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言情女生>文娱:请别叫我大佬> 第八十四章 跟校长是老乡

第八十四章 跟校长是老乡

  周五的夜晚八点。

  人大的迎新晚会正式拉开了帷幕。

  同时这也是一场慈善晚会。

  学校在进场的地方树了一块牌子,上面贴着vx跟zfb的收款二维码。

  呼吁每个同学捐出一块钱。

  这个钱不是很多,却能够让每个人感受到晚会的主题。

  不同于其他学校那些上来就是劲歌热舞的开幕表演节目。

  人大这次迎新晚会的开幕节目只是一个PPT的演示跟介绍。

  钱一穿着一身帅气西装,从台下走到了台上。

  他面对这么多的学生,心里面也是很紧张的。

  “人大的同学们老师们你们晚上好,我是豫省义阳市禾苗慈善基金会帮扶残障儿童项目的负责人钱一。

  感谢人大的领导给我们基金会这次机会向同学们演示我们正在推行的一个慈善项目。

  大家请看这是我们在建的残障学校。

  按照我们禾苗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张远的设想,这座学校里面要有幼儿园有小学有初中有高中。

  同样的我们还需要配备其他正常学校不需要配备的医疗设施,专业的医生护士,还有心理医生。

  另外我们可能需要更有耐心的老师,一群愿意投身到慈善事业中的有志青年。

  现在这所学校的名字暂时定为禾苗爱心学校,前期我们已经投入了四千万以上的资金在建学校购买各种设施上面。

  这是正常的高中生课桌,是一块三合板再加上一些铁板组成的,而这是我们定制的课桌,通体都是木质的,边边角角都做了软化处理也包裹上了橡胶,成本大概是普通课桌的五倍。

  不仅仅是课桌,还有凳子楼梯围栏等等学生们可能接触到的地方我们都做了处理。

  我们保证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实处上。

  感谢人大的老师还有同学们能够为禾苗爱心学校出一份自己的力气,我代表那些孩子还有残障人士向大家说声谢谢。

  谢谢,谢谢你们了!”

  钱一的演讲没有PPT上面的画面感人,他作为慈善基金会的人,说实话在不需要外来资金的情况下,他只是在跟张远一个人做汇报,告诉张远钱都花那里去了。

  伴随着一阵雷鸣的掌声,钱一走下了台,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从他上台开始,颤音的工作人员就已经开始直播了。

  直播间的许多弹幕都写着感动。

  毕竟禾苗慈善基金会每一笔钱的去向都进行了公示。

  钱一下台之后,跟着上去的是主持晚会的两名学长还有学姐。

  他们带着笑容呼吁大家尽自己的一份力。

  然后才喊出了张远的名字。

  “让我们欢迎第一位表演者财经学院金融系大一新生张远为我们带来《我的梦》!”

  现场有许多学生手里面拿着LED灯牌,上面写着‘大明星’三个字,也有直接把张远名字写上去的。

  在这一刻,他们都把牌子给举了起来。

  没有应援牌的,也有人举起了荧光棒,或者是手机的闪光灯。

  “大明星!”

  “大明星!”

  “远哥我爱你!”

  “张远NMSL!”

  这名学生喊出这句话立马就被现场的保安给拖走了。

  黑子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是会存在的。

  这些为张远欢呼的人很快就带动了其他人,上万人的欢呼声响遍了人大的田径场。

  颤音直播间的弹幕也沸腾了起来。

  ‘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大明星永远的神,干死A9少年团那些娘炮!’

  ‘支持大明星,抵制韩流文化!’

  ‘张远给姑奶奶去死,哥哥们也是你能比的么!’

  ‘张远必糊,A9必火!’

  ‘我叫杨芸,我现在怀了张远的孩子,如果有人知道他的电话请私信发给我!’

  ‘楼上的小姐姐,我愿意接盘!’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因为A9没有直播,那些骂张远的还有喜欢张远的都只能跑到颤音的直播间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左建华也在这个晚会的现场,跟人大的那些领导坐在一起,不过他没有心思看节目,他只关心今天夜晚能不能突破1.5亿的这个热度。

  如果突破了,两千万就是值的。

  如果没有突破,他们颤音可能会对张远重新进行一次评估。

  张远上台后,看着有这么多人挥舞着荧光棒闪光灯,还有人制作了他的应援灯牌,心里面还是很感动的。

  不过带了耳返的他,根本听不太清楚下面人喊得是什么。

  隐隐约约能够听到大明星三个字。

  对,我就是大明星。

  “人大的同学们,今天夜晚我的演唱都将由青霉素乐队来伴奏!欢迎他们!”

  讲真的,青霉素乐队是除了张远以外,人大最出名的人物。

  特别是朱浩,高富帅三个字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不少大二大三大四的学姐都想给朱浩生个猴子。

  好在上天是公平的,这货不会写歌,而张远才华横溢压过了所有人的风头。

  青霉素乐队四个人全部上了台之后,灯光先是全部关闭,然后聚光灯打在了张远一个人身上。

  “一直地,一直地,往前走...”

  《我的梦》这首歌因为某团,在华夏大地上早已经成为了正能量的代表。

  人大的领导也很喜欢一开始以这首歌开场。

  “小关啊,这个张远还是很有才华的么。”

  关繁漪笑了笑,问她话的是华夏人大的校长刘玮,今年已经六十三岁了,原本说好是不来的,结果临开始的说是遛弯走到了这里就进来看看。

  大佬到了,其他人的位置自然是要往后稍一稍的。

  “校长,这个张远说起来还是您的老乡。”

  “豫省的?”

  “豫省义阳今年的理科状元,如果不算加分的话,他应该是豫省的理科状元。

  也是今年我们人大招收的新生当中分数最高的。”

  “理科?这文学功底跟艺术造诣也不差么。”

  “算是全面发展的一个典型了。”

  国家一直倡导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可想要全面有多么难,作为一个校长刘玮比谁都明白。

  他是搞经济研究的,可要让他去唱歌就是为难他。

  关繁漪这么一介绍,刘玮就把自己的这个小老乡记在了心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