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惩贪安潞疏》
不见贪党倒行逆施!
亦不闻百姓啼饥号寒!
平日里吃茶聊闲,唯求自身逍遥快活。
鲜少有王康这般,看似不谙世故,实则一身傲骨!
恰似寒梅傲立于霜雪,周遭尽是茫茫的凛冽与萧索。
众人皆在暖阁寻欢。
他却向寒而栖!
所有人都料定他终将冻毙于风雪,然总有一缕微光给予他点滴温暖。
他便倾尽所能,开出一番别样的耀眼来......
......
......
李公公那抑扬顿挫的声音透过御书房的门缝传到门外。
那在御书房门外值守的小太监,不自觉地竖起耳朵。
将奏疏的内容听了个七七八八。
小太监心中暗惊,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御书房内——
齐皇皱了皱眉头,对着李公公说道:“这王康倒是个直臣!”
“李伴伴,你如何看?”
李公公赶忙弓着身子,谦卑地回应:“陛下,老奴实在惶恐,不敢妄言。”
齐皇轻轻摆了摆手:“罢了,朕也只是随口一问。”
说罢。
缓缓起身。
将双手负于身后,锁着眉头深思起来。
齐皇心里跟明镜似的,自然知晓这背后的利害。
这朝堂上下,各方势力相互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
要是真的按王康所说。
肃清魏相一党,恐怕会引起朝堂的震动。
需得从长计议。
于是。
齐皇决定暂且搁置此奏疏。
不做批示,且暗中留意后续的发展。
......
......
魏相于朝堂之上根基深厚,势力交错纵横,耳目众多。
加之官场本就不乏趋炎附势之人。
比如那名小太监......
如此一来。
王康奏章的核心内容。
便落入了魏相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