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制诰之宝
<br><br>
苏泰听了,不敢再说话了,她也不得不承认炒图的实力,可事情已经发生了。
“行了,你们也别给我摆出什么大义凛然,如果你们想去死,我也不拦着你们。不过如果你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我也可以接受。”
说罢,娜木钟也不再说话,静静地看着众人。
这下子众人都不在说话了,就连刚才也愤愤不平的那几个大将也不再吭气。
“报!大金的军队已经在三十里开外了!”
这时一阵高呼在议事帐蓬外响起。
一时间帐篷内的人都变的惊慌失措起来,他们没想到大金的反应会这么迅速,要知道距离窦土门福晋投靠大金才过了不到三个月。
可是三个月已经够可以改变很多事情了,在他们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多尔衮提议转移大军,向察哈尔出发,不代表一定要开战,就这么多人在他们家门口也是一定威慑。
这一提议得到了众人的赞同。
于是皇太极下令让代善、多尔衮、德格类、豪格协同前往青海,而多铎与岳托留守朔州,听候发落。
所以才有了今天这一幕。
“不要慌,不要慌!都给我坐下!”
最后还是娜木钟沉声大喝,让他们再度平静下来。
“好了,还是刚才的话,该做出选择了!是战是降全看你们的了!如今可是已经时间不等人了。”
众人沉默了。
“我同意娜木钟的话,投降!”
率先开口竟然是年龄最小的的苔丝娜,伯奇福晋。
娜木钟没想到在最终时刻,竟然是苔丝娜最有觉悟与胆识,这叫娜木钟对她另眼相看。
有了第一个人的赞成,就会有第二个。
“我也同意!”
“同意!”
“...”
最后只剩下苏泰与额哲没有说话,众人均是纷纷看向他们母子两个。
在众人目光的注视和内心双重压力之下,苏泰双手紧握,缓缓地开口道:“我...同...意...”
说完这句话好像掏空了所有的力气,一下子瘫坐在坐骑上。
额哲见苏泰说了话,立马说道:“我也同意!”
说的飞快,生怕有人阻拦,其实他早就想同意了,可是碍于自己母亲的面子上他不敢说出口,在苏泰终于也同意时,他内心的大石头好像放下般,自然是赶快赞同。
自此察哈尔高层全部同意投降大金,而额哲可能是察哈尔部落上继承汗位时间最短的大汗了。
“拿出来吧!”
娜木钟随着苏泰沉声说道。
苏泰还未从刚才的事情中缓过神来,听到娜木钟的话还有些懵。
“大汗去世前曾得到的那个‘传国玉玺’,我知道在你手上拿来吧!只有献上它,我们才有一线生机。”
“好...”
那个“传国玉玺”是林丹汗在攻打一个小部族时得到的,当时林丹汗看见那个玉玺后甚是高兴,一度认为这就是那枚传说中的“传国玉玺”,传说只要得此宝,就必定能一统江山。
传说中的制诰之宝乃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
未时时分。
大金营地账外,娜木钟等人来到这里。
只见额哲手举着一个木匣子,高声大呼:“察哈尔大汗额哲特携‘制诰之宝’,投靠大金!”
这一消息飞快的传到皇太极等人的耳朵里。
皇太极开怀大笑:“好!好!好!”
“快去将他们迎进来,所有投靠我们大金的人,我皇太极必定不会亏待的。”
安顿好众人,皇太极拿着那个装有“制诰之宝”的木匣子并没有打开,而一旁的多尔衮则是目光高深莫测,不知在想些什么。
不过还是立马跪在地上高声大呼:“大汗得此至宝,日后必定能一统江山!”
这话一出在此的人才反应过来,纷纷跪拜在地上高声大呼着。
“一统江山!”
“一统江山!”
“…”
“哈哈哈,好!好!”
皇太极忍不住的放声大笑,谁不想好话呢。
待一干人等退去,只留下多尔衮与皇太极。
“大汗…这…”
多尔衮指了指用盒子装的玉玺。
“朕就知道瞒不了你。”
皇太极打开了手中的盒子,将那玉玺拿在手中,只见那通白温润的下方写着“皇帝之玺”。
这传国之玺相传是秦始皇命春秋时楚人卞和从荆山中找到的“和氏璧”制成的,后由宰相李斯手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8个“龙凤鸟鱼”形状的篆字,命当时着名的玉工孙寿制成国玺,玺方四寸,其上蟠曲巨龙。
而并不是皇太极手上所拿“皇帝之玺”四个字。
且相传到了西汉末王莽篡权命弟王舜进宫向姑母孝元太后逼索传国玉玺,太后怒摔玉玺,将其摔破一角,王莽以纯金包嵌。
而这块玉玺完好无损,可见皇太极手中所拿并非真正的制诰之宝。
“是那林丹汗不知史事,错把鱼目当珍珠了!”
皇太极叹息道。
“那传国之玺在后晋高祖石敬塘勾结辽太宗耶律德光进攻洛阳,后唐废帝李从珂带着玉玺登洛阳玄武楼举家自焚之后,就已经不知所踪了。若是真正的传国玺,哪能让林丹汗那么轻易所得。”
“是啊,真就是怕假的所以并没有当众人面打开。没想到果真是假。”
“不过经此一事,世人都知您已得这‘制诰之宝’,再加上这些年来在民众积攒的威望,很快就能得民心。正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您一统天下的时间不远了…”
“希望如此吧!”
两人都抬头望向天空,繁星点点,一览无垠…
而此夜注定是那几位投降于大金的福晋的不眠夜。
都在考虑这未来的事情,当然,若能嫁给皇太极这是最好的选择。
苏泰与娜木钟都在暗中使劲,希望可以嫁给皇太极当上他的福晋。
而其余几位福晋则没有这么大的野心,只想着日后平安就好。
这个漆黑而又漫长的一夜就这么过去了…
翌日清晨。
浩浩荡荡的人马已经向着盛京的方向前进了。
而皇太极得到“制诰之宝”的事情也在这一夜间传的人尽皆知,只是不知这是人为还是…