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玄幻奇幻>帝月谋> 第191章 抢夺推荐帖

第191章 抢夺推荐帖

  晋国夫人身边的三位师侄订亲了,一个比一个的亲事好。

  消息传出,全城轰动,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

  谢家三郎与罗巧芬订亲了,仰慕谢家三郎的,恨不得将罗巧芬祖宗八代的事都挖出来。

  很快,世人就知道晋国夫人身边四位师侄女的真实身份,他们开始猜宋瑜、周淮、尉迟蓉蓉、凌傲雪四人的身份。

  而此刻,碧烟正坐在五姨娘赖晚的院子里,与赖晚说着话儿,前儿赖晚的女儿八姑娘又生病了,碧烟掏了银子疏通关节,派了陪嫁丫头去请的郎中。

  赖晚听着碧烟说素雪、巧芬、千斤的亲事,任何一个拿出来,都比高进要好,而那傻丫头千斤还与南安郡王订亲了。

  她忆起当年冯昭几次说高进不是良人,原来她有本事让自己嫁更高的,可她怎么就认定了高进呢?

  高进,多情却又无情,有利用价值的就好好捧着,一朝无用,连地上的泥都不如。

  寿春郡主有身孕了,现下已有四个月,生怕出了差子,每日小心地护着胎儿。

  赖晚抱着怀里的孩子,弄不好,这就是她此生唯一的孩子了,用手轻拍,看八姑娘阖上了双眸,“我过去是真错了。”

  错嫁了高进,错拒了亲娘。

  如今,被寿春刁难,罚跪,顶水盆,还要服侍在侧看寿春与高进用饭,高进没给她一星半点的怜惜。

  寿春是嫡妻,高进的后院已经有七个侍妾的,这第六位、第七位俱是贵妾,全是官宦嫡女,因为爱他,硬生生哭着、求着嫁过来当侍妾。

  这还是寿春有了三个月身孕添进来的人。

  赖晚为嫡妻时,是万千防着外头出身好的姑娘进门,大姨娘是高老夫人身边的大丫头;二姨娘是高二夫人身边的大丫头;三姨娘是碧烟,是赖晚曾经的陪嫁丫头;四姨娘是商贾人家的庶女;五姨娘便是赖晚。

  碧烟虽是丫头,但也是贵妾,她有嫁妆,有铺子;四姨娘因着碧烟出身,多有奉承巴结,但碧烟最是老实本分,模样在姨娘里是最差的,但只这一点,却最得寿春郡主喜欢。

  寿春郡主过门,所有的姨娘都刁难、立规矩地蹉磨了一个遍儿,唯独碧烟,她没有立规矩,还夸碧烟最知规矩、分寸。

  赖晚得暇时就绣些帕子,做些刺绣,交给碧烟放在杂货铺子上卖。好几次,碧烟都想告诉她,说自己的两处田庄有一处是赖晚的,自己陪嫁杂货铺其实也是赖晚的,可总到跟前她咽下了。

  她一直记得陆妈妈的叮嘱,必须要赖晚真心悔过才能给,在她管着这几年,碧烟可以用出息为自己添些东西,譬如也开一家杂货铺,或者再置一处田庄。

  *

  安乐伯府。

  汪琴、汪棋听府里的人再度议论晋国夫人,是因她的几个师侄许的人家一个比一个好。

  汪棋惊呼一声:“罗千斤,就是那个胖丫头,她要嫁给南安郡王?”

  丫头答道:“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南安郡王当着官媒、保媒人的面许诺,一生只有她一个女人呢。”

  汪琴没想晋国夫人身边的师侄都是不同的,就连那般的罗千斤都能嫁给南安郡王,这得多厉害。

  汪棋嘟囔道:“若是当初,大哥没与晋国夫人和离,我和六姐姐的婚事定不会差。”

  汪琴现下定亲了,许的是一个五品员外郎的幼子,这位员外郎家风颇好,三个儿子都是嫡子,虽有一房侍妾,只生了一个庶女。而她嫁的便是家里的小儿子,她在皇城女院上了两年学就辞学了。

  陶如兰说她订亲就得备嫁,不能再去女院。

  她一辞学,便出了安康长公主的事。

  而今,皇城女院关闭了。

  萱若夫人往朝廷递了几次文书,请求重开,可一直没有寻到合适的山长,她建议由晋国夫人为山长,可上头再未回信,这件事便压了下来。

  偏生辞学不到半年,婚期都定了,未来的婆母却病逝了。婆家自有嫡长嫂接掌当家,可她的婚也因此被耽搁了。

  汪棋现在听丫头们说罗千斤如何好运,如今连晋国府那些大丫头亦有不少寒门学子、耕读人家竞相求娶。

  而此刻,一个仆妇正追着一个三四岁的男童,“四爷,小心点,四爷……”

  这是汪琴的胞弟,安乐伯府的八公子汪墨,是陶如兰最心疼的儿子。

  汪墨张开双臂,远远儿就唤着:“姐姐!”

  汪琴将弟弟抱在怀里,在他脸颊上香了一口:“今儿有没有背书?”

  “有,娘亲打我了,说我不好好背。”

  汪墨往姐姐怀里扎了扎,用小胳膊将她的脖子揽上,低声道:“四姐姐回来了。”

  汪诗嫁入兵部右侍郎王家公子为妻,可嫁过去,王公子根本不碰她,早前还以为他是念着前一位未婚妻,直至半年后,汪诗无意间去书房送吃的,撞到他与一个清秀小厮在一起,才得晓真情,原来这王家公子是个断袖。

  那一天,于她就是恶梦,她本想离开,碰倒了外头路边的花盆,被他冲出来,将她拽入屋里给打了一顿,那小厮竟趾高气扬一脸讥讽地笑话她。

  自那以后,早前的平静没有了,而小厮却与她吃醋,将王公子看看紧紧的,王公子为了讨心上人欢喜,时不时打她、骂她。

  后来,王夫人瞧不过去,对王公子用了药,让他们夫妻圆了房,不想事后王公子对汪诗更是深恶痛绝,再不进她的院子,王夫人劝了好几回亦无任何用。

  王夫人便劝汪诗从王家其他兄弟那儿过继一个孩子,也不知王公子是哪里不对,竟让那小厮的妹妹怀了身孕,一举得了个男胎。

  小厮妹妹抬成了大姨娘,母以子为贵,因着其容貌与那小厮有八分相似,前不久竟又怀孕了。

  汪诗想着这事太过憋屈,想要娘家兄弟出手,可对她的事,大哥帮不上忙。二哥汪博原就对当年发生的事意见很大,觉得汪翰是大过,汪诗也有脱不开的关系。汪德兴在次子汪博成亲后,先后递了三次奏疏,请求将汪博立为世子,却次次石沉大海没了音讯。

  汪翰现在已成亲,娶的是晋商女儿吴氏,嫁妆还算丰厚,却再不敢嫌弃她是商贾出生,据说她娘家与晋国府走得近。因着汪翰早前令府里蒙羞,成亲之后就被汪德兴给单独分了出去。

  汪翰至今亦未得中进士,想考白泽书院,屡考不过,想谋一官半职,原走了五皇子的门路,可五皇子对于他的品行颇是看不上。白泽书院里有无数有为才子,名门、寒门皆有,他已收拢了一批人,对于汪翰这样的,可有可无。

  吴氏性情泼辣,据说一年多前,胡秀秀还与汪翰写了一封信,求汪翰救她一命。徽省药材商家里更是乱成了一团,她所嫁的丈夫是个冷情之人,偏她那公公又贪女色,胡秀秀每每请安问好,他就要动手动脚,还拿胡秀秀与汪翰的事说话。

  胡秀秀婆家早传她与老翁有染,丈夫不信任,妯娌更是怀疑不屑,因她生得好,翁爹竟任由这些传言四散。

  反倒是汪词,当年因被胡秀秀与胡氏算计,得嫁江南茶商为妇。茶商虽有两个姬妾,皆是陪他从小到一起长大的侍女,也颇是懂晓规矩。且茶商是浪子回头型,在外头赚钱养家,自汪词连生两女后,才允了两房姬妾生养。

  现两房侍妾姨娘各得一个儿子,若汪词再育儿子,此生便算圆满了。

  大姨娘因着汪词写回的家书,不止一次地感谢胡氏当年对汪词婚事上的破坏。哪能想到茶商是浪子回头,真心与人过日子的,这日子过得倒比汪诗都还顺心。

  汪棋心下好奇,拉了汪琴一下:“六姐姐,我们去瞧瞧四姐姐吧?”

  汪琴淡淡地道:“左院的事,我是不想问的。”

  “她也是姐姐啊。”

  汪琴道:“我要将墨儿送娘那儿去,你去看看罢。”

  汪棋不无遗憾,她就想瞧瞧左院的笑话,以前胡氏没少刁难她姨娘。

  汪琴抱着弟弟,刚进金桂堂,就听里头传来一阵惊天的嚎啕大哭声:“右娘,右娘,你帮帮我罢!呜呜……因姨娘与他相好的小厮长得像,就变着方儿地折磨我。而今,还要将姨娘生的儿子寄在我名下,还怪我不生,是我不生吗?成亲几载,他连屋都不进,他不碰我,我与谁人生孩子?”

  汪琴不想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可汪诗跑到金桂堂来闹,不由得蹙了蹙眉头。

  汪诗抱住陶如兰的双腿,“你与晋国府是亲戚,早前晋国公、富贵候的满月宴,你受邀去了的。右娘,你与晋国夫人求个情儿……”

  陶如兰这几年过得好,最大的依仗便是晋国府。

  晋国府有了两位公子,就连府里的氛围、气象都比以前更好。

  陶如兰被她摇着双腿,淡淡地道:“晋国夫人忙得好,在后院要照顾两个小公子,在前院还要支撑偌大的家业,便是对府里几位姑娘、公子亦要教导,哪里有心思管你这外人的事。”

  汪琴痛苦地摇头,“右娘,婆母说了,只要我夫君进白泽书院,他就能改好。你与晋国夫人求求,写一张免试推荐帖,我夫君就能进去读书,他是郁郁不得志,才变成这般的。以前不是这样的,右娘,明年是大考年,你帮帮我罢,若我夫君入仕,他就改好了。”

  汪琴心下慌乱,陶如兰与晋国夫人求了推荐帖的事,她是知道的,晋国夫人已经应了,说明年正月就将这份推荐帖给他们。

  这事,陶如兰早早就谋划好了,说端看汪琴的未婚夫,若是此次他考入书院,自是不提,若没考进去,汪琴的未婚夫徐三郎就用晋国夫人的推荐帖入白泽书院。

  陶如兰只与这事说与汪琴知晓,可汪诗却跑来求帖,当即问道:“这事儿,你从哪里听来的?”

  “右娘还要瞒着?徐三郎才多大,他才十八岁,往后有的是机会,右娘把那份推荐帖给我,我一辈子感激你。”

  陶如兰恼道:“胡说八道。”

  汪诗知她不认,“右娘也莫瞒我了,你借着满月宴,私下与晋国夫人求推荐帖的事,好几位夫人都听到了。徐三郎是六妹妹未来的夫婿,可那……还不一定呢?而我夫君却是真正的汪家女婿,我们夫妻好了,自会帮衬府里。右娘帮我这回,诗儿永记大恩。”

  汪琴放下手里的汪墨,“四姐姐这话怎么说的,什么叫徐三公子还不一定是汪家女婿?”

  汪诗只想拿到推荐帖,唯有这个才能翻身,就连王大公子自己也说了,只要有这帖子,就好好与她过日子,让她亦生儿育女,丈夫难得对她温柔,再有婆母的保证,好哪有不应的道理。“六妹妹还不知道么?你的好徐三郎,与城南一个卖胭脂水粉铺子的姑娘好上呢?若不是他在守孝,怕是孩子都揣上了。”

  “你胡说!”汪琴大吼。

  金桂堂里,因为一张推荐帖闹出的风波,汪博、汪赋都知道了,免试入院读书的帖子,即便冯家分支,可太原冯家只拿到一个名额。朝廷与白泽书院依旧给了晋国府每年两个举荐名额,这是旁人都没有的权力。

  今年的两个名额还没用,今年的用到明年,明年再用到后年,端看晋国夫人如何用。

  汪博亦不去求,早早在二门上候着汪德兴,说了这推荐帖的事。

  汪德兴打量着汪博。

  汪博连连揖手,“父亲,能不能进白泽书院甲班,儿子就在此一举了,儿子已经二十二了,不能再耽搁,儿子想进甲班,这可是往进士一冲。上一届大考,甲班六个班学子近二百人,得中的进士一百四十三人,剩下的不是同进士便是未参加大考的。父亲……”

  白泽书院成为大周最出名,师资力量最雄厚的书院,大周各地谁不以考入、进入白泽书院读书为荣。

  只是想直接考入甲班太难了,这最后一年,甲班必是讲究破题、押题的技巧,这些东西是在外头学不到的。没见先帝时的学士、大学士都进去做甲班学子的先生,有他们在,这高中只是早晚的事。

  汪德兴道:“你右娘那儿有推荐帖的消息,你从何听来?”

  “父亲,是右娘求了晋国夫人,她原是要替六妹妹的徐三郎求的,当时求帖时,有好几家夫人都知道。今儿四妹妹因着这事回府来求,自家兄弟都没进甲班,她倒是巴巴地替她夫君求,就王郎那德性,连白泽书院都没考中,就想直入甲班读书,这不是打晋国夫人的脸面。”

  白泽书院甲班更出名,一是因其中进士的人数比例之高而诱人,二是因甲班的先生出名。从乙班晋入甲班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偏甲班拢共六班,每班从二十五至三十五人不等。今年十二月,更有天下各地的名门公子、寒门才子来应试,个个都想在下场赴考前拼一把。

  腊月十二那天,进入白泽书院考试的人就高达一千人,偏只录取前五十人,这竞争何其激烈自不屑说。

  他才是汪家人,他得中,自比王郎高中要有脸面得多。

  再有徐三郎的事,就如四妹妹所说,六妹妹还没过门呢。

  汪德兴与汪博进入金桂堂时,汪诗正与汪琴在拌嘴,汪琴直骂汪诗胡说八道,汪诗却信誓旦旦地说徐三郎不是个人,明明有了未婚妻、有婚约,还在外头勾搭小商户家的姑娘。

  汪德兴厉喝一声:“住嘴!”

  汪诗、汪琴被吓了一跳。

  汪诗很怕汪德兴。

  汪琴含着泪道:“爹,四姐姐说徐三公子坏话,订亲前,你和娘打听得清清楚楚的,徐三公子是端方公子,哪里会做出这等失礼之事。”

  汪德兴沉着脸,只片刻,阴沉不见,暖声笑问:“如兰,你真求到晋国夫人的白泽书院的免试推荐帖了?”

  陶如兰扫了一眼,“那是我给徐三郎求的,原想着他若考进去便罢,倘若考不进甲班,便……便给了他用。他虽在乙班求学,可明年秋天是乡试,翻过来后年春天就是大考年,我希望他在娶琴儿时,能入仕为官。”

  汪博也好,王公子也罢,与她没多大干系,她是为了汪琴谋划,若未过门就在婆家有了好感,将来嫁过去,日子亦能好过些。

  汪博忙唤一声“右娘”,“你怎这般糊涂呢,儿子也在乙班,你问问我先生,是他学问好还是我学问好?恁的给他不给我,我都升不上甲班,他就能成了?”

  汪诗没想到中途,二哥亦跳出来争,“二哥,你年纪尚小,可我是女儿家,就这几年青春美貌,这事关我一辈子……”

  “事关你一辈子的事,你就要牺牲我来成全你那不争气的夫君?”汪博说什么也不会让,他一直觉得,自己的才华就只差一点,若有甲班那些名儒指点,肯定能中进士,“我已经是举人了,再苦读一年,定有机会中进士。”

  汪德兴道:“博儿说得没错。如兰,徐三郎年纪还小,以他的才学,定能靠自己本事学问晋入甲级,推荐帖就给博儿罢。他若入仕,无论是我们府还是你,脸上都有光。”

  汪琴切切地望着陶如兰,说好是给徐三郎的,她都悄悄把这事告诉他了,要是发现没有,这可怎么办?她亦没脸面。

  她灵机一动,忙道:“爹,这事怕是不成,晋国夫人行事谨慎,我们求推荐帖,她定要了晓对方人品,要品行高洁才会推荐,帖子上已写徐三郎名讳。”

  汪博语重心长,这个妹妹和四妹妹一样都是女生外向,“六妹妹,你也是读书人,咱家几位姑娘,有谁上过正经的书院,你可是读过书院的,你……怎……说出这等话。君子端方,你可是女君子,怎能睁眼说瞎话。”

  他待汪琴是不同的,认为这个妹妹是家里唯一能与自己谈学问的才女。

  汪琴被他一堵,不知如何接话。

  汪博却颇有些得意。

  汪家兄弟里头,他得中秀才后考入了白泽书院,如今已经在里头读了两年,学问自是够的,自认为连汪翰都不如他。

  当年汪翰还搏了个皇城四大才子,自打有了白泽书院,他那才子的名头都不知道换过多少回。一个连白泽书院都考不进的人,也配称才子,白泽书院可有一千余求学之人,哪个不是风度翩翩,满腹诗文。

  汪德兴亦不多说,“如兰,明儿上午,我陪你一道去晋国府拜访,一起去求推荐帖。”

  汪诗几乎站立不稳,抱住汪德兴的腿,“爹,我是你女儿,你不能见死不救。爹,不给我推荐帖,王家可真没我活路。”

  汪德兴狠声道:“昔日还有举人老爷,是你自己挑中现下这门亲事。你瞧不中的应天府举人,你看看人家,昔日耕读人家,现下官宦门第。”

  当年冯昭给的名单里,还有一户应天府严举人,安乐伯府瞧不上,陶如兰就推荐给了汪家三房,汪太太派人去应天府打听一番,在严举人家附近的邻里没有夸的,只说虽兄妹好几个,但这家的公子、姑娘全是知书达理的,且都是一母所出,兄弟姐妹的感情极好,家里过得不错。祖上留下了田庄六百亩,还有一家杂货铺、一家文房铺子。

  就算是这样,这位严举人一边照应家里,人家亦轻轻松松地考中了举人老爷,汪家一听这是个好的,没几日就派了媒人上门说合。对于严举人提的什么他是长子,得管底下弟弟妹妹的婚嫁,汪三太太一口应承。

  这不,四年多前,汪家的汪书敏嫁过去了,而今生了一双儿女。严举人的二弟对读书天份差,但也是秀才。严举人与汪书敏一成亲,就带着严二郎指点、教会其打理庶务、家业,学得三个月,严二郎什么都会了。严举人在家潜心苦读,又有汪三老爷走了门道,寻了会读书的姻亲朋友,带他拜访了几个,这般指点了几回,严举人竟在上届时考中了进士,虽然名次不前不后,但这对汪家三房也是意外之喜。

  提到这事儿,胡氏对汪家三房简直是又嫉妒又恨,汪词的夫君是她挑剩不要的,这严举人也是她不要的,结果这两家都比她相中的要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