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我在古代当镇令> 第123章 全民热潮

第123章 全民热潮

  陈峰站在王府塔楼上,望着院外街道树荫下对弈象棋的百姓,手中的青瓷茶盏早已凉透。象棋虽在领地内掀起热潮,但看着棋盘上千年不变的棋子走法,他总觉得缺了些新意。

  "老爷,您要的黄铜板和牛皮纸送到了。"秦霜掀开湘妃竹帘,身后跟着两名家丁,抬着沉甸甸的木箱。陈峰眼睛一亮,前世玩过的军棋突然涌上心头,那种排兵布阵、暗斗心机的快感,或许能给这燥热的夏天添些不一样的烟火。

  他立即起身,在案上铺展开牛皮纸,蘸着朱砂开始勾勒草图。步兵、炮兵、坦克、军旗……一个个现代军事元素跃然纸上。许诺闻讯赶来时,正看见陈峰对着图纸喃喃自语:"司令最大,工兵挖雷,这规则得细细琢磨……"

  工坊内,木匠们围着陈峰,看着他手中奇形怪状的棋子发愣。黄铜铸成的"司令"棋子上,刻着威风凛凛的虎头;铁皮剪成的"军旗"插在底座上,边角还细心地描着金边。陈峰举起一枚刻着齿轮图案的"工兵",向众人解释:"这枚棋子可破地雷,就像战场上的先锋。"

  凌家四姐妹主动请缨帮忙上色。凌云蹲在地上,用靛青给"炸弹"棋子描边,嘴里念叨着:"这么厉害的棋子,颜色得够吓人!"凌雪则负责制作棋盘,她别出心裁地在棋盘中间挖出凹槽,用来放置代表河流的蓝色绸带。

  经过半月的忙碌,第一副军棋终于完成。陈峰特意在棋盘两侧题字:"小小沙盘藏千军,步步惊心定胜负。"当他把这副凝聚心血的军棋摆在王府议事厅时,众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不同于象棋的古朴,军棋充满了新奇的现代气息。

  首场军棋对弈在王府花园展开。陈峰亲自担任裁判,许诺和秦霜各执一方。棋盘上,密密麻麻的棋子扣在格子里,透着神秘的气息。"开始!"随着陈峰一声令下,许诺率先翻开一枚棋子——是"排长",秦霜则翻出"连长",直接将其吃掉。

  围观的凌家姐妹看得目瞪口呆。凌雨忍不住问:"这棋子都扣着,怎么知道谁大谁小?"陈峰笑着解释:"这正是军棋的妙处,不到翻开的那一刻,谁也不知道对方的布局。"

  战局愈发激烈,秦霜的"炸弹"与许诺的"旅长"同归于尽,引得众人一阵惊呼。关键时刻,许诺的"司令"横空出世,如入无人之境。就在她即将夺得秦霜的军旗时,秦霜突然翻开角落里的"地雷",将"司令"炸成废棋。

  最终,秦霜凭借巧妙的布局,用"工兵"挖掉许诺的地雷,一举夺得军旗。陈峰看着意犹未尽的众人,知道这盘棋已经成功勾起了大家的兴趣。

  军棋的魅力迅速席卷开平镇。街头的茶馆里,老板特意定制了大号军棋棋盘,供茶客们对弈;学堂的先生们用军棋讲解兵法,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陈峰趁热打铁,举办了首届"开平军棋大赛",冠军的奖品竟是一把精制的短刀和5两黄金。

  比赛那日,镇衙前人山人海。选手们在临时搭建的巨型棋盘前,神色凝重地排兵布阵。围观群众或交头接耳,或屏息凝神,比自己下棋还紧张。当一名铁匠学徒用"旅长"巧妙吃掉对手"军长"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军棋热甚至传到了其他领地。商人们嗅到商机,纷纷订购军棋运往各地。陈峰又推出了"军棋推演"活动,让家族子弟营的士兵们通过军棋模拟战场,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将领们纷纷感叹:"这小小的军棋,竟比读十本兵书还有用!"

  暑热渐消时,军棋已经成为洛国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陈峰站在城头,看着夕阳下街巷里对弈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他从未想过,前世普通的游戏,竟能在这个世界掀起如此大的波澜。

  许诺走上前来,手中捧着一副新制的军棋:"大人,有人提议将军棋规则刻在石碑上,流传后世。"陈峰接过棋子,指尖抚过光滑的黄铜表面,笑道:"那就刻吧。

  老爷,你看最近的风气多好,秦霜的声音在陈峰身后传来。哦?怎么个风气?

  你看现在不是秋收,大家农民们农活就是除草和种菜,镇里的百姓们做完工晚上和三五好友喝酒打牌下棋,这种日子百姓以前想都不敢想吧。

  嗯,最近确实变化很大,孙师爷给我的报告,至少大家一个月也能吃两回肉了,这是个不错的开始。

  要知道在战乱的古代生存环境是非常残酷的,在这个年代天下很不太平,陈峰能治理成这样已经算是世外桃源了。

  “走吧夫人,这风太大,我还有另一种玩法呢,先回房间我慢慢跟你说。”

  “啊”老爷又有新的玩法了???那...今晚岂不是又很累...

  我去...她开车,零帧起手,突然上了高速...我...陈峰竟然无言以对了...

  清晨..."来人!"他突然唤道,惊飞了梁上打盹的麻雀,"传木匠坊的张师傅,再备些乌木、汉白玉,要最上等的料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凌云匆匆赶来时,正见陈峰在宣纸上勾勒棋盘:"大人,这横竖交错的方格...不似军棋的样式。"陈峰抬头一笑,眼中闪过前世在围棋道场的记忆:"这叫五子棋,只需黑白两子,先连成五子者胜;而这十九道纵横的..."他展开另一张图纸,"是围棋,占地为胜,讲究气、眼与死活。"

  木匠坊内木屑纷飞。张师傅捧着刚打磨好的棋子,手都在微微颤抖:"郡王,这汉白玉棋子温润通透,乌木棋子触手生凉,当真是巧夺天工!"陈峰接过棋子,指尖抚过圆润的弧面,前世那些珍贵的棋具仿佛都化作了手中这枚黑白子。

  "棋盘要用整块檀木,横竖刻十九道线,深浅必须一致。"他亲自指导工匠,"五子棋棋盘九道线即可,但格子要填金漆,方便辨认。"凌家四姐妹也来帮忙,凌月蹲在地上给围棋棋盘上蜡,边擦边嘟囔:"这棋盘光溜溜的,倒像许姐姐的剑!"

  许诺正在一旁试摆棋形,闻言手一抖,白子险些掉落。她望着棋盘上看似简单的交叉点,想起陈峰说的"金角银边草肚皮",突然意识到这黑白世界的深邃。

  王府水榭内,青石桌上摆着两副棋盘。陈峰执黑子,与许诺对弈五子棋。当他的黑子在棋盘上连成斜线时,许诺才惊觉已无回天之力:"这棋看似简单,却处处暗藏杀机!"

  "再试试围棋。"陈峰将棋子收入棋笥,重新布子,"围棋重布局,占地多者胜,每颗子都关乎全局。"他落下第一子在星位,"就像开平镇之于洛国,这角地必须守住。"

  许诺皱眉思索,白子落在小目。陈峰的黑子随即展开模样,两人落子如飞,棋盘上渐渐形成黑白对峙之势。凌家四姐妹挤在一旁,凌雪突然指着棋盘:"许姐姐这串白子,好像被困住了!"

  果然,陈峰的黑子渐渐收紧包围圈,许诺的白子气数将尽。就在她准备认输时,陈峰却落下一子:"此处可做劫争,若处理得当,或有转机。"他耐心讲解劫的规则,许诺眼中亮起光芒,落子的手也变得坚定。

  第二天的开平镇的茶馆里多了黑白棋盘。说书人老陆的段子也换了新花样:"话说那陈郡王创出黑白双棋,这五子棋啊,快如闪电,眨眼间胜负已分;那围棋呢,慢似行军,步步惊心!"

  街头棋赛应运而生。五子棋赛场上,少年们落子如飞,常引得围观者齐声惊呼;围棋赛场则安静肃穆,棋手们一坐便是半日,连蚊虫叮咬都浑然不觉。陈峰特意设立"棋圣榜",将高手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榜首位置空着,上书"待天下英雄"。

  这股风潮很快蔓延到其他领地。商队带着黑白棋子远行,每到一处便掀起新的棋热。孟国探子传回消息时,孟国皇帝盯着棋子冷笑:"陈峰这是要用小小棋盘,收服天下人心!"

  在府衙内陈峰与一位云游棋士对弈。棋盘上黑白交错,局势犬牙交错。棋士捻须赞叹:"郡王这手''大雪崩''定式,当真妙极!只是这中盘..."他突然停住,望着陈峰落下的一子。

  "以退为进,方能海阔天空。"陈峰微笑,这手棋看似弃子,实则暗藏玄机。远处传来更鼓声,城下的街巷里,仍有百姓点着油灯对弈,黑白棋子的碰撞声,与更声交织成夜曲。

  许诺送来披风,目光扫过棋盘:"大人,这棋局倒像如今的局势。"陈峰握住她的手,暖意透过指尖传递:"棋如人生,人生亦如棋。这黑白世界里,藏着的何止是胜负?"

  第二天的陈峰端起茶盏轻抿,却皱起眉头,这盏本该清甜的桂花蜜茶,竟只泛着淡淡的苦味。"夫人,可是蜜用少了?不甜啊!"

  你嘴可真刁,现在糖多珍贵啊。

  艾玛啊,在珍贵也不能苦了咱们这张嘴,主要几天前陈峰发现自己空间内的“食杂店”突然不更新了,只有存货,不生产新的了,这让陈峰苦恼不已,自从系统更新到现在陈峰的空间只有存储功能了,好在陈峰的存货很多。

  预包装食品、百货、卫生用品、日用杂品包括武器弹药都还很多,至少让陈峰自己用30年,但是总觉得不把握,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富贵只能靠自己,于是陈峰一直发展着自己的工业。

  老爷,我们扩建糖厂吧,现在产量很低的。

  这话如同一道惊雷。陈峰搁下茶盏,踱步到市集。果见糖铺门前挤满了人,掌柜正用秤杆小心翼翼地称量黄糖,每一小块都用油纸包得严实。"白糖已断货三日,"掌柜擦着额头的汗,"连周国和京城的商队都抢着收。"

  深夜书房,陈峰翻遍《农政全书》,烛火将书页上"甘蔗制糖"的记载映得忽明忽暗。前世他曾参观过古法制糖作坊,榨汁、熬煮、结晶的流程在脑海中清晰浮现。可如今开平镇的糖坊每日仅能产出百斤,连贵族宴席都供不应求,遑论百姓。

  "诺儿,明日随我去糖坊。"他对守夜的许诺说道,"我们要让这甜,甜遍开平镇。"

  清晨的糖坊蒸腾着热气,二十余名工人正围着石碾榨甘蔗。陈峰蹲下身,指尖捻起滤出的甘蔗汁,浓稠度不足,杂质太多。"这样榨汁,出汁率不足四成。"他皱眉对坊主老周道,"改用双辊压榨机。"

  老周瞪大眼:"那是何物?"陈峰已在地上画出草图:"两辊反向转动,甘蔗从中间通过,汁渣分离。"他又指向煮沸糖浆的铁锅:"现在用敞口锅熬煮,火候难控,改用带夹层的蒸汽锅,既能均匀受热,又可避免焦糊。"

  试验当日,新制的压榨机发出吱呀声响。当甘蔗汁如溪流般涌入木桶时,老周激动得直拍大腿:"郡王神了!这出汁率怕是能翻倍!"可在结晶环节又遇难题:传统瓦缸静置结晶耗时太久,且糖块颜色深、杂质多。

  陈峰盯着凝结的糖块,突然想起前世见过的"黄泥水脱色法"。他命人运来纯净黄泥,调成泥浆后缓缓淋在糖块上。奇迹发生了,浑浊的糖浆渐渐变得清亮,最终凝成雪白的砂糖。

  几日后开平镇西郊竖起了崭新的糖坊。属于分厂,青砖垒砌的厂房内,蒸汽管道纵横交错,巨大的铜锅咕嘟作响。陈峰站在高高的木塔上,看着工人将榨干的甘蔗渣投入炉,这是他设计的废料再利用系统,蔗渣燃烧产生的热量足以供应整个糖坊。

  "郡王,首批五百担白糖已装车!"秦霜策马而来,鬓角沾着糖霜。陈峰点头,目光扫过账本:改良后的糖坊日产白糖千斤,成本却下降六成。更妙的是,榨糖后的蔗渣还能酿酒,副产品收益竟占总收入的三成。

  然而扩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糖坊准备在邻镇设分厂时,当地豪绅联合抵制:"土法熬糖百年未变,怎可轻信妖术?"陈峰不动声色,在镇中心摆下擂台,边是古法熬糖,一边是新式工艺,百姓当场试吃投票。

  雪白细腻的白糖入口即化,而古法红糖带着焦苦味。擂台之下,百姓的欢呼声震得屋檐上的麻雀扑棱棱乱飞。豪绅们面面相觑,再也无法阻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