岂不是说至少值两千万?

  任平心中一惊,这下彻底清醒过来。

  如系统所注,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指没有实体的文化艺术或传统工艺。

  如书法、戏曲、中医药、乃至歌舞等等。

  和文物这种直接凝聚历史文化的实物不同,在商业价值判断上难以定论。

  但这也是相对而言。

  近年来,全世界都掀起一股保护“非遗”的浪潮。

  华夏官方也十分重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得到保护,并加以传承推广,可以说商业前景日渐广阔。

  最重要的是——

  别忘了,系统来自未来!

  被它检测认定的东西,绝对非同一般!

  从长椅上翻身坐起,任平揉了揉额头醒醒神。

  随后左右环顾,迅速锁定十几米外的一座凉亭。

  此时,凉亭内已经被十几位老人围了大半圈。

  栏杆、大理石台阶、散置石墩上,四处散落着浓墨写就的书法作品。

  任平悄声走近时,只见被一众老人包围在中央的,确是个小女孩。

  这女孩年纪不大,大概只**岁,穿一身淡粉色连衣裙,轻快凉鞋,梳着短马尾辫,一副娇俏可爱的模样。

  五官也极精致,额头饱满,眼窝深邃,樱唇粉鼻。

  小小年纪,就生得一副美人胚子。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举手投足间也满满的大方得体气质,顾盼之间,却又不乏灵动智慧。

  如果不是身形尚小,几乎就是个散发着古典东方美的优雅女性。

  这样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小女孩。

  出乎意料地,此时,却握着一根几乎有她手臂长短的羊毫竹笔。

  身姿如岳,含胸拔背,满脸从容地在宣纸上缓缓挥洒。

  任平虽不懂书法,但也看得出她无论姿态、手法还是用笔,都极老练,一看就是从小的童子功底。

  在她笔下的那张宣纸尺寸极大,铺展开来,几乎是她整个人两倍有余。

  写到后来,不得不一手按着,缓缓转动方向,另一只手才能从容落笔。

  但更令人震惊的是,此刻,任平眼中所见,赫然是一个个排列有序的寿字!

  这些寿字每个都是两寸大小,尚属正常。

  可是几十个寿字,平行排布,组成三条横线。

  又有十几个从顶部起,一往而下,排列至尾。

  像极了寿字的前四笔。

  这……俨然是要组成一个更大的寿字啊!

  “原来所谓百寿图,不是作画,而是写字,写寿字,”

  “只不过这个寿字是整体布局,”

  “其中每一笔画,却是由一百个小寿字组成……”

  见此情景,任平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何为百寿图。

  与此同时,脑海中信息纷至。

  更多相关资料也如潮涌般,从系统中挖掘出来。

  百寿图,起始于华夏历史上的南宋。

  地点是岭南两广,一个叫百寿镇的地方。

  传说,那里曾有一口水井,邻近居民饮用后,个个长命百岁,终生无疾。

  后来却因有人掘井取水,而至干涸。

  南宋绍定二年,时任当地永宁县知县,一个叫史谓的雅士,有感而发。

  在自己寿辰当天,写了一个巨大的寿字,并邀请县内百名长寿老人也各写一个小寿字,置于大寿字笔画内。

  然后雇请能工巧匠,将其镌刻于水井旁一座天然岩洞内。

  此事后来广为流传,不断有文人雅士到此参观,并效仿此法,书写寿字,以求长寿寓意。

  久而久之,那座岩洞便被人称为百寿岩。

  而这种以一百个小寿字组成一个大寿字的特殊书法艺术,也一直流传下来,即为——百寿图!

  百寿图始源于南宋,距今已有近千年。

  除了祈求长寿这种民间传统文化外,更重要的是,涵盖了华夏数千年书法艺术。

  要知道,组成大寿字的那一百个小寿字,并非一成不变。

  而是要求字字各异,百字百样,无一雷同!

  论书体,篆、隶、楷、行、草,华夏书法五大书体,兼具齐全。

  甚至还有甲骨文、商鼎文、石鼓文等先秦文字。

  论书家,程邈、二王、唐四大家褚欧颜柳、宋四家苏黄米蔡,乃至元赵孟頫,明董其昌。

  历朝历代名家,各取所长。

  论笔法风格,蝌蚪文、飞白书、星斗文、龙文等异形文字,琳琅满目,更是屡见不鲜!

  华夏文明五千年,书法占其一半,本就有两千多年历史。

  而一副百寿图,几可浓缩华夏书法千年演变,成为一部书法简史!

  也就是说,虽然百寿图的起始年代是南宋。

  但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却可以追溯到书法起源的先秦时期!

  难怪……

  这幅百寿图尚未写完,系统给的评估价值已极高:

  【起始10点,上限未知!】

  时间流逝,转眼间已过近半个小时。

  小女孩的作品还未完成。

  一百个寿字,对任何一个书家而言,都不是易事。

  更何况,既要保证每个字的字体、形状不一,又要从容布局,不影响大寿字的整体章法,更是难得。

  小女孩毕竟体力有限,写到后来,已不由额头冒汗,笔杆颤抖,却仍紧咬着嘴唇,尽力坚持。

  一众围观老人则面面相觑。

  他们虽只是业余爱好者,见识却颇广博,自然认得这传说中的百寿图。

  事实上,这种不但寓意美好、更兼具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不仅他们,即便一些水平不低的大家或收藏者,也都趋之若鹜。

  试想,一百个寿字做裱悬挂。

  无论在内室客厅,还是商铺中堂,那场面!

  只是……

  偏偏出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女孩之手……

  全场唯独任平,在最初的震惊后,迅速冷静下来。

  一边围观,一边注视着系统提示:

  【文明点:10点起始】

  【最新评估中……】

  【11点……】

  【12点……】

  【13点……】

  【14点……】

  每当小女孩写完一个或几个小寿字,系统都会实时更新评估结果,做出最新判断。

  当然,评估对象不是这幅百寿图,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换句话说,是小女孩在这门书法技艺上的功力深浅。

  据系统记载,百寿图并非只有一种。

  无论大寿字的字形,还是小寿字的书体、布局和章法,都有许多变种。

  传说,最珍贵、也是最起始的那幅永宁百寿图,乃无价之宝。

  原版的岩洞石刻虽然尚在,但因数百年风沙雨露侵蚀,多有残破,早已无法拓印。

  南宋至今近千年,更是无人能够复刻。

  即便是其他种类百寿图,也极珍贵,绝非一般书法爱好者可以写就!

  “这幅百寿图,对任氏木业,也许是个难得的机会……”

  一边默默注视,任平一边思索着什么。

  这几日,他脑海里想的全都是怎样起手重振任氏木业,想来想去,都需要一个极好的契机。

  如今……

  难怪他迅速联想到此。

  “呼……”

  足足写了大半个小时,这幅百寿图终于完成。

  小女孩放下羊毫竹笔,甩甩酸痛的胳膊,长舒了口气。

  然后将宣纸两头拎起,挪开石凳,缓缓平铺展开。

  脸上不由现出笑容:

  “怎么样?”

  此时,这幅耗时极久的作品终于在众人眼前现出全貌。

  只见大寿字尺寸极大,宽1米,高足有1.5米。

  整体近于行书,细看,又略带草意。

  行云流水,卓尔不凡。

  小寿字的尺寸,则随着大寿字笔画而变,大小不一。

  书体、字形更是随心所欲,变化万千,一时也看不过来。

  与此同时,系统的评估也进入尾声: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最新评估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