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言情女生>洞鉴黑白> 第六章 囚 爱第七章 命 运

第六章 囚 爱第七章 命 运

  第七节命运

  走出旅馆大门,杜秀琦的心,还在狂乱地怦怦直跳。她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难堪的情况。她无论如何也预料不到,那个和自己的父亲相比,年龄最多只小五六岁的老人,竟然会无中生有,凭空捏造,跟自己过不去,找自己的岔子,说出那种龌龊的话来。

  杜秀琦并不是个懦弱的人,她绝对不会任人宰割。只是,太出乎意料了。老头诬陷她时,她整个人,一直处于一种懵懂状态中。老头说的那种事,既抬不上桌面,更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与其争论,争出个输赢。

  幸好,正在自己手足无措、进退两难的关键时刻,那个好心的年轻人,那个叫黄玉斌的,一身正气,见义勇为,及时站了出来,一肩膀把那档子破事,全部包揽了过去。

  总的说来,还是自己的见识少了。对外面的花花世界,了解的不多,才会在遇到这种老无赖时,竟然想不出半点办法。当然,还有一点,是那个老东西提到的问题,太过于敏感,过于**,过于羞耻,自己即便有什么想法,也实在是说不出口。

  那个坏老头,可能也正是抓住了自己的这种心理,才敢如此当众戏弄自己,而且,还要自己付他五元钱。良心,真的是被狗吃掉了。

  匆匆忙忙的从那家旅馆走了出来,也忘了问一声,那个叫黄玉斌的年轻人,家住哪里,是干什么的?人家帮了自己的大忙,可自己就是口头感谢了那么一句,鞠了一个躬,转身就走人,好像有点不太尽情理。

  可是,自己又该怎么感谢他呢?杜秀琦一下子又懵了,觉得还真的没有一个具体的感谢方法。难不成,给他寄点瓜果、土特产之类的。当然了,这些想法,都只是在心里合计合计而已。人都已经走了,又没留下联系方式,自己真要感谢人家,也再找不到机会了。

  俗话说,面由心生,那个老头子,那张尿罐一样龌龊的干枯瘪脸,一看就不是一个好人。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人,自己真的应该特别当心,尽量避免与这样的人打交道。

  善良的人,相貌都大不一样。帮助自己的那个年轻人黄玉斌,眉周眼正,长得那样精神。与那个臭老头,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年轻小伙子那张英俊帅气的脸,一下子浮上杜秀琦的心头,杜秀琦满心温暖,内心深处,阵阵感激之情,翻涌激荡而起。

  转念一想,如果丈夫戚小刚不出事,自己怎么会大老远跑来这种地方,怎么会住进那样一家旅馆,受那个脏老头子那种腌臜气。他明明就是看到自己一个单身女人,才敢这么公开地、肆无忌惮地侮辱自己、诬蔑自己。如果丈夫在,他哪里敢这样。

  一想到戚小刚,隐隐的忧虑又涌上了杜秀琦的心头。是啊,今天遇到的这种情况,说实话,幸好丈夫不在,如果他在,不知道又会闹出什么乱子来,也许,又会闯下一场祸。

  丈夫好像不太习惯与人理论,动不动就喜欢出手。有些事,拳头哪里能够解决问题。像今天这件事,只能与对方理论。就像那个年轻人黄玉斌,把那些有理有节的话说了出来,脏老头的卑鄙想法,故意陷害人的无耻行径,一下子就败露出来,连他那张油滑的老嘴,都再也找不到话来为自己辩解了。

  俗话说,世事万般皆由命,从来半点不由人。自己总遇到这些糟心事,看来,全都怪自己的命运有问题。

  杜秀琦的命运,似乎从来就没有好过。

  据母亲说,杜秀琦才出生的时候,背上披着一层可疑的、状如麻纱的白色细皮,乍一看起来,新生儿就像一个披麻戴孝的孩子。在农村,这种孩子称为“孝生”,意思是,如果她活下去,就会“克”父或者“克”母,让父母当中的某一个,早早过世。

  父亲本来不打算要这个孩子了。想把她丢掉。武隆乡的渔坝村,那种大山深谷,别说丢个新生儿,就是丢下一头牛去,也好比把一粒砂,丢进大海,哪里会显出什么踪迹。

  半个多世纪以前,生活艰辛,重男轻女的思想又严重,新生女婴,被看成是家庭负担,才呱呱坠地,就被狠心的父亲,用点破衣烂衫包裹住,往陡崖下面一丢,葬身万丈悬崖的,不知有多少个。在那种屙屎不生蛆的地方,山高皇帝远,谁会来管这种事。

  母亲舍不得把杜秀琦丢掉,毕竟是她怀胎足月,才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母亲护住新生儿,立誓赌咒说,如果这个孩子,将来真的会“克”父“克”母,那就让孩子专“克”母亲,与父亲绝无关系。并要观世间菩萨作证,保证这个誓言能够作数。

  为了确保孩子无灾无难地活下去,同时还不给自己的身生父母带来灾难,按照渔坝的习俗,杜秀琦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把她过继给一块丑陋的大石头,作为那个石头的女儿。叫那个丑陋大石叫爸爸。反正石头无知无觉,无爱无恨,无痛无痒,无悲无喜,既不怕雷打,也不怕火烧。这孩子命再硬,也不能把一个巨大的顽石“克”成什么样。

  把顽石叫爸爸,有点祸水东移的意思。要“克”父,要带来灾难病痛,以及万劫不复的死亡,就让这所有的厄运和灾难,都来找这个石头好了。

  为了分散孩子命中带来的不幸和厄运,杜秀琦的父母,多管齐下,无所不用其极,凡是他们听说过的,以为会灵验的,都愿意尝试一下。据说,把命硬的小女孩子,下嫁给一条狗,定下“终身大事”,也会把厄运转到狗身上去。

  于是乎,他们悄悄找到村中一户人家,那户人家养了一条黑狗。与主人商议好以后,暗地里举行一个仪式,就把襁褓中的杜秀琦,许配给了那条黑狗。

  杜秀琦的父母,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送给那家人一升(青云县农村一种古老的木制量器,四方形,敞口窄底)苞谷籽,一背篓洋芋。

  本来,自己家里也喂了一条狗。何必还要多些开销,去找其他人家呢。这里面又有一个讲究,自己家喂养的,哪怕是条狗,也是与自家人有密切关系的,地位高低虽然迥然不同,但却乱不得。这是有关伦理的大事。

  有了石头做爸爸,有了黑狗做丈夫。在家里,家里人便把杜秀琦叫作“石狗”,听起来,与“死狗”谐音。名字取得越贱,越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这孩子命再硬,也不会有问题了吧,已经把她作贱成这个样子了,已经把她蹂躏进尘埃里了。有什么厄运,还好意思,还有脸嘴,来寻觅她、来欺凌她呢。

  “石狗”到了读小学的年龄,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报名的时候,老师问起来,做父亲的,嗯嗯啊啊,半天也说不出该报个什么名字。老师见这个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的,皮肤又那么白嫩,一点不像生长在这种穷山恶水中的样子。便替她取名秀琦,“琦”为美玉,美好、不凡的意思。寄寓这姑娘,将来能够有个美丽而不凡的人生。

  父亲听到老师的解释,笑得嘴都合不拢来,对着老师千恩万谢。

  秀琦小学毕业后,没再继续读书,那年代,国家还没有实行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女孩子,读点书,能随便认识几个字,也就行了。最起码,到了大城市进厕所的时候,不会连男女两个字都分辨不出来,走错地方。

  哥哥杜明成绩一直不错,后来,竟然考上师范学校,成为少有的,从渔坝考出去,又分配回渔坝教书的年轻人。

  秀琦和哥哥之间,兄妹俩感情一直很深厚。

  哥哥读书时,父母逐渐年老,家里的活,脏的累的,重的苦的,几乎全是秀琦顶着做。比好些男人,还要辛苦。家里养的鸡,下个鸡蛋,秀琦也要小心收藏起来,凑得差不多了,小小心心,装进糠箩里,拿到街上去卖,凑点零钱,给哥哥读书时用。

  农闲时节,她经常会带着一把小锄头,背上一个状若圆柱、挎包似的竹篼,爬到那种险要的陡崖上,去挖刨、抠取一种叫麻芋子的野生药物。麻芋子状如洋芋,只是细小得很多很多。挖刨出来,洗净、去掉外壳粗皮,晒干,便成了一粒粒豆子大小的小圆豆。

  赶集天,有人会专门来收购这种晒干的麻芋子,几块钱一斤。当时,这种收购价,太诱人了。简直是笔大买卖。可是,一个季节下来,又能挖刨、抠取到多少斤呢?活的麻芋子,晒干以后,重量折得惊人。好多人,忙活了一季,能卖出三两、四两,已经是了不得的好成绩了。

  杜秀琦却常常能够卖给收购这种药材的人七两、八两,甚至是一斤。

  就是这种千辛万苦凑来的钱,秀琦一分一文也舍不得花,连给自己买上一两尺布,做双清清秀秀的布鞋面子,她也舍不得。

  哥哥杜明,每次去城里读书,离开渔坝村的时候,走在路上,摸着贴身揣着的,一分一角,慢慢凑起来的数十元钱,想到妹妹那开皴裂口的双手,眼泪,就会叭哒叭哒直往下掉。

  杜明工作以后,杜明调到条件较好的竹林乡中心完小后,首先想到的,除了孝敬父母,就是得把正值青春年华的妹子,带到身边,带出渔坝,带离那个山穷水恶的夹皮沟。

  秀琦的秀美,会让每个见到她的人,都由衷地欣赏赞叹。不久,就有人不断上门来做媒。哥哥杜明左挑右选,选中了戚小刚。

  戚小刚家境还算不错,是独子,父母离世后,给他留下了宽敞的房屋。戚小刚初中毕业,外出打过工,见过世面,人又勤劳。家里被他弄得清清爽爽的。看起来,话不多,人似乎也忠实厚道。外貌,不算帅,也不算丑,总还看得过去。

  秀琦的心里,也讨厌老家渔坝,讨厌那个穷地方,一年四季,无论你如何辛苦,无论你如何勤劳,日子,也始终就是那么个样子。苦日子似乎永远过不出头。

  奶奶在世的时候,常常抚摩着秀琦的小脑袋,对着这个乖巧的孙女儿感叹:“狗儿呀,女娃娃是菜籽命,丢在肥地里就肥,丢在瘦地里就瘦。但愿你以后能找到个好人家,老天爷把你丢到一块肥地里,让你安安稳稳、富富足足地过上一辈子。”

  奶奶还常常教杜秀琦唱一首古老的民歌《娘裙带》:

  菜子花开一片哟黄哟喂,爹妈养我么娘裙带像(一)个宝哟……一尺二寸娘带哟大哟喂,带大带大么娘裙带外姓哟人哟……东家请媒娘不呀许哟喂,西家请人么娘裙带爹不哟允哟……

  秀琦至今还记得,奶奶那苍凉而哀婉的歌声。听起来特别令人感动。

  奶奶常常说,爹妈养女儿,养大了,便嫁到别人家去,为人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在丈夫家中,服侍丈夫,服侍一家老小,孝敬公婆,可就是很难得回到娘家,孝敬孝敬自己的亲爹亲娘。奶奶说,这首《娘裙带》,就是专门为苦命的女孩子写的,写女孩子心中的苦楚和无奈。

  看到戚小刚,看到竹林村戚小刚家的房屋、土地,杜秀琦忍不住想到奶奶的话。但愿,我这颗随地肥瘦的菜子,能在戚家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开出一片肥硕的好花,结出一片饱绽的籽粒来。

  哥哥的心思,杜秀琦也明白。哥哥不希望,杜秀琦留在老家渔坝那种苦地方。哥哥之所以把她带到身边,虽然没有明说,但秀琦明白,哥哥其实就是想在竹林乡这种地肥水美的地方,给她这个当妹妹的,寻个能够安身立命,富富足足过一生的好婆家。

  当哥哥征求杜秀琦的意见时,秀琦爽快地点头同意了。

  对戚小刚,秀琦一点也不了解,但是,她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大家真心过日子,相处时间长了,彼此多增加一些了解,日子,也就能够过下去了。哪一个老辈人,不是这样过过来的呢。

  现在的社会,有个好处,大家还能预先见过面,彼此相看一眼。还能够处上一段时间,让双方了解一下彼此的脾气。以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那一辈,连对方胖瘦高矮,都一概不知。洞房花烛时,才知道对方长什么模样,不也照样组建成一个个家庭,把日子给过了下去吗。

  秀琦新婚不久,就被丈夫戚小刚打了一耳光的事,秀琦一直瞒得严严实实的,一星半点消息,都没让哥哥杜明知道。她既不想哥哥知道后,心痛自己,为自己担心。更不希望哥哥来找戚小刚,为自己无端被打,找个说法,理论一番,甚或打起架来。秀琦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缘故,造成哥哥和戚小刚之间的隔阂,担心以后,两人之间起了矛盾,彼此作为亲戚,走动起来,凭空多了一些障碍。

  好在从那以后,戚小刚再没对她动过手。一直都和和睦睦的。生活,本来应该还算不错的,谁能料想,堂哥杜文动员哥哥杜明、戚小刚,合伙养海狸鼠,钱没赚到,倒先赚来了一桩祸事。

  往事,黑云一般,盘旋、缠绕在杜秀琦的心头。

  马上就到靖逸汽车站了。

  杜秀琦摇了摇头,把诸多不快,尽力甩开。大步向着售票处走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