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科举宣纸学堂
第一百九十六章科举,宣纸,学堂
秦浩心下一个激灵,这人不会真的要潜心想自己学习吧?
酒喝饱,肉也吃好。桌上的盘子已经干净了,众人的肚子也已经圆了起来。
大乔小乔很有眼力见儿。一个忙着将碗筷收走,另一个擦好桌子,又换上一壶酒。
这全都是他们心甘情愿为之,因为秦浩的一番话,已经让她们对秦浩死心塌地了。这更是发自内心的欣赏。
“孔明兄,你还是这样客气干嘛?我们是兄弟,有话直说便可。”
秦浩很待人很是亲近。
孔明也就不端着了,思考片刻后说道:秦老弟,刚才的意思,丞相如果退位,那必定会引来祸患。
“但是丞相登位就没有一点儿危险了吗?我看不然,秦老弟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既不牵连到百姓,也不牵扯到丞相呢?”
诸葛亮再次说话,已经俨然变了一个样子,谁能想到,这就是刚才不可一世,孤傲至极的孔明呢?他竟然能心系百姓了。这真是翻天覆地,从头到脚的改变。
这也能从侧面说明,此人的领悟,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
“这还要多靠你们啊,只要你们愿意伸出援手,帮助丞相。就不会有大的战争发生的。”
秦浩玩味儿一笑,看着两人。
两人也相视一眼,真没想到,在秦老弟口中我们还这么有用呢。
让两人出割计策还可,但是一旦上升到治国之道,两人都自叹当不起。
这样的人选,首当其冲也应该是秦老弟这样的人啊。
两人愣头愣脑的,一时半会儿是反应不过来了,见此,秦浩便将之前的谋划告诉了他们。
首先是科举制,再者是宣纸,再者是学堂。
两人还没从方才的震惊中走出来,这下又被镇住了。
这十三州的文化统治要重新改革了啊!
孔明和庞统皆是世家子弟,他们自然明白如果秦老弟实施这一政策,会给世家带来什么。
如果秦老弟早一点说,他们而定定会举双手持反对态度。
但是现在,两人已经膜拜在秦老弟的脚下了。他们深知,秦老弟的每一次出手,都是对百姓的馈赠,好处根本不用说。
“我们二人自是知道秦老弟是心怀天下之大计。”
“但是有一点,这和丞相登位有关吗?恕我想不通。”
诸葛亮知道,这一举自然会普及百姓教育,对国家文化大业,做出不小的贡献,民生也得以发展。
但是这又和曹操登基的联系,他们是掌握不到的。
“还请二位担任秦氏书院的名誉校长。”
什么?名誉校长?
“卧龙凤雏的名声早已响彻天下,不用宣传。况且二位又是出身世家,这样一来,便会招致来许多世子。”
“如果你们二人能助我一臂之力,那书院肯定会顺风顺水的。”
“等到学堂慢慢渗透,世家对主公的威胁便会慢慢缩小,到时候,主公便可成功登基了。”
在观众席上的三个娘子脑袋嗡嗡的,这都什么跟什么?听不明白。
但另外三人却听得十分清楚,同时,再一次震惊了。
“秦老弟,你这是在下一盘棋啊!一盘有天下的大棋。你的谋划,你的才智,令我们深深的敬佩!”
“实在高明,纵观天下,恐怕也只有秦老弟你能够想出这样的计策来了!”
世家的权利,在民间的影响是不小的。甚至可以掌握民生动向。
所以他们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教育,学校的创办,正是掌握教育大权的主要因素。控制住这一部分读书人,就相当于掌握了舆论的导向。
“还有啊,这回到许昌之后,我就让老曹办理报刊项目,这样以来,便可以失实报道朝堂之上的新闻了,这样也可以加速掌握渔轮的进度。”
什么是报刊?
听到这个新名词之后,意中人脑袋瓜又不够用的了。
方才的学校,科举制度,已经够费脑的了,现在又出来一个报刊,报道讯息。
这秦老弟怎么出口就是他们闻所未闻的新名词呢?而且还有理有据的,真是令人费解。
之前,秦浩帮助甄宓兴起快递行业的时候,他就又意向创办报刊行业。
因为宅这个讯息蔽塞的时代,很难收到消息。别说朝堂上的消息了,就算是隔壁村的消息也要好久才能接收到。
秦浩也担心报刊的问题,生产出报刊来是一回事儿,运送报刊又是一回事儿。要从许昌输送到十三州,并不是个容易的差事儿。
但有了甄宓的快递运送线,秦浩所担心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秦老弟啊,这报刊我们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你能否给我们解说一下?”
孔明一脸堆笑的看着秦浩,现在他每等的一分钟都是煎熬。因为这报刊光是听起来就很厉害,要是在实行起来,不知道会带来怎样深远的影响。
“报刊,不难理解。就是一份记录许昌城里头大大小小事情的纸书。”
“这样一来,不管你在十三州任何地方,看到这份报刊,也就能知道许昌城里头发生的事情了。”
“报刊有一点,就是要说实话!不管天子和朝中重臣们又怎样的行为或者言论,都要一五一十的记录下来!”
孔明和庞统连连点头,这报刊实在是太妙了。
这份报刊,不仅可以传阅至十三州。而且可以起到监督朝中重臣和天子的作用,至少在报刊的面前他们会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的。
总而言之,秦浩这一举创立报刊,并非上述目的,而是想要将报刊作为新一代的舆论,来打破世家世世代代掌控,导向舆论的局面。
如果有了报刊,那十三州的臣民便知,刘协整日整日的不上朝,只沉迷于后宫中无法自拔。相反的,丞相曹操一心为民,为百姓办实事。如此一来,这两人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能一样吗?
相信,过不了多久,原本站在刘协这一头的,也不会继续站了。
由此一来,让老曹登基的呼声便会一截高过一截。
所以这报刊是个幌子,专门用来导向舆论,抓住人心的。秦老弟就是要利用这一点,为自己之后道路,做好铺垫。
现在,秦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很有必要的,很利己的。
诸葛亮和庞统恍然大悟,方才两人决心反对,根本没用,因为秦浩早已将之后的事情规划妥当,由不得任何人来指手画脚。
秦老弟啊,你可真是纵观天下的奇人啊!
这聪慧,这大局意识,实在让二人溃不成军。于是起身,欲要给他行礼。
“你们二位太客气了,我只是个小小的伙夫罢了。”秦浩将两人拦下。
诸葛亮和庞统尴尬的笑笑。既然秦老弟一个伙夫都能到如此地步,你让我们两个军师该又如何呢?
不过有一点是值得庆幸的,那就是报刊现在还未发行,否则将两人的丑态记录上之后。他们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形象,可就摧毁的一点儿也不剩了。
老曹看到秦浩这厉害而含蓄的样子,心里别提多美了。他多想告诉二人,这是我女婿!是我老曹的女婿,怎么样?我眼光不错吧?
这下,老曹的心愿终于尘埃落定了,他的一统大国梦就要实现了。这大部分是秦老弟的功劳,没有他,这个心愿便成了自己的夙愿。
“他们谈论的内容我不知,但是看这些人看夫君额眼神,我便知,他们好崇拜夫君啊,肯定是夫君做出了让他们很厉害的举动。”
三人秒变小迷妹,在这一刻,三人的心才完完全全被秦浩收复了。自己的相公根本就不只是一个伙夫这样简单啊!
诸葛亮和庞统的心结被打开,事情也已经都处理妥当。接下来,他们四人便专心致志的喝酒,畅聊,一直到深夜,他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伙房。
“明日班师,你们是否已经决定好,和我一同回去许昌啊?”
回到曹操大帐中,两人面对面同曹操坐着。
现在,曹操真的不担心两人不同他一起回去了。如果回去,那也是好事一桩,如果不回去那也无妨。
因为现在有一个秦浩就够了,什么都不用操心了。
至于什么名誉校长的事情,荀彧也可以胜任。
“回去!”
两人几乎是同一时间,肯定的回答道。
“今日一见,我发现秦老弟身上的智慧颇多,到处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们二人愿意同主公回到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