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轻小说の>D机关> 法属印度支那作战

法属印度支那作战

  [注:【印度支那】指当时被法国殖民、「夹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一些国家,以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为主。]

  ——有人搜过我上衣口袋。

  恢复意识后,他最先发现的就是这件事。

  右颊底下感受到坚硬石板地的触感。……看来,他是伏卧在地上。

  他想起身,但脑袋一阵麻痹,手脚不听使唤。别说出声叫唤了,就连要睁眼都有困难。

  这段时间,有人毫不客气地将手伸进他上衣口袋里,拿出里头的东西。脸旁传来零钱散落一地的声响。

  蓦地,在口袋里探寻的那只手停了下来。

  对方从他口袋里抽手,紧接着下个瞬间,快步奔跑的脚步声远去。

  他被粗鲁地拉起,甩了几下耳光。

  脸颊的刺痛令他意识清晰。

  他微微睁眼。

  眼前出现一名年轻男子的脸庞。此人双目细长、鼻梁高挺、有着当地少见的白净肤色。男子窥望着他,眉宇间泛着担心之色。

  「喂,你不要紧吧?」

  对方以日语问道。他心中的不安和恐惧旋即消失,一股安心感向全身扩散开来。

  接着他眼前一黑,接着不醒人事……

  1

  昭和十五年(一九四○)六月二十一日。

  在中央无线电信所任职的高林正人,突然被上司传唤。

  望着上司隔着办公桌递来的人事令,高林不禁蹙起眉头,接着抬头道:

  「要我出差到法属印度支那?」

  「陆军要我们派出一名电信专员。三天后就要出发。此事有点突然,要辛苦你了。」

  上司就只说这么一句,没能进一步问出任何详情。不,就算追问,但此事终究和军方有关,上司肯定也不清楚详情。

  高林回到住处后,只对房东太太说一声,「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得暂时到外地出差。」便动手打包行李。

  他的身份是军方相关人员。

  算是一半军人,一半民间人士,身份尴尬。

  利用出发前短暂的时间,高林用自己的方式思考自己为何会突然被派往法国殖民地——正确来说,是法属印度支那联邦。

  他今年已二十九岁,但仍旧单身,若再深入追究原因,可能是他大学第二外语选修过法语。但事实上,军方不可能考虑到这些琐碎的问题。

  最后,隔天他才从新闻中得知「详情」。

  ——派遣视察团赴法属印度支那。

  在这斗大的标题后,紧接着是以下这篇报导。

  「日本政府很支持法属印度支那此次禁止援助蒋介石政权的物资(亦即援蒋物资)通过法属印度支那的决定……因而对驻日法国大使亨利(henri)提议,要派遣视察团监视封锁状况。

  亨利大使欣然接受日本的提议……近日,以我国陆海军军事专家为主组成的视察团,将派遣远赴法属印度支那。」

  报导大致是这样的内容。

  看来,我也是视察团的一员。高林在住处面对着眼前摊开在榻榻米上的报纸,盘起双臂,低声沉吟。

  不管怎样,自己不久也会被派往外地,他心中早已做好相当的心理准备。同事当中,已有不少人被军方征调,派往北京、新京{注29}、大连等大陆的无线电信所。在中国大陆的战争已逐渐陷入长期拉锯战,被派往大陆担任通讯专员的同事中,甚至有人运气不佳,被卷入战斗中,「壮烈成仁」。

  那么,法属印度支那的情况又是怎样?

  在欧洲,德国纳粹派出机械化部队,以闪电般的速度冲破号称「铁壁」的马奇诺防线。十七日甫传来巴黎被攻陷的震撼性消息。法国便已向德国投降,而且由亲德的贝当(henri philippe pétain)建立了新政权。法属印度支那当局这时突然决定接受日本政府老早便提出的「阻断援蒋路线」的提议,表示他们已接受法国的现状。

  ——只要不必前往中国大陆,待在法属印度支那也不坏。

  高林这么觉得。

  ——至少在法属印度支那不会有生命危险。

  高林如此思忖,松开盘起的双臂。

  我又不是军人。坦白说,我才不想「壮烈成仁」。

  从东京车站搭火车来到下关。接着又转搭船和飞机,最后终于抵达了目的地。他对法属印度支那首都河内的第一印象,就是酷热难当。与日本夏天迥异,热得就像待在蒸笼里似的。

  同行的人纷纷叫苦连天,而高林则是隔天便独自骑着脚踏车在河内市区四处游逛。

  虽然高林是南国高知出身,但要说不觉得热是骗人的。不过更重要的是,高林第一眼看到河内的市街,便深感着迷。

  法国占领此地已六十载。法国人凭自己的喜好,随意更改昔日的李氏王朝首都,如今这个法国人称之为「东洋小巴黎」的河内街景,满溢着欧亚风格交融的奇特异国风情。

  紧密铺满石板地的大路两侧,设有露台的洋房林立,酸豆和椰子树这些仿佛要与欧式建筑竞高的南国巨大路树,朝地面落下慵懒的树影。街道上飘散着南国浓郁的花香。在艳阳下,有一群头戴斗笠,上身穿五彩缤纷的丝绸,下身穿长裤的妙龄女郎。街上到处都是法语看板,大路一律是以法国将军或总督的名字来命名。法国人、越南人、中国人,或是历经漫长岁月,掺杂复杂种族血统,乍看之下无法分辨的人种,各自以不同的步调穿梭于市街中。

  打从离开乡下来到东京后,从未离日本这么远的高林,他眼中看到的一切都是既新鲜又惊奇。

  他当然不是一味玩乐。

  抵达河内后,高林这才被告知他的业务(与军方有关的「任务」)内容。他被指派的任务大致可分为两项。

  一是将视察团制作的通讯文转为密码。

  二是将制作的密码电报传回东京的参谋总部。

  高林起初不懂这命令的含意,侧头不解。

  两项作业?

  将通讯文转为密码传送的作业,通常都视为同一项作业。

  但他很快便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次日本政府派遣至法属印度支那的视察团,是以陆军少将土屋昭信为团长,有三十名军事专家、十名外务省职员,以及若干名口译及雇员,总人数达五十多人,为数不少;附带一提,高林算是「雇员」。但问题是根据一开始的区分,他属于「三十名军事专家」的其中一员。

  当中陆军二十三人,海军七人。

  奇妙的是,陆军和海军派遣来的专家之间,一概没任何交流。

  他们的总部设在法属印度支那提供的一栋两层楼大型建筑内。在分配好房间后,陆军、海军,以及外务省的视察成员便各自独立行动,彼此别说是交换资讯了,甚至连打照面的机会都很少。

  而且这次视察团根本没携带无线设备(在听闻此事时,高林惊讶得阖不拢嘴)。不,好像只有海军自行带来小型的无线装置。但高林的直接雇主陆军却没带无线设备,正在纳闷陆军是做何打算时,这才知道是要使用法属印度支那方面的设施,向东京参谋总部传送电报。可是……

  这么一来,法属印度支那当局不就对视察团活动了若指掌吗?

  高林惴惴不安地提出询问后,土屋少将转动他银框的圆眼镜下的那双大眼,就像在瞪着高林似地说:

  「所以才要使用陆军的密码电报。我帝国陆军最近才刚更新过密码表,就算有人盗阅密码电报,也绝不可能解读内容。」

  接着他又以自信满满的口吻说:

  「法国已对我们的盟友德国投降。法属印度支那不过是法国的一个殖民地,不敢对日本采取任何敌对行为。」

  总之,高林被赋予的任务有二。

  一、根据土屋少将所写的日语通讯文,制作密码电报。

  二、带着这份密码电报到位于河内市中心的法属印度支那邮务电信局,使用法属印度支那方面的设施,向东京传送电报。

  看来他们打从一开始就不考虑就近使用海军的小型无线电报机。

  由于海军与陆军的暗号表互异,所以使用同一台无线电报机发送不同的密码,接收的一方恐怕会产生混乱。

  这是对外的说法,但是从技术人员高林的角度来看,这是个很容易解决的技术性问题。

  ——看来传闻不假,陆军与海军确实各执已见,互不相让……

  高林觉得自己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急忙移开目光。

  2

  工作时间是早上八点到中午

  (本章未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