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言情女生>国剧宗师> 第230章 远赴瀛洲

第230章 远赴瀛洲

  从档案中选出十名业务能力超群的翻译人员,丁从仁立刻将沈月楼圈好的名单交给了张禄。

  张禄看了下名单,直接把沈月楼选定的十名高级翻译给叫了出来。

  五名男士,五名女士,性别比例十分均衡。

  在张禄司长的介绍下,沈月楼与章京等十名翻译认识之后,张禄又让沈月楼从中选出一名队长,做为他的随行翻译。

  听到张禄的话,十名翻译立刻齐刷刷看向了沈月楼。

  这个队长虽然只是一个临时职务,并不是翻译司的职称,但华夏戏曲交流代表团若是在瀛洲取得佳绩,回来之后,翻译团队的荣誉和功劳自然不会少。

  沈月楼抬头朝人群中间的章京看了一眼,只见她看起来约莫二十三四岁的样子,穿一身黑色职业套装,脖子上系着一条黑白碎花围巾,明眸皓齿,长相秀丽,留着一头齐腮的短发,脸上化了淡妆,看起来冷艳绝俗,却又不失庄重大气。

  “随行翻译,我觉得章京小姐就十分合适。”

  张禄看了看沈月楼,又看了看章京,轻笑着说道:“沈老板真是好眼光,章京的能力在我们翻译司一直是出类拔萃的,她来担当您的随行翻译,我十分放心。”

  “好,此间事了,那月楼与丁科长就先告辞了。”

  “沈老板慢走,丁科长慢走。”

  冲沈月楼和丁丛仁微微抱拳,张禄又对章京说道:“小京,你代我送送沈老板和丁科长。”

  听到张禄的话,章京点了点头道:“是,司长。”

  出了翻译司,丁从仁先回文艺宣传部复命去了,而沈月楼的司机还没赶过来,他便和章京在楼下茶座上聊了两句。

  一番交谈,二人也说出了渊源。

  对于沈月楼,章京早已十分熟悉,除了是姐姐章沅溪前同事的关系,她本身也是沈老板的戏迷。

  “我的车来了,章小姐留步,请代我向章老师问好。”

  “嗯,我会和姐姐说的。还要多谢您选择我当您的随行翻译。”

  与沈月楼挥手告别之后,章京随即返回了翻译司。

  看到章京回来,几名同事立刻上前恭贺了几句。

  “小京,你与沈老板是旧识吗?他好像认识你。”

  面对同事们求知欲爆棚的眼神,章京如实告知了这其中的缘由。

  “竟然还有这等渊源,真是奇妙的缘分。我听说沈老板还没结婚,也没有女朋友,正好,小京你也是单身。

  这郎才女貌的,而且,到了瀛洲,你做为随行翻译,要一直和他朝夕相处。

  日积月累,说不定,还真能促成一对佳偶呢。”

  “这哪跟哪啊?我和沈老板,没可能的!”

  对于同事们的调侃,章京一脸无奈地摇了摇头,心中却有一瞬间闪过了沈月楼那张温润如玉的俊秀面容。

  ……

  确定了翻译团队的事,沈月楼又继续投入到了三出戏曲的排练之中。

  排戏的日子快乐且充实,一个月的时光很快就飞速流逝了。

  丙申年新历七月二十八日上午,京剧名伶沈月楼所带领的八十六名华夏访瀛戏曲代表团步履坚定,一脸从容地登上了飞往瀛洲京都的航班。

  这一天,燕京戏迷与华夏各家媒体记者蜂拥而至,把首都机场围了个水泄不通,都只为了拍下这个历史性的场面。

  此前,华夏前往瀛洲演出的戏曲名伶也不是没有,只是大多是瀛洲剧场私人邀请,像这次以官方名义,还有这么大规模的,却还是第一次。

  同为华夏人,大家都十分期待沈老板带领的华夏戏曲文化交流代表团能够在瀛洲取得佳绩。

  “沈老板加油,预祝华夏戏曲文化交流代表团凯旋。”

  “京剧、昆曲、黄梅戏,多好的宝贝,瀛洲人要是不识货,那也是他们的问题。”

  “好激动啊,不管沈老板能不能在瀛洲文艺圈引起波澜,他都是我们的英雄。”

  ……

  飞机渐渐升入高空,端坐在云层之上往下俯瞰,沈月楼的心情一直十分平静。

  瀛洲,是他将要用华夏的文化软实力征服的第一个地方。

  未来,他还准备去西方巡演,誓要让华夏的戏曲成为整个蓝星主流文化圈中最耀眼的明珠。

  昆曲《牡丹亭》、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再加上京剧《生死恨》,这么硬的戏码,还集结了华夏这么多顶级名伶,绝对能让瀛洲的文艺圈震动。

  毕竟,人类对美的感知力是共通的,沈月楼对华夏戏曲文化的内涵与魅力有着绝对的自信。

  飞机缓缓落地,等到舱门打开,众人一下就看到了瀛洲机场门口所挂的“欢迎华夏戏曲文化交流代表团前来瀛洲交流访问”的横幅。

  只可惜,欢迎场地布置地很隆重,前来接机的人员以及周围一些围观的民众却并不十分热情。

  站在舷梯上,沈月楼随意扫了一眼,只见专机下方稀稀拉拉只站了两三百人,比起代表团来时燕京机场万人相送的场面可差远了。

  而且,这些接机的人一多半是瀛洲文艺圈的官方人员,还有少部分是旅居瀛洲的华人,至于瀛洲本土的普通民众则少有来前观摩的。

  看到这种稍显冷淡的场面,沈月楼心中却并没有丝毫气馁之色。

  自己在瀛洲本就没有丝毫名声,他们不了解华夏的戏曲文化,不认识自己,也很正常。

  想到此处,沈月楼不由想起了五年以前,自己从皖州乡下前往燕京闯荡的那番豪言——此去燕京必要弄出一番动静,让整个华夏梨园都识得我沈月楼的姓名。

  如今,自己已然做到了名震华夏,再用到瀛洲的京都依然合适。

  此番来到京都,必要弄出一番动静,让整个瀛洲文艺圈都识得我沈月楼的姓名。

  心中有此愿景支撑,沈月楼踏上瀛洲土地的步伐也越发坚定从容。

  “沈团长您好,鄙人龟田孝志,现任瀛洲科学省文化厅对外交流局副局长,主要负责各位此行的接待工作,欢迎华夏戏曲文化交流团前来瀛洲交流访问。”

  这次前来接机的瀛洲官方人员大约有四十多名,为首的那人五十六七岁,身量不高,八字胡,戴着眼镜,长相普通,竟然还操持着一口流利的华夏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