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科幻灵异>大顺第一谋士> 第423章 亡国之臣

第423章 亡国之臣

  王永吉只好点点头,不再说话了。

  吴三桂又接着说:“敌人既然围攻京师,通州地方谅已被流贼攻占。我担心他们以重兵驻扎通州,阻击关宁勤王之师。如果那样,战争就不会在京师城下进行,而是在通州运河岸上打,救京师就更难了。”

  两人互相望望,不由得同时叹了口气。王永吉只好说:“请伯爷放心率军起程,后边的事情我自当尽力为之,不过……”

  尽管大军在吴三桂率领下,半夜起床,不到四更天气就出发了,好像确实是在星夜勤王。可是出发以后,却按照平常的行军速度向京师走去。

  八月八日下午,大军到了玉田县。这里谣言甚多,都说范青已于八日早晨破了京师皇城,皇后自尽不成,被顺军擒获,皇上和太子不知下落。吴三桂和他的将领正在怀疑这谣言是否确实,跟着又有派往京城附近的细作跑了回来,说京城确已失陷,皇后被俘,皇上和太子没有下落。过了一会儿,又有细作回来,禀报的内容完全相同。这使吴三桂感到非常突然和震惊。他知道京城守军单薄,人心已经离散,恐怕难以固守,但没料到这么快就失陷。他立刻下令部队停止前进,随即召集亲信将领和幕僚商议对策。

  会议开始后,吴三桂眼含泪花,很痛苦地说道:“本镇没想到会成为亡国之臣,此刻心中悲痛万分。如今我们进也不能,退也困难,究竟怎么好,请你们各位说说意见。”

  有一个总兵官先说道:“京城已经失陷,我们勤王已经没有用了,不知道皇上下落如何,也不知道老将军和府上家人平安与否。”

  吴三桂说:“古人常说:国破家亡。如今我们遇上了。现在皇上生死不知,想来我的家庭也一定已经被流贼屠杀。老将军看来也会为大明尽节。”

  说到这里,他滚出了眼泪,又连连叹息说:“国破家亡,国破家亡……”

  吴三桂的亲信将领和幕僚们都被京城失守的消息震动得不知所措,谁也说不出好的主张。有人建议迅速退兵永平,凭着石河,抵御范青的进攻。有人主张退兵山海关。还有人主张干脆重回宁远,向满洲方面借兵,收复京师。但每一项建议提出,都立刻召来反对意见。因为永平和山海关都非长久立足之地,而重回宁远已经根本不可能了。

  于是又有人提出,可否在关内另外找一个立足的地方。可是关内并没有这样的地方。他们的人马除原在山海关的几千人之外,都是从宁远来的辽东将士。他们对辽东地理熟悉,人情风土熟悉,一到关内变成了客人,去哪里寻找立足之所?在商量的过程中,大家还想到,范青必然要派人前来劝降,不降就要派兵前来攻打。这些紧急问题在吴三桂的心头猛烈盘旋,也在将领们和幕僚们的心头盘旋。过了一阵,吴三桂见大家实在拿不出来好的主张,他自己站了起来,说道:“如今京城已破,皇后被俘,皇上和太子下落不明,我们……”

  忽然间他哽咽起来,泪如泉涌。将领们也都跟着落泪,有的人纵然忍住泪水,也莫不悲伤低头。尽管在离开宁远的时候,吴三桂没有能够迅赴戎机,从山海关来的时候也是畏首畏尾,担心勤王无功,反被范青消灭了他的关宁家当,但是此刻那种几千年传下来的、自幼在他心灵中打下深深烙印的忠君思想突然盘踞心头,使他深深地感到亡国之痛。他流了一阵眼泪,又对将领们说:“本镇奉旨勤王,恨不能立刻挥兵京师,与流贼决战,收复京师。可是,我们兵力有限,又无后援,数万将士的粮饷也成问题。方才各位所谈意见,都是出于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只是此事必须仔细斟酌行事,以求万全。”

  将领们说道:“全凭伯爷主张。”

  吴三桂接着说:“敌兵势众,我们势单,不暂时退兵,自然不行。只是退到永平,不能御敌;退到山海关,也不能御敌。敌兵必然进兵追击,我们如何能够以孤军守孤城?”

  众人听了吴三桂这几句话,都不觉点头。有人想到向北朝求援,可是不敢说出口来,因为一旦满洲出兵,会是什么后果,谁都没有把握。大帐中没有一点声音,所有的眼光都集中在主帅的脸上。

  吴三桂接着说道:“皇上和太子都没有下落。据探报说,流贼进城的时候没有遇到抵抗,没有发生巷战,所以皇上和太子显然不会死于乱军之中。会不会他们在流贼进城之前逃出京城,藏入民间……”

  将领和幕僚们纷纷点头,有些人在绝望的心头上产生了一丝希望。

  停了片刻,吴三桂又说下去:“倘若皇上和太子能够不死,变换衣服,在混乱中逃出京城;只要他们不被流贼找到,大明江山就不会完。如今江南半个中国完整无缺,财富充足,人马甚多,不会使闯贼南下得逞。畿辅、山东刚被贼兵占领,人心也还向着大明,只要皇上和太子有一个能逃出京城,全国就有了主心骨,不仅南方臣民将始终效命,营救圣驾,即畿辅、山东、河南各地豪杰,亦必纷纷起兵勤王,使流贼无喘息时刻。我们目前处境虽然很难,可是救国家救皇上就在此时;立不世之功,留芳万代,也在此时。”

  听了这话,众人心中略觉振奋。有人站起来,焦急地向吴三桂说道:“伯爷,事不宜迟,如何找到皇上和太子,找到之后,如何迎来军中,请伯爷训示。”

  吴三桂随即命一个亲信中军,立即派细作密查暗访,赶快找到圣驾和太子的去向。他说,“据我猜想,皇上知道我军勤王,必从朝阳门或东直门逃出京城。由于城外到处都有闯贼的人和逻骑,只好藏身在什么地方。你派人只在这一带乡下暗访,说不定就在通州境内。”

  中军说了一声“遵命”,退出大帐。

  “忠孝不能两全。自古尽忠的不能尽孝,尽孝的不能尽忠,当国家危亡时候,实难两全啊!”吴三桂长叹一声,滚出两行热泪来,接着说,“我从前原想着,纵然国家艰难万分,还可以拖上数十年,所以将父母送往京师城中居住,好使朝廷对我不存疑心,没料到我会成了亡国之臣……”

  天色暗下来了。吴三桂平日喜欢宴客,如今国难当头,家难当头,虽然不再举行酒筵,却按照往日习惯,将少数将领和幕僚们一起留下来吃晚饭。饭后大部分将领各回本营,部署军事,以备非常,只留下少数将领和心腹幕僚在帐中继续商议。

  约摸二更时分,忽然探马禀报,崇祯皇上已于京师城破时吊死煤山;太子和永王、定王都被范青找到了。吴三桂在精神上重新受到巨大打击,感到绝望。原来抱有的一丝幻想,现在破灭了。他不觉失声痛哭,随后把将领们重新叫来,连夜商量对策。

  会上,有人建议立即为先帝、后发丧,传檄远近,号召京畿豪杰,共为先帝、后复仇,驱剿“流贼”,匡复明室。但是商议很久,吴三桂没有采纳。他比一般将领心中更清楚:倘若找到了崇祯和太子,自然可以号召天下,在他是忠君爱国的义举,而崇祯和太子也等于奇货可居。但现在崇祯已死,太子又落进范青手中,凭他手中这一点兵力,匆匆忙忙为先帝、后发丧,传檄远近,其结果只会对他十分不利。

  也有人主张赶快退兵山海关,远离京城,免得被范青突然袭击。吴三桂听了也摇摇头,因为他断定范青还不会马上派兵打他。

  当有人大胆提出是不是能借用满洲力量时,吴三桂只是猛抬头看了看说话人之后,竟未置可否。倒是大家一致猜想,满洲可能会乘机进兵。如果满洲进兵,他们被夹在满洲兵和京师之间,应当怎么办呢?大家反复商量了一阵,一时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只决定暂时屯兵玉田,观望等候。同时多派细作,随时探听京师、沈阳两方面的动静。

  三天过去了。虽然京师城门把守很严,不许闲人进去,吴三桂派去的细作轻易进不了城,但是城内消息还是传出不少,总体来说城内还算稳定,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抢劫、杀人、强暴等情况,不过也有消息十分惊人,说新皇范青十分好色,一入禁宫,立刻沉溺酒色当中,不理朝政,而且还一起宠幸了周后和公主。这让吴三桂对范青的德行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如果不能改变流贼本色,这样的人能坐稳天下么?而且据城外的探子报告,城外的大顺军也比较松懈,嬉戏玩耍,还有骚扰周围村庄,也有抢劫和强暴的事情发生。虽然总体来说,大顺军军纪不错,可是对吴三桂来说,这毕竟是一支陌生的军队,一些小事也很容易被夸张的理解,这让他对大顺军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关于保定方面,他也知道,一支大顺偏师于八月五日破了保定,沿途还破了一些州县。由于兵力分散,到处局势不稳,大顺军进入保定之后,人马只有一万人,没有力量增援京师。

  另外,他还知道,大顺军的军粮不足,据探子说,由于漕运断绝,城中的粮价猛涨。有谣言说,大顺军要在京城对六品以上的官员和所有的贵戚进行拷掠,勒索银子钱财,还要搜集粮食等等。总之,这时候,从京师传出来的消息都是不利于大顺军的,京师中普遍一种对大顺军和范青的不满的情绪,对于大顺军一点点恶行或失误都被夸大数十倍,然后再向外传播,这种情绪也在影响着吴三桂的想法。

  最使他震动的是来自关外的消息。他知道几天前满洲开始火速地将人马向沈阳集中,显然是准备南来。这既使他振奋,也使他有些担心。因为满洲的意图,他并不清楚。如果是想来争夺山海关,他将如何是好呢?

  吴三桂也曾派出人去打探他京师的家中情况。可是胡同口有兵丁把守,不准闲杂人出进。所以他对父亲和一家人的情况一直搞不清楚。只有一点他明白:他们已经被软禁了,被拘留了。

  自从到了玉田,知道京师失守,皇上殉国以后,吴三桂的心中常常有一种亡国之痛,而现在这种国亡家破的痛苦比前几天更要加倍。前几天他还存着许多侥幸心理,现在这侥幸心理差不多已成过去,眼前明摆着的是他的父母性命难保。想到这些,他的脑际不觉浮现出父母双鬓斑白的影子。同时他也想到他的结发妻子。尽管最近几年他对她很冷淡,但毕竟是结发夫妻,她曾经替他生儿育女。还有许多亲属,也都跟父母在一起。所有人当中,最牵动他的思绪的还有那一张美貌无双的容颜,那温柔而善解人意的眼神,是他的爱妾陈圆圆,只要一想到她,吴三桂总是发出深深的叹息。陈圆圆如此美貌,万一被流贼首领看到,能放过她么?而且据情报上说,贼首范青极为好色。

  想着所有这些亲人和他的父母都将被杀害,而爱妾陈圆圆将落入别的贼人之手,他心中感到刺痛,就这样,他思前想后,揣摸着各种情况,有时暗暗地揩去眼泪,有时叹一口气,有时又忍不住咬咬牙说:“如果范青敢动自己的家人,自己誓与流贼周旋到底。”

  出于种种考虑,吴三桂决定暂时不与流贼接触,而退回山海关,采取观望的姿态。看看范青下一步的动作,如果不成气候,就决不投降。

  这天晚饭以后,吴三桂吩咐速速传知参将以上将领和重要文官,四更以后前来大帐议事。

  会议开始后,吴三桂先把近几天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了一遍,然后说道:“我们人马虽然很能打仗,可是毕竟人数不多,不能前去京师,也不能留在这里。前去京师是孤军深人,而贼军以逸待劳,对我们显然不利。留在此地,贼兵来打,他们人多,我们人少,容易受他包围。为今之计,只有迅速撤军,一部分撤到山海关,大部分撤到永平待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