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风雨如晦

  窗外的雨势渐渐小了些。

  赵慕卿抬眸望向窗外,“这雨下得虽不是时候,但也让这闷热的夏日有了几分清凉。”

  江玉乘笑了笑。

  端起茶盏轻抿一口。

  看着窗外细雨纷飞。

  “在这茶馆坐坐,喝喝茶,倒也惬意。”

  此时。

  檀板轻敲,铜锣缓击。

  茶馆内的戏曲开场,自然而然地将众人的目光吸引至台上。

  呛déi déi呛déi déi呛déi~

  「世道荒唐!把公理尽葬!

  权奸弄权!忠良困于魍魉!

  公堂之上~明镜亦染昏黄~

  清白之躯~遭那污水泼荡~

  似那乌云蔽日~黑沉沉不见天光↗↘

  我欲高呼~唤醒沉睡儿郎——同破这网~还世间清朗!」

  江玉乘不禁咋舌:“好家伙!这角儿还真敢唱啊!”

  “这不得吃紫蛋啊!”

  ......

  ......

  这场雨。

  淅淅沥沥,仿若天漏。

  连着下了将近十日,却仍不见停歇之意。

  积水倒映着灰暗的天空,行人绝迹,往日的喧嚣好似是上辈子的事。

  不止上京城被雨雾环绕。

  潞城,更甚!

  江河渐涨,湖泊盈满。

  而潞城那豆腐渣堤坝,在雨水长时间的浸渍下摇摇欲坠。

  随时都可能在洪水的重压下訇然崩塌!

  县令王康站在县衙内,锁着眉头望着眼前的雨雾茫茫。

  他清楚的知道堤坝的脆弱。

  第一时间便向知府呈递了挖开渠道口引流以保城池的请示,而后便在县衙中焦急等待。

  一日复一日。

  批复迟迟未到。

  他望着那越下越猛的雨,心急如焚。

  这雨每多下一分,危险便如附骨之疽,成倍剧增!

  倘若任由洪水肆意冲击堤坝。

  一旦决堤。

  那潞城定会化作一片汪洋!

  无数家庭将毁于瞬息之间!

  堤坝附近建有用于引水灌溉农田的沟渠,然而此时破开沟渠引流,虽能保城池无虞,却会淹没城外大片的良田。

  马县丞满脸忧色,疾步上前,“王县令,堤坝怕是要......撑不住了!”

  “潞城万千百姓的性命岌岌可危啊!”

  王康咬了咬牙,心中有了决断,“不能再等了!”

  “若等批示下来,怕是潞城已毁。”

  “开渠引流,责任我一人承担!”

  “你速去召集城中衙役与青壮男子,带上工具随我来。”

  说罢。

  他身先士卒。

  扛起铁锹,一头扎进雨中。

  朝着堤坝奔去。

  雨水不断打在他的身上。

  他却浑然不觉。

  脑海中只有一个信念:护得潞城百姓平安。

  “挖开渠道口!”

  随着一锹锹泥土被掘开,洪水呼啸着冲向城外的大片农田。

  王康看着那原本绿油油的庄稼在瞬间被洪水席卷。

  他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自己这一决定。

  虽在生死之间救下了潞城的万千百姓,但也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那城外的良田。

  本是百姓们终年辛劳的指望,如今却毁于一旦。

  可在这残酷的天灾面前。

  他必须做出抉择,哪怕这抉择的代价是如此沉重。

  此刻。

  风雨依旧呼啸。

  而潞城在这场与洪水的无声较量中,因王康的果决,勉强保住了命脉。

  城中百姓尚在风雨中惶惶不安,却不知他们刚刚与死神擦肩而过。

  ......

  ......

  数日后。

  洪水渐渐退去。

  被毁的良田颗粒无收......

  就在这人心惶惶之时。

  知府大人苟或坐在马车里,一路颠簸而来。

  苟或面色阴沉,眼神中透着算计。

  他望着车窗外被洪水肆虐后的惨状,心中没有半分对百姓的怜悯。

  只想着如何能让自己的仕途不受影响!

  他收到王康的请示后,内心陷入了两难的权衡。

  批了,若上面追究良田被淹之事,自己难辞其咎,仕途恐将受阻。

  不批,若王康自行开渠,便是私自行动,正好可将责任推到他身上,自己便可置身事外。

  于是。

  他选择了拖延。

  将那请示文书压在案头。

  每日对着它反复思量,却始终不做决断。

  一旁的冯师爷,似是瞧出了苟或的想法,轻声附和,“知府大人,这事说穿了也是那王康擅自开渠毁了良田,不如......”

  苟或沉默不语,马车里一时只剩车轮碾压的声响。

  许久。

  他才低哼一声:“先去看看。”

  其言外之意,已然是将王康视作了那只待宰的羔羊。

  县衙内。

  王康疲惫地瘫坐在椅子上,多日的抗洪让他身心俱疲。

  就在这时。

  苟或带着一众随从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

  “王康,你可知罪?”苟或大声呵斥。

  王康起身行了一礼,眼中满是疑惑:“知府大人,下官何罪之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苟或冷笑一声:“哼,你私自下令挖开渠道口,淹没了大片良田,这难道不是罪?”

  王康挺直了身子,“知府大人,若不如此,潞城百姓都将葬身洪水之中!”

  “且下官曾向知府大人呈递请示,然情况危急,实不能再等批复。”

  “当时下官差人快马加鞭将文书送至知府大人府上,大人可曾忘却?”

  苟或根本不听,一挥手:“来人,将王康拿下!”

  几个随从冲上前。

  将王康牢牢按住。

  王康挣扎不得,辩驳道:“先圣有云:‘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下官此举实是为救百姓于水火,何罪之有?”

  苟或冷哼一声,满脸不屑,同样引经据典:“先圣还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你擅自行动,便是大罪!”

  此时。

  县衙外聚集的百姓们听到动静,纷纷围了过来。

  他们愤怒地呼喊着:“王县令是为了救我们,不能抓他!”

  但苟或充耳不闻。

  低声骂了句:“一群刁民!”

  随后下令将县衙大门给关了。

  不知潞城百姓接下来将要面临怎样的灾祸。

  亦不知在这风雨如晦的时刻,命运又将把潞城引向何方。

  ———————————————

  上京城。

  太和殿内。

  御史大夫吴秉直率先开口,“陛下,那潞城县令王康,未得批复便擅自开渠。”

  “致使城外大片良田被淹,百姓生计遭重创!”

  “此等行径实乃罔顾国法,罪不可恕,当严惩以正纲纪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