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都市青春>文豪1978> 第682章 为逝去的冤魂发声

第682章 为逝去的冤魂发声

  第680章 为逝去的冤魂发声

  谢靳面露难色他对当前的局势心里明镜似的,要不然也不会撒泼打滚。

  「摇谁?」他问。

  「给他打个电话。」林朝阳出了个主意。

  谢靳立马摇头,「人家领导日理万机的,哪有空管这种小事,我打电话那不是自讨没趣嘛。」

  「那你想个人选。」

  「找你大舅。」

  「你的电影干嘛我找人?」

  「你投的资啊,你也不想这钱打水漂吧?」

  「你要不要脸?无赖都要到我这了!」

  互相挖苦了两句,林朝阳想到了个人选,「找钱老吧。」

  谢靳问:「你能请动他?」

  「试试呗。」

  林朝阳说着翻起了兜里揣的电话薄,扒拉一会儿,拨通了电话,「喂,吕秘书———」

  谢靳听着林朝阳打完了电话,好奇的问道:「你怎么跟钱老搭上关系的?」

  「会不会说话?什么叫搭上关系?」林朝阳一脸厌嫌的说道。

  谢靳自觉理亏,道了个歉,又追问林朝阳。

  「我跟钱老不熟,就之前《鸦片战争》在燕京首映的时候见过一面,那回你不也在嘛。」

  谢靳点了点头,这事他当然记得,当初《鸦片战争》的首映可是钱老主持的。

  说起这事,谢靳不禁骄傲。

  「说正事。不就见了一面嘛,你能有这么大的面子?」

  林朝阳得瑟道:「我没面子,我们家玉书有啊。国家总要搞搞外宣嘛———”」

  他嘀咕了几句,谢靳顿时了然,不由得感叹道:「你们家玉书还真是上达天听啊!」

  「瞎,就是一点微末的贡献!」

  两人聊了几句,林朝阳的电话响了,谢靳脸上写满了意外,没想到电话回的这么快。

  「—.好好!」

  林朝阳一边通着电话,一边朝几个领导那边走去,谢靳跟在他背后,腰板挺得直直的。

  「艾领导,钱老电话。」林朝阳将电话递过去,

  文化口的艾领导闻言愣了一下,眼中交杂着惊疑之色,但反应极快,立马接过了电话。

  「钱老,您好!」

  一分钟后,重新将电话递回给林朝阳,艾领导深深的看了他一眼。

  林朝阳读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你小子不讲武德,摇人儿是吧?

  林朝阳又不混官场,反正是不怕得罪人的。

  不待他开口询问,艾领导便主动说道:「正巧这个周末ZY几位领导要看电影,钱老听说《拉贝日记》拍完了,安排了放映,等周末谢导和建忠同志跟我一起去。」

  刘建忠听到这话心中叫了一声苦,动不动就请副Guo级领导,还让不让人好好干工作了。

  谢靳心想,叫了他们仁去,却不叫林朝阳,这显然是在避嫌啊!

  一场审片会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谢靳还要拉着林朝阳说几句话,顺便喝点小酒,却被他甩开了。

  「儿子今天高考,哪有空跟你喝酒!」

  说完,他扔下谢靳就跑了。

  再回到考场前,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考场前站满了家长。

  等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到交卷时间,冬冬就第一批从考场里出来了。

  「怎么这么早就出来了?题都答完了,检查了吗?」陶玉书问他。

  「题都做完了,也检查了。会的都会,不会的也不会,待在里面干嘛?」

  对儿子的这个态度,陶玉书不甚满意,不过碍于他这两天要考试,只能让他先嚣张两天。

  临离开考场前,冬冬又左顾右盼了好一会儿,确定佩瑶同学真的没有偷偷的猫在哪个树后偷偷的关注他,才终于死心的回了家。

  这个打击让他在高考期间心情颇为低落,不过等高考结束之后,他很快就走出了「失恋」的阴影。

  因为又放假了!

  对于高中生来说,谈恋爱哪有放假重要。

  放假刚一个星期,冬冬就黑的跟个煤球一样。

  之所以会这么黑,主要是因为踢球。

  冬冬原来对足球没什么兴趣,可自从自家有了英超球队之后,他就成了狂热的球迷。

  不仅爱看比赛,也爱踢球。

  今年曼联蝉联英超冠军的比赛,他因为要高考复习没能亲临赛场,等他高考结束,欧洲各大联赛都进入了休赛期,心里充满了遗憾。

  暑假里没有精彩的比赛可看,他只好靠踢球来发泄精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发泄「失恋」的痛苦。

  结果刚高兴了不长时间,就因为踢球把脚给扭伤了,只能窝在家里看电影、打游戏。

  这天下午他正百无聊赖的搓着游戏手柄,就见晏晏打扮的美美的似乎准备要出门。

  「干嘛去?」他问。

  「今天《拉贝日记》首映,爸爸带我去看电影。」

  冬冬立刻积极的说道:「我也去!」

  晏晏看了看他的轮椅,有些嫌弃,「你还是在家待着吧,不要给大家找麻烦。」

  兄妹俩吵了几句,引来了林朝阳。

  听说冬冬吵着要出门,他只好让小孙推着轮椅,

  电影在放映后收获了高层领导们的诸多好评,当天观看电影的几位老将军动情不已,

  流泪不止,拉着谢靳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有了中nan海放映的成功,《拉贝日记》的过审自然不是问题。

  上映前的宣传攻势持续了半个月,采取了饱和式的宣传策略,全国各大城市随处可见电影的宣传海报,声势一时无两。

  今天电影在首都电影院举行首映礼,闻风而来的热心影迷们早早的便将电影院门口堵了个水泄不通。

  《拉贝日记》的演员阵容没有那种人气爆棚的当红影星,但基本上各个都是实力派。

  阿德里安现在属于好莱坞的三线影星,纯纯是靠着演技熬出来的。

  其他如饰演兰书的江珊,饰演拉贝助手韩湘琳的梁家辉,包括饰演朝香宫鸠彦的香川照之等日籍演员,在电影中的表现都非常亮眼。

  谢靳拍的这一版《拉贝日记》,整体水准要比原版《拉贝日记》高了不少。

  电影以约翰·拉贝的视角观察和记录南京大屠杀,而非以约翰·拉贝为绝对主角的处理方式,在上映之后也显现出了比原版更加贴合中国观众的艺术感染力。

  在7月25日大规模上映当天,《拉贝日记》几乎占据了燕京、沪上、广州、杭州等国内各大城市电影院的全部排片。

  电影上映前的宣传也带动了观众们的观影热情,电影院里人头传动,所有的当天票都被一抢而空,上座率居高不下。

  仅仅3天时间,《拉贝日记》便豪取近3000万票房,打破了中国内地的多项影史记录。

  创纪录的票房表现得益于电影的宣传,但更重要的是观众口碑。

  电影院里座无虚席,走廊里、进出口都站满了人,很多人没有买到票,宁愿花钱买「站票」,只为了看看《拉贝日记》。

  这些观众们或坐或站,不发一声,默默的看着电影,没人在乎身旁的拥挤和浑浊的空气,他们只顾着把眼晴牢牢的盯在银幕上。

  也不知从哪一刻起,银幕上那微弱的光线映衬着底下的观众每个人眼中都是晶莹的泪花。

  最开始这还只是一少部分人默默的流泪,到后来终于有人抑制不住抽泣声,哭声一起,仿佛会传染一般,整个放映厅里变成了眼泪的海洋。

  电影上映前,几位领导所担心的血腥镜头会给观众带来不适的问题在观影过程中确有发生,但那只是少数情况。

  画面所带来的不适在民族苦难、历史屈辱面前实在算不了什么,反而更激发了观众们对日本鬼子的同仇敌气。

  「我这一辈子看过不少电影,从来没流过泪,但看了《拉贝日记》我忍不住流泪了。

  我老家就是南京的,我叔叔、婶婶、姑父、姑母25口人都死在了南京大屠杀当中!

  小日本,我***!

  有朝一日,一定要叫这些畜生血债血偿!」

  《拉贝日记》所引发的观影热潮也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在一场电影放映结束后《燕京日报》的记者拦住了年过花甲的老人。

  老人用最朴素的语言说出了他的心里话,这无疑是对《拉贝日记》最高的褒奖。

  当然,这段话在见报后被经过了一定的艺术加工。

  「..首都电影院里挤满了观众,哪怕是早场的放映也座无虚席。为了买电影票,很多观众甚至是提前两个多小时早起排队。

  这些观众满心期待的走进放映厅,又顶着通红的眼晴走出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哀伤、悲愤。

  一位年过花甲的观众在走出电影后动情的说,过去一百多年里中华民族受尽了屈辱,

  现在我们终于站起来了,必须要树立起民族自尊和自强意识,以史为鉴。」

  观众的眼泪和好评,媒体的报道与称赞,让《拉贝日记》就像是一颗在人们头顶引爆了的氢弹,震撼了所有人。

  在这颗氢弹爆炸后的硝烟散去之时,所有人都经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重塑。

  上映数天,《拉贝日记》引发了国内的观影狂潮,其产生的轰动性效应丝毫不下于当年的《高山下的花环》。

  为了这部电影倾注三年时间和心血的谢靳,也再次被媒体们捧上了神坛。

  媒体们判断谢靳最近几年来拍摄的作品,《赤壁大战》《鸦片战争》《拉贝日记》连续三部投资巨大的大片,都是既有史诗气度,又极具观赏性。

  兼具艺术性和娱乐性的双层追求,让谢靳成为了中国影坛宗师一级的人物,远远将同时代的导演们甩在了身后。

  即便是风华正茂的第五代导演们,在他面前也要黯淡三分。

  除了谢靳被捧上了神坛,默默在背后为谢靳保驾护航的林朝阳也成了媒体热议的焦点之一。

  所有人都明白,动辄上亿的大投资,依靠着中国内地的票房潜力,别说是赚钱了,回本都很难。

  一个不小心就是巨亏的局面,因为谢靳这些年的几部作品能够顺利投拍并取得成功,

  离不开林朝阳对他的信任和帮助。

  伴随着《拉贝日记》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两人的合作再次成为了媒体上的佳话。

  早在6月下旬,沪影厂有一部反映反腐工作的影片《生死抉择》上映,在事前谁也不看好的情况下,这部电影仅用了12天便取得了4400万的票房佳绩。

  《生死抉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政府包场,本来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这部电影应该拿到1.17亿票房,成为2000年的年度票房冠军。

  但《拉贝日记》的横空出世,直接打断了《生死扶择》的票房冠军之路,电影的票房定格在了8400万。

  至于本应该取得的另外3000多万票房,自然成了《拉贝日记》的囊中之物。

  2000年的夏天,比天气更火热的是《拉贝日记》,上映第13天,《拉贝日记》票房成功破亿。

  在各地跑了一圈路演的谢靳回到燕京,专门为《拉贝日记》的票房破亿搞了一场庆功宴,说是庆功宴,实际上还是为了宣传。

  庆功宴当天,来了全国各地上百家媒体,还有不少外国媒体。

  《拉贝日记》所涉及的「南京大屠杀」是个国际提议,虽然没有「辛德勒名单」那么大的名气,但也算是个热点新闻了。

  在庆功宴上,有记者关注《拉贝日记》的海外上映情况。

  「电影的海外发行由林氏影业发行,目前已经在香江、湾岛、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上映,接下来还会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上映。」谢靳回答道。

  「日本呢?那日本呢?」

  显然,这个问题才是记者最想问的。

  此话一问出口,记者们的镜头齐刷刷的对准了谢靳,看起来大家都很关注这件事。

  《拉贝日记》反映了日本侵略者在二战时期的滔天罪行,如果不能够在日本上映,国人总是会觉得有些遗憾的。

  见所有人都目光灼灼的看着他,包括一位来自日本《朝日新闻》的记者,谢靳面带轻松的微笑,不疾不徐。

  「关于日本上映,我们也在极力争取,不过我想大家也应该明白,《拉贝日记》要在日本上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场所有读者立刻意会谢靳的所指,连带着看向《朝日新闻》那名记者的眼神都有些不善。

  后世的《朝日新闻》是日本国内妥妥的右派,但如今已经被陶玉书联合孙正义控制,「右」是「右」不起来了,还要时不时的拍拍老板祖国的马屁。

  所以,才会有他们的记者出现在《拉贝日记》庆功会的现场。

  谢靳的话说完不到一个星期,《拉贝日记》成功在日本上映,林氏影业为了此事可以说是把吃奶的力气都拿出来了,此事也侧面证明了林氏影业在日本经营多年的成功。

  不过实事求是的说,《拉贝日记》能够在日本上映,更多的还是政治环境的原因。

  若是放在5年之后,即便林氏影业在日本电影界拥有不小的影响力,恐怕也很难促成这部电影的上映。

  毕竟到那时候,政治风气已经完全不同了,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拉贝日记》在日本上映已经是八月下旬了,距离悉尼奥运会开幕还有不到20多天的时间,这个上映时间点实在不能算是良机,但终究是上映了。

  电影在日本上映之后,很快便被日本政界和民间正在快速崛起的右翼势力抵制。

  连带着让包括香川照之在内几位在片中有演出的日本演员也成了被抵制的对象。

  但同时也有两股力量在坚定的支持这部电影,其中一股当然是林氏影业这个资本的力量,另一股则是与林朝阳交好的日本作家和学者们。

  两股势力要说谁更强势的话,当然是右翼们。

  但打嘴仗这种事跟强势与否无关,反正大家各执一词,谁也堵不住谁的嘴。

  反而是因为媒体上的争吵,让《拉贝日记》在日本国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进而对票房产生了正面影响。

  《拉贝日记》在日本上映32天,最终取得了6.4亿日元票房,以人民币计算大概是400

  0万。

  对比好莱坞电影在日本的票房谈不上很高,但放在华语电影上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更何况《拉贝日记》本身可带着「反日」标签。

  作为一部反映日本在二战期间罪行的电影,能够在日本国内取得这样的票房,其政治和历史方面的意义可能要远大过票房本身。

  为此,新H社还专程派记者采访了一些日本文化界人土,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曾经公开在媒体上支持或声援过《拉贝日记》。

  其中香川照之这个演员已经被许多日本右翼扣上了「卖国贼」和「日奸」的帽子,不过香川照之倒不太在意了。

  因为他得到了林氏影业的承诺,未来他的事业发展重心将放在好莱坞和中国。

  有好莱坞的电影演,谁演日本电影啊!

  只要过了心里那道关,当「日奸」也算不得什么了。

  另外,诺奖得主大江健三郎也接受了新H社记者的专访,还因此在央视露脸了30秒。

  第二天,他的专访还登上了《人民日报》。

  在《为逝去的冤魂发声一一专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这篇专访当中,

  大江健三郎毫不留情的批判了日本国内正在复兴的军G主义苗头。

  他是日本国内的坚定左翼和反战派,多年来一直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有这番立场和言论并不奇怪。

  这篇专访发表之后,在中国国内引发了不小的反响。

  原因不在于大江健三郎对自己祖国的批评,而在于他在专访最后与记者的对话。

  「记者:我听说,《拉贝日记》在日本上映前,林朝阳先生曾专程给您打过电话。

  大江健三郎:是,林桑希望我和日本有良知的作家能够为《拉贝日记》发声,为六十多年前那些枉死的冤魂发声,这也是我们为数不多能做的事。

  记者:既然提到您和林朝阳先生的交往,我想问点题外话,您在9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据传闻林朝阳先生历年来也曾多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但始终没有得奖。

  您觉得他有机会获奖吗?或者说,您认为中国作家何时才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青呢?

  大江健三郎:林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唯一的障碍就是他的年龄,早在13年前第一次读到《闯关东》时,我就知道他是早晚要得奖的。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关注林桑的作品,现在我更加确信这一点。

  只是我跟你一样,唯一不确定的就是时间。」

  大江健三郎的专访在短短几天之内就传遍了中国文化界,这篇专访当中第一个令很多人惊讶的地方是,《拉贝日记》在日本上映并取得不俗票房成绩的背后竟然有林朝阳的影响。

  第二个惊讶之处事在于,大江健三郎这位受过诺奖肯定的大作家竟对林朝阳如此推崇。

  许多人忍不住又想到了年初时日本知名学者藤井省三对林朝阳获得诺奖的看好。

  马上又是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时间了,乘着这股舆论风潮,有关于林朝阳是否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讨论,再次成为了国内文化界热议的焦点话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