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肝火旺盛
“你怎么知道?”
妇女脱口而出,间接的承认这番话,让在场人的眼神起了变化。
李贺年却老神在在,并不在意。
妇女面色苍白,脸上长有黄褐斑,学过中医的都知道,这是肝火旺盛的征兆。
“大姐,你确定不让我把脉?”
沈武淡淡的说道,“人上了年纪就会老糊涂,很有可能下错方子。”
听到这句话,李贺年气的直哆嗦,却强行忍住。
见妇女迟疑的望着李贺年,沈武说道,“身体可是自己的,大姐你可要想清楚。”
这句话彻底让妇女做出决定,缓缓的将手递了过来。
其实沈武完全没必要把脉,只是李贺年倚老卖老的行为,实在是太恶心了,这次非打肿他的脸不可。
过了几分钟,沈武松手说道,“大姐你打开药方,看我说的对不对?
在场人眼里的嘲讽,变成了疑惑。
“好的。”
“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他的药方应该是,麻黄(八钱)、升麻,当归(各四钱)、知母,黄芩,葳蕤(各二钱)……
听着沈武的默念,妇女神情激动的说道,“对!说的一点都没错。完全是一模一样。”
“这……”
在场人仿佛见鬼般看向沈武,唯有赵二宝无比得意,他对沈武的医术是坚信不疑。
“这怎么可能!”
李贺年眼神一片惊骇。
沈武能说出药方,他并未太过惊讶,可就连剂量都一样,那就有些骇人听闻。
中医药方都源于古代流传,药材都是固定不变。但这并不意味着照搬就能学会。
同样的药方,不同的剂量,甚至会出现由补药变毒药的极端变化。
真正的大师,能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出针对性的药方。
而同样的药方,若是换在另一个人身上,可能就不会奏效。剂量不同,治疗效果就不一样。
如何准确的把握剂量,才是衡量中医医术水平高低的指标。所谓的独门药方,就是这个意思。
要不就是改剂量,要不就是根据自己的见解,更换其中几味药材。
可以这么说,每一位真正的中医大师,都是人体健康专家。如今中医沦为伪科学,就是因为伪大师太多,一昧的照搬药方
如今沈武能开出一模一样的药方,那岂不是意味着,他的医术和自己一样。
想到这点,李贺年暗呼不可能,眼神一动,当即说道,“小伙子记性不错嘛!居然能记住老夫的药方。”
“原来如此!”
有些人反应过来,李贺年诊断时,沈武就在一旁。
但有些人却不这样认为,李贺年是手写的药方,并没有报出来
就算沈武能偷看到,最多记住寥寥几句。
不管沈武能不能赢,但至少证明他有真才实学。
人群中一唐装老者,暗自赞扬道,“好扎实的基本功。不知道是哪家调教的弟子。”
沈武冷笑一声,“你的药方还用记吗?烂大街的东西。”
唐装老者眼神一凝,认真观察着妇女,先是点点头,后是摇摇头。
单看面色,如果由他来开方子,同样是这一副。
“黄口小儿,老夫到是要看看,你开的方子有多高明。”
“你用伤寒的方子将肝火,道理是没错。但是你忘了一点,配药讲究、君臣相佐。
李贺年傲然道,“老夫当然知道!”
“你知道个屁。”
沈武冷笑道,“用了你的方子,这位大姐至少要冷热交替三天。”
“小兄弟,你是怎么知道。”
妇女诧异道,“每次喝完药,头三天特别难受,连地都下不了,但是出一身汗就好了。
听到后面那句话,李贺年得意的笑道,“小伙子你听到吗?这只是正常现象。老夫的药方并没有问题。”
沈武没好气道,“你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当然觉得正常。人家三天不能工作,难道你来养。”
“别在这里强词夺理。如果你只会逞口舌,那就好好跟警察解释吧。”
“瞪大你的眼睛,好好学着。”
沈武来到柜台,拿起毛笔龙飞凤舞,将墨迹尚未干的药方递过去,“自己看吧。
仅仅少了几眼,李贺年将药方甩开,“笑话!仅仅改了两味药,就敢说比老夫的药方要好。空口白话,你有什么证据。”
店主叫嚣道,“对啊!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自己的药方会更好
“还是那句话,老夫的药方没问题,至于你……”
说完,李贺年将两张药方递给妇女,“这位大姐,你愿意相信谁?”
中年妇女毫不犹豫的选择李贺年。
“大家看到了吗?这就是患者对老夫的信任。有些事不是靠吹嘘就能成。”
看着李贺年得意的面孔,沈武无语道,“老东西,你太不要脸了吧。这不是耍无赖吗?”
“究竟是谁在胡搅蛮缠?”
正在这时,有人站出来说道,“两位不要吵了。谁的药方更好互相对比一下,不就有结果了吗?”
“怎么比!这是治病,又不是比做菜。”
店主话说到一半,当即被李贺年呵斥,“天儿,别乱说话。”随即拱手笑道,“晚辈见过唐老。”
“我想起来了。这位老先生是唐兴国,开幕时主办方曾经介绍过,这是从京城请来的国手大师,京城医科大学的荣誉校长……”听着一连串的头衔,沈武并不以为意。
若是唐兴国不识货,头上的光环再多,他都懒的多看一眼。
“这两张方子给我看看。”
“唐老,黄口小儿而已,何必与他一般见识。”
话是这样说的,李贺年还是将药方递过去。
仔细对比着两张药方,唐兴国的神情越来越凝重,目光时不时打量沈武。
注意到这一幕,李贺年笑道,“唐老,您就别浪费时间了。我这里刚想到一幅降内火的方子。”
唐兴国嗜药如痴,最喜欢探讨药方。
可让李贺年失望的是,唐兴国仿佛没听到般,对着中年妇女说道,“这位大姐,能否让我把把脉。”
“好的。”
妇女爽快的伸过手,唐兴国的头衔太亮眼了。
李贺年面色一变,隐武有种不好的预感。
“浮脉如水漂木,来疾去驰、内虚外实从脉象上显示确为肝火过剩引发的内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