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言情女生>顶级鉴宝师> 第21章 看图识宝

第21章 看图识宝

  第21章.看图识宝

  “什么斗彩碟纹盘!什么卧足碗、观音像!”

  “一张图片,连全貌都看不清,你们就连雍正、成化这些年制都看出来了?全都是自行脑补!”

  “就算如你们所说,你们可知道这次我国归还东洋的文物价值多少?”

  “——1亿!”

  “你们就拿这些一两千万的东西来换?东洋人知道了,还不笑掉大牙!”

  一阵连珠炮般,中山装老者嘴下毫不留情,直接将在场所有鉴定师骂了个狗血淋头。

  说完,怒气未消,直接转向身旁的辛然:

  “辛馆长!我早就说过!这件事实在没必要让外人掺和,徒增笑料!”

  “你也看到了,这些所谓的鉴定师是什么眼光?平日里帮人掌眼定价抽分水可以,正经时候一概派不上用场!”

  “哼,商人谋私利也就罢了,论学术研究……一文不值!”

  气氛骤然冷下来,让人如坠冰窟。

  中山装老者这番话确是字字如刃,丝毫不顾他人颜面。

  尤其是沈以诚,所谓“商人谋私利”云云,就差指着他鼻子骂了。

  他涵养再好,这时也不由满脸黑云,若不是顾着辛然在场,早就反唇相讥了。

  “这位老先生尊姓大名,还未请教?”

  此时,有几个鉴定师忍不住了,语气略带讥讽。

  毕竟,他们不为自己,也得看沈以诚脸色。

  中山装老者哼了一声:

  “老朽姓胡,胡一堂!”

  “什么?胡一堂?”

  “您是胡一堂老先生?”

  话音未落,一片惊呼。

  不单是那些鉴定师,连沈以诚脸色也变了,满腔怒火,瞬间化为乌有,转而变为无可奈何的气馁和沮丧。

  胡一堂!

  江宁省文物界为数不多的泰山北斗级人物,尤其精于瓷器鉴赏研究。

  据说这位胡老先生阅历极丰,年轻时,长期鉴别各类传统名瓷,单单在四大瓷都就耗费了二十年心血。

  后来在国家博物馆、文物局、以及各类考古研究现场,都受邀做过鉴定。

  退休前曾供职于江宁省博物馆,同时兼任全国传统瓷器文化研究协会名誉委员等等。

  总而言之,荣誉等身!

  在整个江宁,说到鉴赏瓷器,他论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万万没想到,为这事,市博物馆连此人都请来了。

  可是……既然如此,还找以诚轩干什么?

  “请问胡老先生,您选定的是哪一件?”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沈以诚恭恭敬敬地向胡一堂拱了拱手。

  “这件!清乾隆,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冬青玲珑夹层瓶!”

  胡一堂毫不犹豫,指着图片右后方一件红绿相间的镂空花瓶道。

  这位胡老先生直到此时仍未平复情绪,须发皆张。

  一边喘气,一边又大声斥责:

  “你们也不想想,东洋人哪有那么好心?像你们指的那些,都放在图片正中,色彩清晰,好让你们挑选?”

  “只有被故意放在角落里的,才是他们预备的,真正的好东西!”

  “可是,一样是看图片,为何您……”

  “为何我就这么肯定是吗?”

  胡一堂早猜到沈以诚要问什么,不由冷冷瞟了他一眼:

  “老朽今天就教你个乖,鉴定瓷器,凭的不只是眼力,还有史料!”

  “这件乾隆洋彩夹层瓶,在近代书籍中就有载,民国时期辗转流落东洋。”

  “而且,绝无仅有,只此一件!”

  “论市价嘛,或许达不到1亿,但也极为接近!”

  一席话,听得众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沈以诚叹了口气。

  以胡老先生的眼力、威望,此事实难再有转机。

  不但如此,之前其严厉苛责之语,也将难以反驳。

  传出去,以诚轩不但没赚到什么美名,反而要声誉大损。

  这买卖,太不划算了……

  此时,众鉴定师已经开始对那件洋彩夹层瓶指指点点,满嘴吹捧。

  一方面是后知后觉,另一方面,也是信得过胡一堂,想挽回些颜面。

  似乎选择此物交换,已经是不用犹豫的事。

  见状,沈以诚心中苦涩。

  对面一直没插话的辛然,也不禁摇了摇头。

  眼前这种场面,并不是他想看到的。

  并非信不过胡老,而是文物交换这件事太大了,为了确保万全,上头领导从一开始给他定的原则,就是多方听取意见,不能唯一人是从。

  正因如此,他不嫌大费周章,跑遍市场上各大鉴定机构。

  可是每到关键时候——

  就像刚才,胡老三言两语怼得其他人无话可说,倒像是来踢场子的,然后也先入为主地认定那件夹层瓶最佳,从未有其他定论。

  胡老性格如此,地位又尊,他也没有办法。

  只是所谓多方听取意见,怕是要成为一句空话了……

  “既然如此,我们先告辞了。”

  “沈总,无论如何,还是多谢你,辛某记着你这一份人情了。”

  再略寒暄几句,辛然等一行人便起身告辞。

  因未达到原本目的,这位辛副馆长不由有些意兴阑珊。

  沈以诚更是有苦难言,只好殷勤地好言相送。

  眼见散场,连那张图片也要被收起。

  突然,一道略带质疑的话音响起:

  “胡老先生,您要这件洋彩夹层瓶,只怕不是最优选择。”

  闻言,所有人一齐扭头,面带惊讶。

  等看清说话的是一个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时,更觉诧异。

  辛然眉头一皱。

  本欲不理,不料身旁的胡一堂性烈如火,直接转过身,哼了一声:

  “你是何人?也是这里的鉴定师?”

  “不是,这位小兄弟是我的贵客。”

  沈以诚连忙道。

  他刚才特意留下任平,本是想求助,后来见他从头至尾不出一言,也就没在意,以为他不善瓷器一类。

  万万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却又开口了,不由有些尴尬。

  “对了,辛馆长,胡老先生,前段时间可曾听过明泉小天龙?”

  “这套古钱币出世,可算得上南陵古泉界近年来的头等大事了!原主就是这位任平小兄弟!”

  略作沉吟,沈以诚又赶忙介绍起来,既不让任平难堪,也让对方不能小看了己方。

  果然,明泉小天龙的传言在南陵闹得沸沸扬扬,无论辛然,还是胡一堂,都或多或少听过。

  此言一出,辛然的神态不由自主地客气了些。

  只有胡一堂,仍旧不依不饶。

  “小子,你凭什么?所谓隔行如隔山!古泉名珍,我知晓不多,但论瓷器,哼!”

  “论瓷器鉴定,我当然不如胡老,只不过想提个意见。”

  “哦?难道其他瓷器中又更珍贵的?”

  “不是,以市价来看,您选的这件乾隆洋彩夹层瓶确实最高,一枝独秀,”

  “但胡老一定知道,文物不同于商品,除了市价,还有背后的历史价值,尤其是涉及到留洋到东洋国的文物,”

  “如果论这个,那这件绝不是最优选。”

  胡一堂一怔。

  任平说的这些,他当然也清楚,可是这张图他已经看了不下百遍,无论如何不相信,除了那件夹层瓶外,还有其他门道。

  尤其对方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

  “别卖关子了!痛快点,你到底指哪件!”

  胡老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任平哼了一声,也懒得再多解释。

  走向屏幕一侧,手指直接指向图片左下角、刚刚看过的那件瓷器。

  仔细看去,只是个小小的瓷杯,因为拍照角度问题,还被截去了一小半。

  但话音异常坚定:

  “这件!一只瓷杯!论单价倒也不贵,几百万封顶。”

  “可是论价值……哼,胡老,您听过‘十二花神杯’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