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开局躺板板!我在上京杀疯了> 第124章 王康被贬?

第124章 王康被贬?

  江玉乘和王康正聊着。

  门外一阵“哐哐哐”的云板声打破了平静。

  这是传旨的信号。

  紧接着。

  门口传来一声尖细悠长地高呼:“圣旨到,王主事接旨!”

  王康心里一惊。

  匆忙整理衣冠,表情瞬间变得严肃庄重。

  李公公身着绯色公公服,头戴乌纱描金曲脚帽,手捧明黄圣旨。

  其身后跟着两名小太监。

  一人手持拂尘,一人手提香炉。

  他跨过门槛迈入这清贫的小院,看到江玉乘,先是一惊。

  随即赶忙行礼道:“见过世子殿下。”

  江玉乘点了点头,未多言语,只道了句:“你忙你的......”

  说罢,便起身退到一旁。

  李公公看着这简陋的小院皱了皱眉。

  他走到堂中站定,先将圣旨轻轻放在那张缺了角的桌子上。

  正了正衣冠。

  甩了甩拂尘。

  随后双手捧起圣旨道:“王主事,接旨吧!”

  王康赶忙跪地,做好接旨的准备。

  李公公清了清嗓子,大声宣读起来:

  “工部主事王康,位在中枢,职司营造,本当殚精竭虑,为家国兴利除弊。”

  “岂料其罔顾朝廷法度,私改工制,致使工程错乱,实乃辜负朕之信任。”

  “朕以宽容为念,未予重刑加身。”

  “然公理昭昭,罪责难消。特旨削其主事之职,贬谪为县令,发往潞城。”

  “望其洗心革面,砥砺自省,若能勤政为民,兴利一方,或可赎其前罪,否则,国法森严,必无宽贷。”

  “钦此!”

  王康初闻圣旨时。

  心内激愤于朝堂的黑暗与不公。

  但转瞬,失望如洪波涌起,将那愤怒淹没,独留悲凉与怅惘。

  可当他听到“发往潞城”时。

  心中忽然一动!

  转念想到齐皇此举或许另有深意,他眉头一拧,眼神中泛起了些许沉思之态。

  片刻后。

  似是想通了其中关节。

  原本黯淡地眼神再次明亮起来。

  双手伏地,恭敬道:“臣,王康谢陛下隆恩,臣定当谨遵圣谕,于潞城竭忠尽智,不负陛下期许。”

  李公公接着宣道:“上谕:事不宜迟,还请王县令速速动身前往潞城。”

  王康深吸一口气。

  压下万般心绪,应道:“臣谨遵旨意,即刻启程!”

  李公公临走前,又向江玉乘行礼道:“世子殿下,咱家告退。”

  “公公慢走。”江玉乘点头示意。

  而后走进屋内。

  轻声对王康说:

  “王兄,此去潞城,路途遥远,你可要多保重。”

  说着。

  就从怀中掏出一袋银两,塞到王康手中:“拿着,路上别亏着自己。”

  王康连忙推让:“别,这我不能要!”

  江玉乘佯怒,硬是将银两塞给他:“你我之间,何必如此客气?”

  “王兄!出门在外,钱多点没坏处的!”

  “行,那我便收下了。”王康只得点头应下。

  他简单收拾了行囊,便踏上了前往潞城的路途。

  那背影虽显落寞,却也透着坚定。

  江玉乘见状,高呼一句:“王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康转过身笑了笑。

  对着江玉乘深深一揖。

  这一揖,饱含着对友人关怀的感激,亦有着对前路的无畏与坦然。

  随后便决然转身,大步向前,渐渐消失在道路尽头。

  ......

  ......

  ——相府——

  “相爷!”

  “大事已成!!”

  “王康被贬了!!!”

  徐舟一路小跑着冲进书房,把这个“喜讯”报给了魏相。

  魏相正安然坐于太师椅上,握着一本古籍研读。

  闻得此语。

  抬起头来,轻声问道:“王康被贬了?贬至何处了?”

  “贬到潞城了!”徐舟忙不迭回应,语气中难掩兴奋。

  然话音刚落。

  屋内气氛却陡然生变。

  徐舟刹那间如遭寒霜侵袭。

  一种莫名的不安在心底蔓延开来。

  魏相原本舒展的眉头瞬间拧紧,缓缓放下手中的书卷......

  徐庆在一旁狠狠瞪了他这傻儿子一眼。

  旋即冲他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

  徐舟满心委屈,他不过是想报个“好消息”,盼着能博相爷一笑!

  怎么还报出问题来了......

  虽心里委屈。

  却也只能依言退下。

  良久。

  魏相终于开口:“给潞城传消息过去,让他们都收着点吧!”

  “相爷!不如动用血衣楼把王康给......”徐庆说着,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想永绝后患!

  魏相摆了摆手,“不必!后续或许可以利用王康来对付江玉乘!”

  徐庆不禁面露疑惑,“相爷何意?”

  “王康与江玉乘二人向来交好,想要借王康来对付江玉乘,这岂不是难如登天?”

  魏相嘴角浮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正是因为他俩交好,所以这王康才有利用的空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再过些日子你就明白了!”

  “先按我说的去做!”

  徐庆垂首应道:“是,相爷。”

  ......

  ......

  ——御书房——

  “陛下,您今儿个这气色瞧着可是好了不少!”李公公笑着说道。

  齐皇微微颔首:“嗯,还算不错,许是你前天送来的安神香起了效用。”

  言罢。

  踱步至案几上的香炉前,看着炉中香料,开口道:

  “此香于炉中渐燃,烟气升腾,时聚时散,倒也颇具意趣。”

  李公公恭维道:“此香全凭陛下御意而燃,烟气缭绕之处,恰似陛下恩泽遍布宫闱。”

  齐皇笑而不语。

  轻轻拨弄着炉边的香灰。

  片刻后。

  他停下手中的动作,“然香料有优劣,配伍亦有讲究!”

  “若搭配不当,燃出的烟气便会刺鼻难闻,扰人心神。”

  李公公见齐皇意有所指。

  便没在言语,只在一旁静静听着。

  齐皇话锋一转:“那王康就像这炉中的一缕新香。”

  “虽与诸香同处一炉,却有别样韵味。”

  “其散发之力,或可清润周遭,亦可能与他香冲撞。”

  齐皇深知那天值守小太监的秉性。

  故而有意安排,让李公公将王康那道《惩贪安潞疏》念给他听!

  而后面发生的这一切!

  都在齐皇的掌控之中!

  齐皇之所以将王康贬为潞城县令,原因有三。

  一是为了维持朝堂表面的稳定。

  二是为护王康周全,将其发到潞城,远离权力核心,便能远离魏相的直接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保其安然。

  三是想让王康以县令之职就近监督堤坝工程,从而制衡魏相在潞城的势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