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科幻灵异>大顺第一谋士> 第393章 入主紫禁城

第393章 入主紫禁城

  傅宗龙赶快说:“陛下将成为千古尧舜之君,实为天下臣民之幸!”

  范青又说:“这对联不要更换,门上的匾要换成‘大顺门’三个字。”

  李岩说:“是的,陛下,很快就换。”

  傅宗龙接着说:“这中间阙门,是皇帝御道,平日紧闭。现在特为陛下将中间一门打开,请圣驾骑马从中间阙门进去。”

  范青从中间门洞向北望望,并不马上进去,又回头仰望正阳门的后面,只觉得无处不巍峨壮观,确实使他感到震惊,不禁在心中赞叹:

  “果然是京城!”

  范青骑马走进皇城以后,大明门内有东西相对的两排廊房,屋脊相连,各有一百多间,称做千步廊。两排廊房的前边是宽阔的石铺道路,廊房的背后便是皇城的红墙。中央各部衙门,都在这红墙外边。走在千步廊中间的御道上,范青望着天下闻名的承天门愈走愈近,他早已听说的一对汉白玉华表,金水河桥上的白玉栏板,都在他的眼前不远。想想前世,这片宏伟的建筑是历史遗址,只能用来参观拍照。现在却成了他范青的私家财产,这感觉真的很奇妙。

  按照军师的事前指示:中央文臣们的马匹都由各自仆人牵出长安左右门,暂送归各自的衙门;护卫圣驾的御营亲军们的战马暂停在金水河南边,等皇帝进宫以后,他们的战马才能从旁边的阙门牵进承天门,送进社稷坛院中喂养。按照皇家制度,李岩等人虽然在大顺朝地位崇高,也不能骑马走进承天门。他们都预定驻在东城,所以他们的马匹随后由他们的随从牵到东华门外等候。此时承天门如同大明门一样,已经由大顺朝的御营亲军守卫,这些亲兵早已跪在地上接驾。范青骑马从中间的白玉桥上走过去,只有王从周负有保护圣驾之责,可以跟在范青的马后步行过桥,但也得避开桥的中间,只能靠近桥的雕龙栏板走。

  范青过了金水桥,仍然忍不住仰头端详承天门的敦实壮美,忽然想到,以后平定天下,如果以京师为都城,还要举行一次登极大典,那时需要命文臣们为承天门拟一对联,写成二尺见方的黑漆楷书,衬着金色云龙底,悬挂在中阙门两旁……他刚刚想到这里,傅宗龙来到他的马头旁边,躬身提醒:“陛下,请箭射‘承天之门’,拔除明朝的不祥之气。”

  王从周赶快从背上取下劲弓,又从箭橐中取出一支雕翎箭,双手捧呈皇上。范青使胯下骏马后退几步,举弓搭箭,只听弓弦一响,一箭射中“承天之门”牌上中间空处,即“大”字的下边,“之”字的上边。文武群臣和护驾亲军们立刻欢呼:

  “万岁!万万岁!”

  范青的箭射承天门,是傅宗龙在来京师的路上设计好的,得到李岩的赞成。当傅宗龙向他建议在进宫前要箭射承天门,拔除不祥,李岩连说“此议甚好”,又说道:“陛下可记得‘武王克商’的故事?”

  “记不清了。武王怎样?”

  “周武王率诸侯之师到了商朝的都城朝歌,纣王已经登鹿台**而死。武王向鹿台连发三矢,然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悬大白之旗。那三矢也就是拔除不祥。”

  “好,好,朕也要射一箭拔除不祥,然后进宫!”

  如今,范青已经射过了承天门,俨然以周武王的身份,骑马向皇宫走去。

  到了午门前边,两边朝房,寂静无人,所有的门都在关着。午门城楼的高大和壮观,大大地超过承天门。往日午门前是非常神圣的地方,文武百官从来没有人在五凤楼前骑马,也没有纷乱的脚步声。然而今天这个地方的情形却大变了。

  负责清宫和寻找崇祯下落的陈德、吴汝义匆匆地走出午门,跪下接驾。范青从他们的神情看出来他们没有找到崇祯下落,不禁眉头微皱:“难道历史改变了?崇祯是趁着混乱的时候逃出城了么?”然而他在众文臣武将和御营亲军面前竭力不露声色,好像满不在乎,再一次仰望城楼,向李岩问道:“这午门城楼就是俗称的五凤楼么?”

  李岩躬身回答:“是的,陛下,以后陛下每日五更上朝,先由太监在此五凤楼上鸣钟。”

  范青轻声说:“好,我们进紫禁城吧。”

  傅宗龙赶快说:“且慢,还需要一个官员为陛下牵着御马方好。”

  范青微微一笑,说:“朕久经戎马,跋山涉水,什么样的险路都走过。如今走进这紫禁城中,还需一个人为朕牵马么?”

  傅宗龙说:“臣何尝不知,这匹骏马是皇上骑惯的骏马,从未出过差池。往年在两军阵上,炮火连天,杀声遍野,陛下也是骑着这匹白马冲锋。只是臣所担心的是,如今一进午门,处处是上下台阶,处处是高大的宫殿,金碧辉煌,异常雄伟庄严,这匹骏马从来没有见过。一旦马惊,稍有闪失,便是不吉之兆。不如有官员为陛下牵马,以防骑马进宫去有意外之惊。”

  范青知道臣下是在意他的安全,便同意了军师的建议,下马之后,把马缰绳递给了身边的亲卫。

  进了午门,范青不觉为出现的巍峨宫殿感到震惊。他用马鞭向北一指,轻声问道:“这就是金銮殿?”

  引路的太监躬身回答:“回陛下,这是皇极门。过了皇极门才是皇极殿,俗称金銮殿。”

  范青“啊!”了一声,回头向傅宗龙问道:

  “到武英殿去么?”

  “请陛下驾幸武英殿,百事吉祥。”

  范青由文武群臣扈从,经归极门往西,过了内金水河上的汉白玉桥,在武英门前下马。按军师、丞相和礼政府大臣事前议定,他要坐在武英殿的皇帝宝座上,在乐声中受群臣朝贺,才算是完成了今天的入城仪式。但因为崇祯下落不明,使范青对于在武英殿受群臣朝贺的事兴趣索然,连李、傅等亲信大臣也都认为这件事非常严重,当务之急是必须全力在京师城内找到崇祯,不管是死的活的。在范青同几位亲信大臣从武英门进去以后,文武群臣肃静地鹄立在武英门外的台阶下,太监们等候在金水桥外,恭候传宣。

  大家正在恭敬等待,一位宣诏官来到武英门外,向大家高声说道:“传圣上口谕,今日朝贺暂免,文官们各回衙门办事,武将们各回驻地。明朝投降内臣,暂回各自家中,听候录用。明日黎明,但听午门钟声,新朝的文臣们,前来武英殿上朝,不得迟误!”

  文武群臣立刻退过内金水河,都从归极门出去。大家已经知道崇祯下落不明,这一消息给将近一年来新降的文臣们心灵上的震动比武将们要大得多。他们害怕万一崇祯帝逃出京师后到了吴三桂军中,再由吴三桂保驾,逃到南京,明朝就不会亡,范青可能落到黄巢的下场,而他们这些急于“攀龙附凤”之臣,不仅会性命不保,遗臭青史,而且会抄家灭族。刚才都是得意洋洋地跟随新君进宫,此刻却心事重重地出宫,而他们谁也不敢将自己的心思吐露一字。

  太监们都失去了原来的气焰,不敢与新朝的文武官员争道,退后一步,等文武群臣走出归极门后,他们才怀着七上八下的心情离开。这些较有地位的太监为着进宫方便,只有少数住家在皇城外边,而多数住家在皇城以内。有人住家在皇城内的北边,即地安门的里边;有人住家在西安门内左右的胡同中和玉熙宫的西边;有人住家在东安门内和东安门外附近地方。几乎没有人住家南城。现在听说崇祯帝不知下落,并没有在宫中自尽,开始时他们感到惊异,又忽然动了一丝旧情,既不忍心从乾清宫和坤宁宫左边的东长街走过,也不忍心从袁妃久住的翊坤宫旁边走过,所以有的出西华门向北转,有的从西华门内顺着廊下家的前边向北,再出玄武门,也有几个人向东出归极门,穿过会极门,再往东出东华门分道回家。

  大顺皇帝范青由文武群臣扈从,来到武英殿,时光已近中午。他同李岩略一商量,命六部政府和文谕院的文臣们各回自己衙门,熟悉办事地方,召集属吏,为开始政务作准备。定于明日卯时,举行早朝,不得迟误。他只将陈德、李岩和吴汝义留下,询问关于清宫的一些情况。陈德因崇祯尚无下落,太子和永、定二王也未找到,只听说都已经由太监们送出宫了。他必须抓紧时间,继续在皇城中寻找崇祯,还得弄清崇祯的三个儿子被太监们藏匿何处。范青只是嘱咐他“不管崇祯死活,务要找到下落”,让他先走了。

  自从去年在开封正式称王以后,虽然还没有建立包括朝仪在内的各种严密礼制,但是大体上,封建国家的君臣关系,等级差别,开始讲究;到今年称帝以后,这种封建礼制更清楚,也更完备,而从正式建立大顺朝并宣布改元永昌之日起,君臣间的关系更趋森严,起义年代中的伙伴关系很快消失。倘若在一年以前,范青会留下李岩和吴汝义一起吃午饭,一边吃饭一边听他们讲说清宫的详细情况。但现在他不能留下他们。他是君,他们是臣,按礼制不能同桌吃饭;倘若留下他们吃饭,定会使他们忐忑不安。所以,他对留李岩和吴汝义同进午膳只是动了一下念头,而说出来的却是这样一句话:

  “坐下去,坐下去,说说你们清宫的情形吧。”他还不习惯用“禀奏”一词,而是要他们“说说”,所以口气上显得亲切。

  李岩和吴汝义都没有坐,而是恭敬地站立在他的面前,向他禀奏宫中的简略情况。

  果然如范青所料,破内城之时,崇祯逼迫皇后、妃嫔,公主等自尽。幸好范青让杜勋和曹化淳等人在宫中秘密安排了一批太监,将这些女子都解救下来。

  其中周后自缢时被解救下来,昏迷不醒,在御医救治下,刚刚醒来,因为害怕她再寻短见,李岩特意派了四名宫女守着她。

  范青微微点头,轻声说道:“咱们改朝换代,要尽量少死人。这些女子虽然都是崇祯的妻女,但她们没有必要随崇祯一起去死,为他尽节。要对她们好言相劝,说朕并不会为难他们。”

  吴汝义拱手称是。

  范青又问:“那位皇贵妃呢?”

  李岩回奏:“臣从坤宁宫出来即去翊坤宫,皇贵妃袁氏本来也在五更前奉旨自尽……”

  范青问道:“是奉旨?”

  吴汝义说:“听说是崇祯命宫女传旨,叫她赶快自尽。她还没有断气,绳子忽然断了。她还要自尽,可是宫女们都围着她哭,没有人肯替她绑绳子,所以她没有死成。”

  李岩问道:“陛下,对袁妃如何处置?”

  范青说:“崇祯的妃嫔们,凡是还没有死的,娘家住在京师的,都送她们回娘家去。想要自尽的要尽量劝说,朕不想看到所谓的‘尽节’,不愿自尽而又没有家的由我朝优养终身。天启的皇后你找到了么?”

  “臣从翊坤宫出来后与陈德将军分手,他由太监带领去长平公主的宫中,臣去张皇后的宫中。张皇后尚未死,正在痛哭,宫女们也围着她哭。臣站在坤宁宫正殿阶下,隔着帘子传了陛下口谕:如若她愿意活下去,我朝将以礼相待,优养终身;如愿意暂回张皇亲府中,臣将派兵丁护送皇后出宫。臣又说,皇后出宫,可以带四名宫女,两名太监,随身侍候。珠宝首饰可以由皇后斟酌携带出宫,以示我朝优遇。”

  “她怎么说?”

  “这位张皇后果然不凡。她毫无恐惧,隔着帘子说道:‘将军!本宫是天启皇帝的遗孀,崇祯皇帝的皇嫂,尊号为懿安皇后,曾经身为国母,今日国亡,义无苟活之理。如今京城中兵慌马乱,请将军派将士护送本官到太康伯张皇亲府中,使本宫得以从容自尽,还可以辞别父母。今日我朝的江山尚且不保,本宫也即将身归黄泉,出宫时何用携带珠宝首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