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言情女生>从1984开始> 第四章:牲畜们(求票求收藏

第四章:牲畜们(求票求收藏

  姚小聂从梅花村回学校骑车要半小时。

  他回到宿舍,已经是晚上7点。

  打开宿舍门,当头是六只半光着膀子的牲畜,四只牲畜在打锄大地,两只牲畜提着水桶准备一块去水房洗澡。

  还有两只牲畜在捣鼓吉他。

  还有一只牲畜在阳台读诗。

  剩下两只牲畜大概是受不了宿舍的闷热,不知去哪里浪了。

  周六的晚上,都特么放飞自我了。

  姚小聂拎着大布袋来到牌桌旁。

  高呈林:“老姚,哟,看样子活过来了?”

  欧阳建军指着旁边,说道:“没吃饭呢?那还有馒头,自个儿拿去。”

  姚小聂午饭也没吃,他在桌上抓起一个馒头啃着,一边打开布袋,掏出一把烟,散在牌桌上。

  牲畜们都愣了。

  欧阳建军:“你哪来的烟?”

  高呈林:“红梅,玉溪,这烟还有散装的?”

  姚小聂:“明天开始,咱们不用啃馒头了。”

  姚小聂掏出那三十七块碎钱,丢在桌上。

  牲畜们更惊住了。

  欧阳建军:“你真去给人修电器了?还赚了这么多钱?”

  高呈林两眼放光,抓起两块钱,说道:“饭堂可能还有吃的剩下,我去打!”

  姚小聂:“呈林,拿多些钱,去搬箱喝的回来。晓斌,你跟他去吧。”

  高呈林和张晓斌拿着钱出去了。

  欧阳建军点起一支烟,说道:“你快说说,你怎么挣的钱?”

  姚小聂:“我让杨老师介绍,去干部大院里摆摊修电器……”

  姚小聂把经过大致说了。

  尖嘴猴腮的侯子强说道:“这钱这么好赚,带弟兄们一份啊!”

  姚小聂:“你们只会书本上的,这钱目前你们还挣不了。而且不能去太多人,影响不好,我一个人在那儿就行了。等生意做开来,我再看看怎么带上大伙。”

  这些大学生理论知识过硬,但都是愣头青,没什么实操经验,更缺少社会经验。

  让他们去修手表,说不准一紧张手一抖,能把螺丝掉水沟里去,一些复杂电器他们更没有修理经验。

  在社会上什么人都可能遇到,发生矛盾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处理。

  再加上那机关大院里面不能进更多人,所以他觉得还是自己去就行。

  但这个生意要做大,是必须带上这群牲畜的,但要看看怎么个带法。

  欧阳建军是班长,他说道:“猴子,老姚说的在理。咱们没他这么机灵,而且杨老师带了他一个,不能还多带两个。老姚,这是好事,起码你有钱还大伙了。”

  高呈林和张晓斌抬着一大箱饮料进来了,高呈林嚷嚷着:“饭堂没吃的了。老姚,花十四块钱,买了这箱可乐。”

  姚小聂拿起一瓶可乐。

  这是天府可乐,明年将成为国宴饮料,本有希望成长为民族品牌,可惜94年被百事可乐用合资的方式兼并,品牌消失。

  姚小聂打开可乐,举了举,说道:“共患难,也要共富贵,以后有钱我们一起赚。”

  欧阳建军失笑道:“就啃了几天馒头,什么共患难?没这么大事。”

  姚小聂笑而不语。

  前世这十一名室友没有要他还钱,陪他啃了整整一个学期的馒头,没人真的怪他。

  姚小聂记得这份兄弟义气。

  上辈子他们都活到五十多岁,姚小聂知道这群同学日后有的出息大,有的出息小,但都是正派人。

  这大概是因为这群人都是理工科直男,而且这个年代选择学计算机的,家里都是比较新锐有见识的,养出来的孩子也大概率是正经人。

  这辈子得带着这群牲畜干点大事。

  牲畜们喝着可乐,抽着烟,宿舍里很快乌烟瘴气。

  ~

  第二天是星期天,姚小聂依旧天不亮起床,穿上工装,捣腾好装备,到饭堂吃个饱饭,然后骑上二八大杠出发。

  7点整,他来到梅花村。

  昨天杨老师带他混了个脸熟,今天他自己就进去了。

  他来到原地,摆开摊子。

  生意很快上门,还是收音机、电风扇、电子表这些小型电子电器。

  一天下来,做了16单生意,总共赚38块钱。

  ~

  第三天是星期一,今天姚小聂一整天有课。

  他让欧阳建军帮他糊弄签到,如果糊弄不过去,就替他请假。

  这年代的大学可不是读着玩的,大学培养的是国家干部,学校考勤制度严格得很,他这样旷课是会出事的。

  但目前没办法,这生意才起步,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他照常来到梅花村摆摊子。

  今天的业务量有所增长,开始有大院外的国企职工拿着电器进来找他修。

  ~

  接下来一直到星期五,业务一直在增长,客户开始排队。

  姚小聂每一单生意都做得仔细,保证不出差错,而且没有升价。

  做生意,信誉最重要。

  这些天他每天的收入稳定在50到60块钱。

  周五下午,姚小聂修完一台收音机,站起来直直腰。

  他看见一个颇有风韵的妇人提着菜篮子走来。

  他知道这是杨若儿的母亲,李丽云。

  李丽云四十岁,年轻时是岭南军区战士歌舞团的芭蕾舞演员。

  她与杨若儿父亲的结合,当年是一段佳话。

  大致就是,岭南军区战士歌舞团请大作家来给团里排节目写剧本,青春漂亮的少女李丽云是芭蕾舞团首席。

  大作家儒雅倜傥,才华横溢。

  少女清纯天真,美丽动人。

  少女仰慕作家,多次主动向大作家请教剧本和文学。

  年轻的作家在相处中不知不觉也爱上少女。

  在那个贫乏的年代,自由恋爱是奢侈品。

  作家和少女大胆地拒绝了组织和家里安排的婚恋,坚决地走到一起。

  他们突破了重重阻碍,组建家庭。

  婚后他们相敬如宾,虽然清贫,但是过得颇为幸福。

  他们结婚第二年,杨老师就出生了。

  可是之后的岁月里变迁重重,他们结婚之后不到五年更是遭遇十年风雨飘摇的日子。

  那段艰苦的日子里,作家饱受批判。

  但是李丽云不离不弃地陪伴着丈夫,支持着丈夫熬过来。

  如今风雨飘摇的日子已经过去六七年。

  他们初结婚时,物质贫乏,有时吃饭都成问题。

  十年风雨飘摇之中,李丽云更是活得胆战心惊。

  直到改开之后,李丽云和丈夫的待遇有所提升,也分配了梅花村的宿舍,这才算过上好日子。

  李丽云眼下的工作是在战士歌舞团当舞蹈老师。

  她和杨老师一样爱穿裙装,体态是芭蕾舞演员特有的婀娜优雅。

  她年轻时容貌堪称明星级别,不比这时候的刘晓庆、倪萍差。

  但是经过多年的风雨摧残,她年轻时的美丽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经历过世事的女人那种平静淡然的风韵。

  姚小聂掂量一下,趁着李丽云走过,他搭话道:“师母您好。我是杨老师的学生小姚,这些天在这里打扰街坊邻居了。”

  李丽云一不留神给攀了个“师母”的辈分。

  李丽云客气地笑笑:“不打扰,大伙都夸你手艺好呢。”

  这几天李丽云有留意姚小聂,她瞧着小伙子高大白净,干活认真,为人大方,她不反感。

  姚小聂:“谢谢师母。多得学校的培养,多得杨老师的关照。”

  李丽云微笑,冲姚小聂点点头,走了。

  姚小聂:“师母慢走,我平日守在这儿,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您尽管吩咐。”

  姚小聂只是想着零成本套个近乎,本来没想过李丽云会搭理他。

  他一看李丽云就知道这阿姨年轻时漂亮,人生中经历过不少风雨,不是个简单的人。

  其实这年代的中年妇女普遍经历过不少风雨,没几个是心思简单的人……

  四十年后遍地走的网红小姐姐傻白甜妹子?

  不存在的。

  这是一个严肃的时代。

  之所以严肃,是因为这个时代经历过严酷。

  从严酷和严肃中挣扎着站起来,才造就日后四十年的爆发式发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华夏的古人把道理都已经说尽了。

  瞧瞧四十年后白左遍地走的西方都成什么样了。

  这个年代的西方经历过一战、二战的血火挣扎,此时还在冷战的铁幕中战战兢兢。

  所以西方还在鼎盛时期。

  随着冷战结束,西方那一代在严酷的考验中站起来的社会中坚人群会带领西方的鼎盛时代延续个二三十年。

  但随着这群社会中坚老去。

  随着西方世界那批星光璀璨的名字在历史舞台上谢幕。

  随着冷战过后的傻白甜一代出生、长大、当权。

  西方不可避免地走向下坡路。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

  还是华夏的一句老话。

  天道好轮回。

  李丽云往前走了几步,回头问道:“电视机你能修?”

  姚小聂忙答道:“能修!”

  李丽云:“我们家那电视机有疑难杂症,请了电机厂的师傅来都修不好,你觉得你能行?”

  姚小聂:“我得看看才知道。”

  这是第一单大家电生意,而且是杨老师家的,当然得积极主动。

  还有……

  眼下他最担心的是自己考勤问题。

  昨晚回宿舍他听见一个消息。

  昨天下午系里面开例会,点名批评了他,因为他给记了几次旷课。

  看来室友们还是没能彻底掩护他。

  如果给系里面知道他其实不是旷课,是逃学,他很可能会被处分。

  这事情挺要命的。

  他的考勤正是属杨老师管。

  希望杨老师能网开一面。

  李丽云考虑一下,说道:“那你跟我上来吧。”

  姚小聂跟着李丽云上了楼。

  杨老师家在五楼,是一套清净的两居室。

  左边的房间看来是杨老师的闺房,门半掩着,能看见墙上贴着奥黛丽赫本的海报。

  姚小聂眼尖地一瞅,看见房间还摆着一张电脑桌,放着一台电脑。

  这可是1984年,家里有电脑的家庭绝对是少数又少数的。

  姚小聂晃过去,凑近杨老师的房门又仔细看了一眼。

  横放长方形机箱,机箱上面放着显示器。

  这造型。

  姚小聂再熟悉不过。

  IBM PC/AT 286。

  这是IBM推出的一款经典机型,处理器用的是这年代最先进的英特尔80286芯片。

  姚小聂觉得这款机型是这年代最好用的一个机型。

  除了硬件配置之外,还因为这款机器运行的系统是Microsoft BASIC。

  也就是微软版本的BASIC语言。

  这款机器1983年才发行,在华夏内地的口岸价就要2万元,在京城的中关村做些基础配置的调整,一倒手就要卖3万元以上。

  这个价钱,这个年代的华夏是没有家庭买得起的。

  姚小聂觉得这台机器只能是省作协配给杨老师的父亲的。

  毕竟杨老师她爹是著名作家,省作协主席,正/厅/级/干/部,有理由享受这个待遇。

  李丽云说道:“姚同学,就是这台电视机,麻烦你瞧瞧。”

  李丽云打开客厅的电视机,这是一台17寸黄山牌黑白电视机。

  只见电视机屏幕抖动,而且画面向下压缩,看是能看,只是瞧着难受。

  李丽云说道:“请不同师傅修过好几回了,怎么修都不行。”

  这电视是李丽云的一个心病,这台电视机属于一个贵重大件,买下来花了差不多一千块钱,花掉他们家两年的积蓄,刚买来没多久就坏了。

  虽说这台黑白电视机的价值比不上杨老师房间那台电脑的三十分之一……

  但毕竟是自家花钱买的。

  李丽云觉得反正怎么折腾都弄不好,不如死马当活马医,给这小年轻试试。

  姚小聂:“我得拆开来看。”

  李丽云:“你拆吧。”

  姚小聂拆开机箱后盖,先检查线性电位器,一般这种故障是因为线性电位器接触不良。

  但他看到线性电位器是崭新的,显然是之前来修的师傅新换的。

  果然故障没那么简单。

  他再看波形发生器,可能故障是因为波形发生器电容不足或漏电。

  但他看到电容器也是新换的。

  看来杨老师家因为这台电视机没少折腾。

  (收藏,月票,推荐票,评论~~各种求~~感谢大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